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羽为钓鱼台国宾馆写歌记
文/周长行
有关报道说乔羽病了,电视上还出现了他住院的镜头。这不免让人担心,他毕竟是78岁的老人了。打电话询问,他方庄家里什么时候也没人接电话;顺义家里也没人接电话,越发让人感到不妙。
于是想到乔方,乔羽的二儿子,《红旗飘飘》的词作者。电话一打就通,他说老爷子住在钓鱼台国宾馆已有半年,并把电话号码告诉了我。电话又是一打就通,接电话的居然还是乔羽本人。这让人欣喜不已,迫不及待地问候他的身体,他说是老人常见病,无大碍。接着又聊了两分钟,电话被他夫人佟琦抓了过去,劈头就是一句“长行,这半年你怎么连个电话也不打!”都是70岁的人了,还是这般快人快语,一个让人无可奈何的老太太。凡是与她初次接触的人,大都会留下难以理解的印象。但是,交往长了,有两点你不佩服还真不行。一是她不媚俗,她与国家领导人和平常百姓都是一样的说话,绝不因为谁的官大而扭曲自己的秉性。后文里我还要写她对待温家宝总理写给乔羽亲笔信的态度。二是她为自己而生活,为乔羽而生活,为子孙而生活。独立特行,率真而为,虽说不上什么“胸怀天下”,却也真实的无可厚非。
我告诉二位老人,我要到北京出差。他们都非常希望我到国宾馆里找他们,好在一起聊聊天。
2004年12月11日晚上,我到达北京,即邀在北京办事的附属医院的朱玉久书记,辞职下海在北京发展的几位济宁老乡。乔羽喜欢热闹,人去得多,他准高兴。大家听说,要去乔羽夫妇那里,情绪自然十分高昂。与乔羽夫妇取得联系后,他要我们按照国宾馆里的规定先报车牌号码和人数。不一大会儿,佟琦电话告诉我们,从钓鱼台国宾馆的北门进入,警卫人员问询时,就说找乔羽。我们按照要求,驱车来到国宾馆北门,门卫人员一看车号,就准入,一路绿灯,到5号楼下车时,服务员十分热情地把我们领进一个小会议室,乔羽夫妇早已在那里等候。
传闻毕竟是传闻,然而,看上去乔羽先生毫无病态,面色红润,优哉游哉地取出一支支大中华,让大家抽烟。此时,已是晚上7点半,大家还都饿着肚子。乔羽建议出去吃,国宾馆酒席太贵。专门为他们夫妇准备的饭菜,为了等我们,也退掉了。乔老说,不用走多远,出了门就是一家接一家的酒店饭馆,大小不等,随意选择吧。
于是,我们嘻嘻哈哈地一大群人,簇拥着一个小老头,出现在北京的街头。引起众多行人驻足观看,不少人指指点点,一位中年妇女干脆大声高喊:“那不是乔老爷吗?”我们走进一家涮羊肉馆,老板见乔羽老爷子携一群人,便“噢”地一声召来几位服务员,不由分说,就把我们让进一个单间。据佟夫人介绍,这家餐馆涮羊肉极负盛名。可就剩这一个单间了,一张长条桌子,八、九个木椅。极简单、极普通。乔羽先坐了下来,招呼大家:“坐吧,就是它了!”
