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双十一”活动也快走到尾声了,对于想要装机却一直在犹豫的朋友们,这可能是今年最后的机会了。根据小雷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观察,今年“双十一”有不少PC配件的价格都是相当给力的,比如显卡价格普遍下跌、显示器促销力度也大,再加上平台的一系列补贴,省下来的钱就够你把部分核心硬件的性能往上再提一档的。
不过,想装一台合心意的电脑并非易事,小雷的后台就有不少读者私信询问,能否出一篇电脑装机相关的推荐指南,特别是关于CPU的,因为真的“选到头秃”。毕竟显卡之类的硬件,只要按需选购就行了,最多影响游戏体验,后期也能轻松升级,而CPU就不同了,游戏、创作、日常使用等都受其影响,而且后续升级麻烦。
![]()
所以,针对不同的需求,小雷决定出一期“双十一”的CPU选购指南,这份指南其实不仅适用于“双十一”,后续装机的朋友也可以参考,毕竟需求是相通的,差别只在于价格罢了。
先把结论摊开说:纯游戏优先看高频强单核,兼顾内容创作、AI应用与直播剪辑的用户,优先考虑新架构、更多核心与更高缓存的英特尔中高端型号。尤其是今年英特尔新平台在本地AI加速、创作软件AI插件体验上都有明显提升,这类“体验直给”的变化,其实比跑分更容易感知。
办公娱乐优选:i5-12490F
![]()
对于主要用途是办公、音视频娱乐和轻度游戏的朋友来说,3000-5000元的预算基本就够了,其中CPU的预算占比一般在20%~25%,也就是1000元左右。
在这个价位段,小雷首推英特尔的i5-12490F,作为英特尔为中国市场定制的第一款处理器,i5-12490F采用6核心12线程设计,基础频率3.0GHz,加速频率4.6GHz,使用LGA1700插槽,并且同时支持DDR4和DDR5两种规格的内存。
因为极高的性价比,i5-12490F曾经在海外市场引起众多关注,得益于英特尔出色的软件调教与优化,这款处理器在网络游戏方面的表现颇为出色,1%Low帧数相较于同级别的AMD处理器也更加稳定。
而且i5-12490F作为LGA1700平台的处理器,可以支持到H610等前前代入门主板,对供电模块的低要求也意味着随便一款主板都能跑满性能。倘若对固态硬盘接口等扩展功能没有太高要求的话,一套i5-12490F板U套装只需1000+即可入手,而且还支持便宜量大的DDR4内存。
综合来看,i5-12490F作为一代神U,在发布数年后的今天来看依然是相当能打的,满足日常使用绰绰有余,建议搭配RTX 3060或A380等入门甜点级显卡。
游戏创作多面手:i5-14600K/KF、Ultra-230F、Ultra7-275K
一般来说,小雷将联网游戏+直播(OBS多任务)、音视频创作、2K/4K高画质单机等需求称之为“进阶”需求,预算大概在6000-1000元之间。相较于基础功能,进阶需求对CPU的单核、多核性能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可选的型号也会更多一些,接下来我会一一进行解读。
i5-14600K/KF:性价比游戏之选
![]()
i5-14600K/KF也算是各路装机方案里的常客了,作为英特尔的中坚力量,i5一直都颇受各路用户的喜爱,也是一款非常均衡的处理器。首先需要说明,i5-14600K/KF不同后缀之间的区别只在于有无核显,KF为无核显版本,其余参数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打算给电脑配独立显卡朋友来说,可以考虑直接买i5-14600KF,因为核显基本是用不上的,同时相对而言价格还优惠一些。不过,小雷在电商平台查询了两者的价格,发现差价仅数十元,所以在i5-14600K涨价前(不太可能啦)还是建议首选K后缀版本,多个核显总能派上用场。
