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公务员队伍“进一步到位”的查摆整改开始了,纪委通报的处分标准也有了新变化。
特别是一些过去被忽视的日常表现,比如慢、虚、躲、拖、懒,现在都清清楚楚列入了通报机制。
这些工作作风看起来好像是“小毛病”,实际上在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侵蚀干群关系,必须严抓严管。
“慢”——办事效率低下,群众等不起也伤不起。 群众来办事,材料交上去,一等就是十天半月甚至更久,反复催问也无果。政策明明清晰,流程早已公开,为何执行起来总是慢吞吞?这种“慢”,就是缺乏责任心和紧迫感,把群众的急事难事当成了无关痛痒的闲事。时间耗在等待里,耐心磨在推诿中,群众的心也就在这无休止的拖延中凉了。现在纪委紧盯办事时限,谁再“慢”得让群众跑断腿、心发焦,通报批评就是第一步,后续处分更不会轻饶。要知道,民心等不起,发展更等不起。
![]()
“虚”——工作浮于表面,形式主义害人害己。 有些干部热衷于搞“花架子”,表面文章做得足。调研就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报告写得天花乱坠,实际成效却虚无缥缈。这种“虚”,根子是政绩观歪了,心思用在了博眼球、应付检查上,而不是真正扑下身子解决实际问题。它浪费公共资源,败坏务实风气,让好政策悬在空中落不了地。纪委现在把这种华而不实的“面上光”纳入通报,就是要戳破虚假泡沫,让实干的人有舞台,让务虚者没市场。工作实不实,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糊弄不得。
“躲”——回避矛盾责任,小问题终成大窟窿。 面对工作中的矛盾、棘手的问题,不是迎难而上,而是“躲”字当头——躲责任、躲风险、躲群众。遇到问题就推,看到麻烦就绕,该拍板时犹豫不决,该担当时缩在后面。这种“躲”,说到底是担当精神缺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懒政思维。矛盾不会自动消失,问题不解决只会像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小隐患拖成难以收拾的大麻烦。纪委通报机制盯着的,正是这种“太平官”、“滑头官”,让遇事就“躲”的人无处遁形。
“拖”——延误时机进展,拖黄了事业冷了人心。 明明可以马上办、立即做的事,非要找出各种理由拖一拖、放一放。“研究研究”、“商量商量”成了口头禅,重要决策部署在“拖”中悬置,关键发展机遇在“拖”中溜走,民生急难愁盼在“拖”中发酵。这种“拖”,本质是缺乏事业心,是“明日复明日”的懈怠。它贻误的是发展战机,消耗的是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新标准下,对无故拖延、消极执行的行为,纪委将亮明态度,坚决处理——事业经不起拖沓,民心更经不起消磨。
“懒”——不思进取守摊,终将被时代所淘汰。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精神懈怠、能力恐慌。学习新政策不上心,钻研新业务不积极,满足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懒”,是思想上的“锈蚀”,是行动上的“躺平”。时代发展一日千里,新知识、新挑战层出不穷,抱着旧观念、守着老办法,如何能服务好群众、推动好工作?懒政怠政就是变相的不作为,纪委将其纳入通报,就是要治一治这种“混日子”的心态,逼着大家动起来、学起来、干起来。守摊子没有出路,不作为就是失职。
“慢、虚、躲、拖、懒”这5种表现,像五颗钉子扎在作风建设的要害上。把它们纳入纪委日常通报和处分新标准,正是要让所有公职人员明白:群众利益无小事,作风问题无小节。
每一次通报都是警钟,每一条处分都是红线。唯有真正在思想上紧起来、行动上快起来、责任上担起来、作风上实起来,才能让“进一步到位”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不负人民公仆的称号。
作风建设是场持久战,丝毫松懈不得。把“慢、虚、躲、拖、懒”这五类日常顽疾纳入纪委通报机制,正是要以“显微镜”查问题、“无影灯”治病灶,让纪律监督的刚性力量直抵治理末梢,在常态长效中锤炼出真正为民务实清廉的过硬队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