依然是热热闹闹地喝酒,喷云吐雾地聊天。老爷子一生“三爱”:烈酒、浓茶、不论什么牌子的烟。席间,喝的是济宁酒,清一色济宁人,操的全是济宁乡音。老爷子提议“治一杯吧!”于是,这酒场就越治越乱了。耄耋之年的他每每带头起杯,年轻的我们就不好意思不开怀畅饮了。
酒后的乔羽,便是诗意的乔羽了。酒后的乔羽,特迷恋聊天,往往是妙语连珠,灵光四射,可惜的是,这个时候,他身边的人往往都被他喝得东倒西歪,没有人能够记录下他那些“语录”。酒后的乔羽,更加率真动人,有时也会感到他的忧伤和很少示之于人的心事。酒后的乔羽,还与我单独谈过许多关于男人和女人的陈年往事。唱着他的歌成为艺术家的男人和女人,一些不断地求他为他们写歌的男人和女人,还有小时候经常打他的邻居女孩的故事。一首横空出世的《思念》,凝结、涵藏、升华了他对男人女人、友情、爱情的理解和发现。也恰恰是在酒后,我才真正明白了他的身份,一个最不像诗人的诗人,一个不把“伟大”作为标签的诗人。
他说钓鱼台把他“钓”来,一住就是半年,其实就是为了创作一首歌词,事关国宾馆的歌词。写来写去,写到钓鱼台来了。老爷子举杯概叹道:“真是人生无常吆,他们安排我住在李肇星部长的套间里,肇星部长来办事时,照个面就走了。肇星部长不仅是外交部长,还是一个不错的诗人。2001年,我访美时,肇星是驻美大使,他几乎是全程陪同了我,还硬是让我给使馆工作人员作了一场报告。不知是自发的,还是有人组织的,到了旧金山‘硅谷’时,那里的华人还为我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说别开生面,就是不像咱们国内灯光、舞美、报幕、上台、下台,他们是有站成一排的,也有坐着的,还有来晚了,挤进来,就随着唱的,反正是很随便的那种。唱的都是我的歌,《我的祖国》啦、《思念》啦、《让我们荡起双桨》啦,还有近期的一些歌。我问他们是从哪里搞到的。有一个博士小伙子说是从网上弄到的。我这一生,几乎什么经历都有了,什么样的歌词也都写了,写祖国、写大河、写大山、写小船、写花草、写算盘、写毛笔、写石头、写太阳、写月亮、写小鸟……这不又写到国宾馆里来了(笔者插话:“写成了吗?”),算是写好了,写好了,前几天开了个座谈会,文化部几位部长们都来了,剩下的事,比如谱曲,听说找徐沛东去了。我历来是写好了词,就不管以后的事了。谁谱曲?谁唱?有时也征求我的意见。但,这个话不好说,好词、好曲、好唱家,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我说写歌词的人,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酒,俨然就是他聊天的兴奋剂。只是近几年来,他一喝酒,话匣子一打开,就很难收住了。人间有意,自然无情,毋庸讳言,他已经是近80岁的人了,逼进了人生的终点。不论是他的家人,还是朋友,他怎么开心就怎么随他去了。然而,酒喝到一定程度,劝他不喝或少喝,就相当费周折了。好在这次有他的夫人和大儿子在场。在夫人和儿子的“呵斥”声里,他往往就得试量着喝了。然而,老爷子“偷”喝酒时的麻利动作,也好玩得紧。往往谈到笑声四起,趁人们乱哄之际,他便把一杯酒送下了肚。乔羽在中国文化艺术界是出了名的能喝、善喝。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创作、排练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时,周恩来总理任总导演,乔羽任总撰稿。有一次,周总理和乔羽一起研究怎样用恰当的解说词评价南昌起义,在终于敲定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第一枪”这段解说词之后,总理请乔羽喝酒,并用激将法对乔羽说“听说你挺能喝!”一人一瓶茅台,喝完后,乔羽没敢再喝,不是不能喝,而是总理太忙了。乔羽长达60多年的革命和艺术生涯,他的许多人生故事和著名的歌词,都与酒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的那句“朋友来了有好酒”的歌词,就被陈毅元帅当外交部长时运用了多年。
然而,酒之于乡情乡韵的,在乔羽的心中,永远是至高无上、欲说还休、一言难尽的。近几年来在公众场合,他总是一口一个“老周”地称呼我。他是长辈,每听到此称呼,我总觉汗颜。这天晚上,他当着大家的面,宣称“是老周为我写了第一本书(指35万字的《乔羽恋歌》)”。接近终场时,酒兴正浓之际,他说这番话,我想,他不是醉了,而是高兴了。七八个人当中,能够一直陪着乔老喝下来的,也就是两三个人。当三瓶白酒净瓶后,我们不敢再让老爷子喝了。此时,乔老还想再聊一阵子。大家都说,就这样吧,就这样吧,您老回去休息吧。总算劝他离开酒店,分手时,他从大衣袋里掏出一件东西,说:老周,我把钓鱼台的歌词给你,你晚上回去品一品,一定要品一品……
当晚,我没“品”成歌词。我们都醉得不成样子。朱玉久说:“老爷子把看歌词,当作喝酒了,那个‘品’字的口味里,还是继续要喝酒的意思。”一觉醒来,已是2004年12月12日上午8点钟,一片霞光透过玻璃窗子洒在床头柜上。我顺手拿起歌词,寻找“品”的感觉。歌词的题目《钓鱼台国宾馆之歌》,具体内容是:
谁来掀起你的神秘面纱,
让人一睹你的绝代芳华?
