![]()
巍巍太行 中华之脊丨马留健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沉默的荣耀》热播
让人泪目的是信仰的力量
从隐蔽战线到司法一线
在历史的长河中
总有一些平凡而闪光的人
用行动锻铸着民族的脊梁
改变的是时空与战场
不变的是守护的信念
法治事业的前行
正是无数无名的躬行者
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托举而来
![]()
刘娜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四级高级法官。2009年进入法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法官助理、审判员。长期坚守审判一线,致力于将前辈的奉献精神融入新时代司法实践,以传承之心,行守护之责。
外公和我:
从隐蔽战线到审判一线
文图丨刘娜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平凡而闪光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锻铸着民族的脊梁。我的外公,就是这样一位在时代的洪流中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外公1919年出生于江苏武进,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国家蒙难,人民饱受战争的摧残。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外公,心中早早就下定决心要为国家和民族付出自己的热血。
19岁时,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外公从家乡去到上海,从事隐蔽战线工作。彼时的上海,往来商贾、客船众多,有的邮轮通达欧洲、北美,是我党重要的情报工作阵地。
为方便开展工作,外公到华通码头当了一名码头工人。那里人来人往、鱼龙混杂,人员流动性极大,外公巧妙地利用码头工人的身份,为党组织传递着一份又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
外公在码头上负责开龙门吊,操控室在高处,他的岗位是党组织的重要观察哨。外公每天一边工作,一边观察着码头上发生的一切。每一次吊起货物,每一次装卸操作,都是他收集、传递情报的契机。
外公每天密切监视、记录日军动态,发现码头有日军舰艇往来,就用特殊的符号记录下进出港的日期和时间点,敌舰的型号、颜色、烟囱、吨位、武器装备等情况;陆上日军如有动静,就记下部队的番号、兵种、装备、规模和动向。然后,外公会想出各种办法及时将情报送出。
讲起这些往事,外公的眼神中总是透着坚定和从容,仿佛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就发生在昨天。他讲述着如何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将情报巧妙地隐藏在货物中、码头垃圾堆里、集装箱夹缝里,如何在与接头人擦肩而过时迅速传递消息。那一个个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儿时的心灵,让我对那个特殊年代人们的爱国情怀充满了敬畏。
![]()
抗美援朝的号角吹响时,我的母亲还不满周岁,外公毫不犹豫地投身到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因为外公有过硬的驾驶技术和丰富的维修经验,所以被分配在某汽车运输旅特种运输连,肩负起运输物资的重任。
在朝鲜那片冰天雪地的战场上,敌人狂轰滥炸,到处都是炮弹坑和崎岖不平的山路,路况极其恶劣,外公凭借过硬的技术、坚定的信念一次次圆满完成了运输任务。
外公就像一颗螺丝钉,牢牢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为革命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看到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外公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他常对我说:“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记得自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成为我职业选择的指引。
当我面临人生抉择时,外公在隐蔽战线甘于平凡、默默坚守的身影,让我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不是每一份付出都需要被看见,但每一份坚守都不可或缺。这正是我选择考入河北高院的初心。
进入法院工作后,我从刑事审判庭书记员做起,历经助理审判员、法官助理,直至成长为一名审判员。在外公看来,岗位虽有不同,但责任没有高下之分。正如他当年在码头上,无论是传递情报还是操作吊机,每一项工作都关乎党组织的安危。
法院的工作也是如此,无论是记录庭审、辅助办案,还是作为法官,每一个岗位都关乎司法的公正与温度。外公在隐蔽战线完成的,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是时代洪流中不可或缺的坚守——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岗位性质,而在于是否忠于所托、不负人民。