i5-14600K/KF采用大小核架构设计,共14核心(6个P核 + 8个E核)20线程,其中P-核最高可达 5.30 GHz,适配LGA1700插槽且支持DDR4和DDR5双规格的内存。如果是12代或者13代的英特尔用户,可以直接无缝升级到i5-14600K/KF,算是老用户们升级的首选。
从性能来看,i5-14600K/KF的Geekbench多核测试得分在16000分左右,比同价位的Ryzen5 9600X更高,更强的多核性能使其在渲染、建模、剪辑等方面具备优势,在满足用户游戏需求的同时也能兼顾创作需求。此外,诸如游戏直播等功能也同样对多核性能有要求,倘若你的需求不止于游戏,那么i5-14600K/KF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是喜欢玩《三角洲行动》等fps游戏的玩家,也可以优先考虑i5-14600K/KF,从测试结果来看,其帧数表现在多数场景下都十分稳定,特别是在2K及以上分辨率的测试里,帧数排行仅次于价格翻倍的9800X3D、14900K等旗舰处理器。
另外i5-14600K/KF还支持英特尔的APO(Application Optimization)技术,APO目前已经适配《地铁:离乡》《荒野大镖客2》《彩虹六号:围攻》等多款单机和网络游戏,通过针对性的CPU调度优化提升游戏帧数。
在《彩虹六号:围攻》的测试中,开启APO的前后平均帧数差距超120帧,同时最低帧和最高帧均有明显上涨,而在《荒野大镖客2》里,虽然平均帧没有太大提升,但是最低帧却从22暴涨到53,显著降低卡顿问题的出现。整体来看,APO的提升还是非常明显的,目前游戏支持库还在持续更新,对于玩家来说这就是完全白嫖的免费性能提升。
另外i5-14600K也可以搭配Z690等前代旗舰主板,获得更高的超频潜力,以及更好的周边配件支持,对于预算有限但是又不想妥协的朋友来说,这个性价比非常高的处理器。
Ultra5-230F:ITX多面手
![]()
Ultra5-230F作为英特尔最新一代处理器,采用了新的架构和工艺制程,共 10 核心(6 个P核+4个E核)10 线程,P核主频为3.4-5.00GHz;E核主频为2.9GHz-4.4GHz。性能方面,Geekbench的多核得分与i5-14600K很接近,单核得分则略有差距,整体来说更偏向创作需求。
另外,Ultra5-230F得益于新的制程和灵活的核心调度,在能效方面有着显著提升,对于想组一台体积小、外形简洁,甚至想摆在书桌一角当“桌面数码摆件”的玩家来说,这一代酷睿中端U非常适合用在ITX小型主机里。
毕竟,大家都知道ITX电脑最大的问题其实并不是硬件贵(虽然ITX硬件相对来说确实贵一些),而是空间小、风道短,高负载情况下为了降温,电脑动不动就拉高风扇转速制造噪声。而能效更好的CPU意味着同样的性能输出,需要的功耗更低,自然就减少了散热压力。
换句话说,Ultra5-230F能让你的ITX电脑在保证性能释放的情况下,风扇也不用狂转,不用动不动就变成一台“桌面飞机”。而且,Ultra5-230F的价格也相当实惠,单U售价仅在900元左右,不过主板和内存都需要购买新的一代,相对来说拉高了一些成本,所以更适合对电脑外观要求高且主要是用于直播、创作等用途的朋友。
Ultra7-265K:战未来的全能选手
![]()
Ultra7-265K可以说是进阶组里真正的全面手,也是桌面平台的高端AI处理器守门员,在核心架构上采用20核(8个P核+12个E核)20线程设计,P核最高主频可达5.5GHz,E核最高主频为4.6GHz,从Geekbench的测试来看,多核性能超过25000分,可以说不管是单核还是多核性能都颇为亮眼,同时也支持超频获得更高性能。