谁有这样神奇的魅力,
让最尊贵的客人,
在这里停下匆忙的步伐?
是你,钓鱼台,
你用你的精致,
你的典雅,
和那吹面不寒的杨柳春风,
亭亭玉立的映日荷花,
让天涯海角的贵客,
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家。
神秘面纱,
绝代芳华,
钓鱼台啊,钓鱼台,
你用友谊的彩笔,
描绘着一幅四海一家的美丽图画。
说实话,读乔羽的歌词,确实是需要“品”的。比如,他为什么这样写?不是那样写?品他的歌词,不仅需要“用心”,更需要用时间。像《一条大河》《让我们荡起双浆》《牡丹之歌》等等几百首传颂极广的歌词,几十年的品,几代人的品,品不完,品不够,品不透呐。他的歌词的精神锋芒,不是逼人的那种,而是慢慢的,渗进人的心田,终于是不弃不离、难舍难分,成为人见人爱的好朋友。10点钟,我给乔老打了个电话,老爷子上来就问:“品了么?”
我答:“拜读了。”
“怎么样?”
“内在的精神气象,包括遣词造句,都是值得品味的好作品。
“上午干什么?”
“还没想好!”
“光品歌词也不是一回事,来看看实实在在的国宾馆风光吧!”
当然是再高兴不过。整个上午,都是乔羽先生领着我们游览国宾馆了。是他为我们掀起了钓鱼台国宾馆的神秘面纱。其实,冬天里的国宾馆,鲜花凋谢了,草地也不大绿了。更不巧的是,所有河道都放干了水。工人们都在河道里清理着黑乎乎的汁泥。乔老说,你们来的不是时候,一年四季,最煞风景的就是冬天了。我们在几处建筑物前合影照相。偌大的国宾馆里,冷冷清清。乔老说,有外事活动,才热闹,朝鲜问题六方会谈时,人气就大增了一阵子。
这次进京,意外的收获是乔羽先生将温家宝总理写给他的亲笔信,交给我珍藏。乔羽还特别嘱咐:“这类信件,没有有关部门的批准,不得随意发表。给你的目的是为了你的写作,如果你有兴趣和精力,你还是能够再写一部关于我的作品的。”温总理写给乔羽先生的信,字行竖排,自右至左,颇有一派古韵。是那种端庄、秀丽、工整、认真的毛笔字,全信共234个字,主要内容是热情评价乔羽艺术实践和艺术成就的,开头是讲他读《乔羽文集》的体会。这样的信件对于乔羽,不论从哪个角度上讲都是不同寻常的。坐在一旁的佟琦却说:“不要显摆这类事情,总理的信是写给乔羽的,炫耀出去有什么意思呢?”
或许是不经意或许是太自谦,佟琦先生的话语折射出的是一个进步的时代。当今的中国人能够开始用真实的、平和的、理智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领导人了。不张扬总理的来信,同时也是乔羽夫妇一贯做人原则的体现。在出版社决定出版乔羽文集时,本来是打算用一套照片的,并请外国最著名的摄影师为乔羽拍照。商量来,商量去,乔羽就是不同意。乔羽是有一些颇有价值的照片的,与历届领导人的,与各类大明星的,但是,他没有让用,包括他自己的照片。《乔羽文集》出版后,热心读者纷纷致信乔羽,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一部珍贵的文集,怎么就不加一张照片呢?他的回答是:我的文集就是一辆没有铃铛的自行车……
一向不为浮名所累的乔羽先生,当然用不着借用总理的亲笔信来为自己炒作。他只是不停地感叹,日理万机的一国总理,能够坐下来给他写一封信,真是太不容易了……
注:想先生了,于是便翻腾出写于2004年12月28日的这篇文字分享一下。
插图:作者与乔羽,拍摄于2004年12月26日钓鱼台国宾馆。
![]()
【作者简介】周长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①长篇报告文学集《鲲鹏腾飞的地方》(1988年8月,广州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②《大京九解说词》(与人合作。1996年3月,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③长篇报告文学集《赵忠祥写真》(1996年11月,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④长篇纪实文学《乔羽恋歌》(1999年4月,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⑤长篇人物传记《不醉不说 乔羽的大河之恋》(2007年7月,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⑥长篇报告文学集《伟大的我们》(2011年8月第一版,2011年12月第二版,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⑦长篇报告文学《大浪淘金》(2012年7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