![]()
2023年,河北高院少年审判庭成立,我的工作从刑事审判拓展为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面对新领域的挑战,我时常想起外公在战火中转换角色、适应变化的勇气。
他从不问任务大小,只问是否需要;我也逐渐学会,不管面对的是复杂争议,还是琐碎纠纷,都要用同样的耐心与专注去对待。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我尤其体会到“守护”的意义——它不只是简单的裁判,更在每一次倾听、每一次调解、每一次回访中。就像外公守护着他所相信的光明,我也愿以法律为灯,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如今,外公已经离开了我,但他的故事永远留在我心中,我也会熟练地学着外公的语气给我的女儿讲述这些故事。
每当我整理卷宗、撰写文书、敲下法槌,仿佛都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注视。是外公在提醒我:岗位可以平凡,初心不可更改。从隐蔽战线到审判一线,从码头吊台到人民法庭,改变的是时空与战场,不变的,是守护的执念、对人民的忠诚。
外公的一生,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他见证了我们的祖国从苦难走向复兴,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可以如此沉默,又如此响亮。
他和无数如他一般的前辈,不曾留下姓名,也是这片土地的脊梁。作为外公的孙辈,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我将继续走在他曾走过的守护之路上,如他一般,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紧紧铆在人民需要的地方。这,是我能想到对外公最好的告慰,也是对“法官”二字最深的致敬。
![]()
张宇琦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人民法院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喜爱读书、写作与运动,在文字与汗水里沉淀自我。获评张家口市“新长征突击手”,多次在省市级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奖。
我身边的书记员
文 | 张宇琦
我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敲响法槌的裁判者,却将庭审中的字字句句载入笔录;他们不在审判席上定分止争,却用脚步穿梭在卷宗、法庭与当事人之间,织就司法公正的细密经纬。他们是法院里的“幕后英雄”——书记员,他们以专业与热忱,为司法事业注入不可或缺的力量。
活跃在调解一线的明媚纽带
硕硕姐总是笑盈盈地面对每一个人,接待当事人时,她会自然地用上本地方言,那带着乡音的话语像温水一样熨帖,瞬间拉近了与群众间的距离,再紧绷的神经也会不自觉放松下来。
在诉前调解室,常有当事人带着满肚子火气,为房屋租赁合同吵得面红耳赤,或是因婚姻纠纷闹得剑拔弩张。可经硕硕姐一番调解,临走时双方当事人往往能握手言和,甚至会笑着说句“麻烦你了,妹子”。无论是家长里短的纠葛,还是利益牵扯的矛盾,她总带着一股子共情——先站在当事人的处境里琢磨难处,再用自己攒下的经验慢慢疏导。更难得的是那份打心底里的乐观,像一缕阳光,不知不觉就驱散了争执中的戾气,让僵持的双方愿意坐下来,好好听对方一句话或者主动让一步。
绽放在审判岗位的阳光坐标
雅楠姐是出了名的“爽朗派”。明明是天津人,身上却带着东北人特有的敞亮特质,说话直来直去不绕弯子,笑声像串铃似的脆生生,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裙摆带起的劲儿都透着利落。
她干活更是没得说,遇上连开三四个小时的庭,她就像钉在座位上,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庭审笔录记得又快又准。新任法官事务繁杂、头绪万千,雅楠姐便成了最可靠的“后盾”。从庭前准备到文书校对,从程序衔接到细节提醒,她总能想得周全、做得扎实,像颗精准咬合的齿轮,稳稳托住忙碌的审判节奏,让初任法官的工作少了慌乱、多了底气。她身上那份爽朗里的靠谱,也成了审判岗位上最让人安心的支撑。
深藏于日常的谦逊标杆
瑞峰姐身上总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沉稳。在行政岗时,她把繁杂的报表整理得清清楚楚,抽屉里的文件永远按日期码得整整齐齐。调到立案窗口,面对带着情绪来咨询的群众,她总能耐着性子把流程讲透,递出去的材料上还会细心标好关键信息。后来她做了书记员,庭审记录里的每一个字都核对得准确无误,卷宗也整理得干净整齐。
她从不抱怨,换岗时别人觉得麻烦,她只说“多学点儿总是好的”。她也从不在人前炫耀什么,可谁都记得,她默默地做了很多工作,省去其他人很多麻烦。她就像一株安安静静的兰草,不声不响地在每个角落都扎下根,把手里的事做得扎实又妥帖。
工作几年,我身上那股刚毕业时的浮躁渐渐沉淀了下来。我开始学着静下心来,去观察、去读懂身边那些平凡的身影。就像法院里的这些书记员,拿着不高的薪水,也没有聚光灯下的光环,更鲜有载入史册的荣誉,但她们始终在岗位上默默耕耘,把每一份笔录记得完整无误,把每一本案卷整理得板板正正。我也渐渐明白,法治事业的前行从不是少数人的独奏,而是无数个这样不知名的普通人,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托举而来!