单从游戏角度来说,Ultra7-265K可以轻松满足任意游戏的高分高帧运行需求,说实话这颗CPU只是拿来打游戏的话,多少有点大材小用了。毕竟,酷睿Ultra200系列最大的优势,就是内置了NPU,拥有本地AI算力,能够在日常使用中提供AI服务的支持。
或许有朋友觉得,现阶段AI应用太少,没啥意义,其实不然,AI早已悄然渗透到电脑的各个领域,只是大家未必能够注意到罢了。举个例子,直播时的美颜、背景虚化、虚拟背景和实时降噪等功能,在AI加持下都能有更好的效果,同样的,借助本地AI运算还能进行实时翻译等多种操作,而且不用担心自己的隐私存在泄漏风险。
此外,英特尔还推出了樱桃语音助手,借助本地AI性能可以为用户提供即时的帮助,比如通过语音唤醒或控制应用、系统等,直接简化操作流程。在腾不出手的时候,也可以直接用语音操控替代切屏等操作,在我看来,这才叫真正的“战未来”,可以预见接下来桌面端的AI应用也会快速增加,而是否有本地AI性能将成为新老处理器的分水岭。
另外,Ultra7-265K还有一个我非常在意的优势,得益于 IPC性能和综合效率提升,这款处理器并不是用极端高功耗换取频率,而是依托效率核心+性能核心混合架构、先进制程,以及更高效的核心布局,达到“功耗更低、散热压力更小、运行更静音”的体验。
此前在实测时我就已经发现,同等性能释放下,Ultra7-265K明显更加安静,在进行渲染、建模、剪辑等工作时体验确实好了不少,至少不用动不动就听着电脑风扇在呼呼直转,对于十分在意工作环境的朋友来说是很值得考虑的。
Ultra7-265K可以说是一个几乎能“一机通吃”游戏+创作需求的全能选择,如果你的需求不只是“纯粹玩游戏”,而是“玩游戏+创作+效率流水线”那一类,265K 是比传统“游戏处理器”更合适的选择。
不差钱闭眼买:i9-14900K/Ultra 9-285K
![]()
如果你的预算非常多,并且想要最好的体验,那么i9-14900K和Ultra 9-285K都是不错的选择。说实话到了这个价位段,你能买到的处理器已经基本没有缺点了,即使是4K高帧游戏、8K视频剪辑、大型3D建模或者4K直播+4K游戏的多工作流需求,这些旗舰处理器都可以轻松应对。
当你的预算足够时,就不用花心思去挑选了,如果对游戏需求更高,那么可以考虑i9-14900K,作为前代旗舰目前售价仅在3000元出头,即使搭配一款旗舰主板也就5000元左右,却已经可以满足所有游戏的性能要求。
而且14900K凭借LGA1700平台的高兼容性,对上一代高端主板用户尤其友好,只需要换个U就能把生产力直接再往上叠一层,是老用户最具性价比的“满血升级”路径。老实说,LGA1700平台的朋友升级到14900K,再战个三五年基本没压力。
至于Ultra 9-285K,在性能上与14900K并没有太大区别,主要还是增加了AI性能,至于AI有什么用前面已经聊过了,所以这里也就不再重复叙述。当然,Ultra 9-285K在能效等方面的表现自然也是更好的,如果你的预算足够,那么就可以直接选择“战未来”,不仅仅是为了AI,也是给未来的升级做准备。
写在最后
在小雷看来,装机本就是一个互相妥协的过程,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类硬件的参数、性能和价格,所以在实际搭配时,不应该只考虑跑分的高低,说实话百分之几的跑分差距在实际体验中几乎没有区别。
所以,小雷一般都更建议大家选择熟悉且成熟的平台,而英特尔在软硬生态上的优势总是能省去不少烦恼,至少用起来还是非常省心的。而且,作为PC平台率先支持AI的阵营,英特尔在酷睿Ultra200系列处理器上推出樱桃语音助手,也让桌面PC用户可以提前享受到AI PC的体验,这玩意可比帧数多几帧爽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