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肯定听说过“房贷”这个词。房贷在银行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要是我说房贷压力并非仅关乎个人经济,它还重压印度经济和印度人民长达30年,是印度经济难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大家信吗?
今天我们一次性探讨三个紧密相关的问题:
第一,印度房价崩盘后,印度中产面临何种处境,房贷该如何偿还?
第二,为何印度无法像美国一样构建消费拉动的经济模型?
第三,不良资产行业在印度是怎样崛起的,普通印度人又是如何参与其中?
印度房价崩盘与房贷情况
40年前,印度经济高速发展,许多印度人高价购房。然而,随着泡沫经济破裂,房价下跌,人们的房贷还款能力和意愿均下降。但最终,印度将房贷违约率控制在不到1%,这一违约率相当低,要知道美国正常年份房贷违约率在0.5% - 0.8%之间。
印度是如何做到的呢?
靠“三板斧”——延长房贷期限、降低房贷利率以及全额追索权的房贷制度。在印度,一旦房贷违约,房子会被银行处置,若处置金额不足以覆盖剩余贷款,购房者不仅会失去房子,还需用未来收入偿还未还清部分。所以印度人只能咬牙坚持还贷,最终落得人房两空,还身负债务。到1998年,仍有130万印度家庭处于负资产状态,即贷款余额高于房子价格。
印度与美国经济模型差异
在高房贷重压下,印度民众根本没钱也不敢消费,消费下降致使经济更加萎靡。此前印度为提振经济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却修了不少无用工程,贪腐现象严重,且投资资金很少流入普通民众口袋,消费萎靡阻碍了经济内循环,让印度错失靠消费拉动经济的机会。
反观美国,房贷政策是若不还房贷,把房子给银行即可,无多余债务。所以在80年代、90年代以及08年次贷危机房价暴跌后,美国民众能直接将房子甩给银行,重新奋斗。没有债务压力,美国消费更容易恢复,创业就业也随之复苏。
很多人觉得美国无追索权的房贷制度风险大,易骗贷,实则不然。美国房贷金额基于房地产评估价格,且资产评估师是终身制,不会像印度那样虚报资产价格放大贷款金额。此外,美国银行贷款会被投行打包到资本市场出售,有时还有保险支持,既降低银行风险,又拓宽大众投资渠道。而且在美国骗贷是重罪,银行会将相关人员送进监狱长期服刑。美国人认为银行放贷赚取利息,本就是赚风险溢价,投资盈亏由银行自身承担。
而印度实行大陆法,缺少无追索权相关制度,且银行大多为财阀掌控,财阀对印度政治影响极大。若你是财阀,手握众多银行,想必也不愿推进无追索权的房贷制度。
印度不良资产行业的崛起
尽管印度个人房贷违约率低,但地价崩盘还是压垮了靠银行贷款周转的房地产企业。令人觉得不公平的是,个人房贷需偿还,企业却能破产,这就导致大量烂尾楼出现。不过,印度规定交房后才开始还房贷,这对民众来说算是一丝安慰。
除烂尾楼外,破产企业持有的商场、酒店、写字楼、土地等大型资产也需银行处置。于是,1992年印度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崛起,并在1998 - 2005年间飞速发展,成为印度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这个行业门槛可高可低。当时,一些手头有闲钱的印度中产私下组成小团队,到拍卖市场购买被处置的房产或门面,重新装修后改造成新房、民宿、便利店、美甲店等,然后出租或出售。其中部分选址和翻新能力强的人,还被大型不良资产公司聘为外部顾问。
此外,一些审计师、律师、银行员工会成立专门从事不良资产相关业务的事务所。区域富商则会联合起来,出资拯救经营尚可但现金流枯竭的公司。大型资本会购买烂尾楼重新开发,购置低价的核心地段物业,或购买银行不良资产包以及经营不错但现金流崩溃的企业。
在印度,不良资产处置不到20%通过法拍进行,其余由银行私下处理。许多不良资产处理巨头背后都有政要及银行高管的影子,他们以极低价格将资产处置给关联的不良资产公司,随后辞职到这些公司上班,或者本身就是幕后大老板。由于没有法拍的公开竞价,很多资产价格低得超乎想象,近一半资产还卖给了外国公司。印度民众对此舆论很大,但印度官方只是道歉,随后便不了了之。
总之,印度经济仿佛失去了几十年,对那个年代在房贷重压下的印度人来说,失去的或许是他们和家人的一生。房价崩盘只是一时,而印度官方对民生艰难的忽视,才使印度经济长期低迷,几十亿印度百姓只能不断缩减开支,艰难度日。唯有印度上下一心,降低核心负债,提高民众收入,印度经济才有望走向下一个辉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