![]()
张瑜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人民法院政治部干警,河北高院《燕赵法苑》编辑,中国法官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在省级征文比赛中获奖。
人类需要文学,我也需要
文图丨张瑜
2024年秋天。
那是一个刮着大风的早上。
忽然兴起的念头,我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完成了一场文学的朝圣之旅。我没有想到,在我回来后的半年内,人民文学出版社迁往新址。朝内大街166号,至此停留在记忆中。
记忆中,朝花夕拾文创咖啡供销社的姑娘,有着一张清瘦的脸,微微卷起的短发,很自然的别在耳后。我搓了搓几近冻僵的手,“你好,来一杯热拿铁,三分糖”。说完,我特意强调了一下,我想要鲁迅图案的拉花。
“亲爱的,我们的作家盲盒咖啡,拉花都是随机掉落的,不过我倒是可以想想办法。”笑容在她脸上荡漾开来,多了几分俏皮,也多了几分可爱。我想,她是懂我的渴望的,懂一个文学青年对一位作家的喜欢和崇敬。
![]()
上午十点钟,阳光透过玻璃窗,打在几盆绿萝泛黄的叶子上。咖啡杯上的“迅哥”慢慢晕开,身上的凉意也逐渐散去。循着光的方向,我看见她正在认真地翻阅一本书,不远处的书架上写着:人类需要文学。
2025年春天。
大概是因为晚上抵达绍兴的缘故,我过分偏爱绍兴的月亮。
绍兴的月亮,很低很亮。散步至仓桥直街,一棵上了年纪的苦楝树,深深锁住了我的目光。听当地人说,还有半个月,苦楝树就要开花了。小桥流水,落花人家,那将会是一个绝美的江南。遗憾的是,我没有办法留下来,等到那一树一树的花开。
半个月后,绍兴城的苦楝树渐次绽放,整个城市都笼罩着浪漫的紫色。最美人间四月天,朝花夕拾文创咖啡供销社,也一路南下开到了绍兴。从朝内大街166号到鲁迅中路264号,变的是沿途的风景,不变的是文学传承的温度。
我想,一切都是想象中的样子吧。在朝花夕拾鲁迅故里店的后院,恰巧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苦楝树。落花时节,一簇簇的淡紫色,在风里摇曳着。像是在挥手致意,又像是在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因文学奔赴而来的朋友。
这些日子,我时常会忆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一路的月光皎洁。当课本上反复描摹的场景,忽然出现在我眼前。当我看着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和先生的卡通形象合影。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文学的回响。
![]()
2025年秋天。
下班后,我像往常一样,先到楼下快递点取了快递。
包裹是从北京寄来的,一个牛皮纸颜色、信封样式的袋子,上面写着“大先生的毛背心”。很多作家说,穿上先生同款毛背心,写稿的速度都变快了。我也是抱着这样的期待,收下了这份文学的礼物。
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吹来的。1926年秋天,身在厦门的鲁迅先生,收到了许广平从广州寄来的毛背心。他在给许广平的回信中写,“已穿在小衫外,很暖,我看这样就可以过冬,无须棉袍了”。
而今,一件亲手编织的毛背心,连同它承载的故事和心意,依然在岁月深处熠熠生辉,带给当代文学青年希望和力量。
后记。
人类需要文学。
写作的这些年,我也在思考文学之于我的意义。
就像那杯“迅哥”咖啡,抑或那件鲁迅同款毛背心。在某个时刻,它们成为我的精神食粮。
那些借由文学折射的光,在我人生的脆弱时分,千千万万次托举起我。
让我有勇气,一遍遍触摸自己浪漫的生命。
有些路注定孤独
但总要有人走
真正的荣耀
不仅在鲜花掌声中
更在无名的坚守里
策划主编审核:李芹
编辑制作:郭家霓
来源:天平文化微信公众号
编辑:逯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