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一百单八将有多少人是好人、好汉,那是很难回答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是非观念,有人尊敬武松,也有人羡慕西门庆,就连那个做吏的时候勾结强盗、当了强盗又想做官的宋江,也有不少拥趸。
大家比较熟悉的“梁山好汉说”,可能就是“梁山好汉三条半”了,但这三条半好汉分别是谁,却又有了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鲁智深、朱仝、石秀算一整条好汉,武松因为血溅鸳鸯楼“滥杀无辜”只能算半条好汉,还有的把史进算作半条好汉,但“美髯公”朱仝却似乎一直都算一整条好汉,这一点,笔者是万万不敢苟同的——如果朱仝也能算一条好汉,那么梁山就没有几个坏人了。
![]()
武松有没有滥杀无辜,这个问题一向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只想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张都监的“家风”,注定了阖府上下都参与了对武松的陷害,主要帮凶就是那个看起来灿若桃李却毒如蛇蝎的养娘玉兰。
要没有玉兰“精湛”的演技,武松是不会上当的:“只见那个唱的玉兰,慌慌张张走出来指道:‘一个贼奔入后花园里去了!’”
玉兰的“慌张”,还有被塞进衣箱用来栽赃的“银酒器皿”,都说明这是一场精心策划且有多人参与的阴谋,有些事情张都监不会亲自动手,那就一定是玉兰等人“代劳”了。
武松从感恩戴德到受屈蒙冤,这个心理落差一般人都承受不了,所以武松灭张都监满门一点错都没有,张家的仆人近墨者黑,黑的是心肝。
![]()
武松是不是一条好汉可能有争议,但鲁智深是梁山第一条好汉,反对的声音却基本没有——只有镇关西郑屠之流才会认为鲁提辖下手过重。
我们初中就学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再引用水浒原著毫无意义,郑屠敢当街持刀去揪提辖军官的衣领,说明他已经嚣张到目无王法,而他的“后台老板”,就是小种经略相公,这一点连鲁智深都知道。
郑屠杀猪卖肉,客店小二却对他畏之如虎,金家父女居然连逃跑的勇气都没有,说明当时官商勾结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情,鲁智深将郑屠打死,那个店小二虽然被鲁智深打掉两颗门牙,但是郑屠死后,他也应该有如释重负的感觉,这也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
郑屠意图当街“杀官”形同谋反,鲁智深将其三拳打死不但是正当防卫,而且也可以说是“执行公务”,奈何鲁提辖不识字,也没看过《宋刑统》,误以为“杀人必然偿命”,至少也要吃官司,所以才一走了之,要是放在千年以后,鲁智深不但无罪,而且有功。
![]()
鲁智深和武松都是响当当的好汉,九纹龙史进和拼命三郎石秀的义举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尤其是九纹龙史进,可以说是“浪子回头”的典范,尽管他已经落草为寇,但胸中的正义感依然没有泯灭:“本州贺太守原是蔡太师门人,那厮为官贪滥,非理害民。将王义女儿强夺了去为妾,又把王义刺配远恶军州。路经这里过,正撞见史大官人,告说这件事。史大官人把王义救在山上,将两个防送公人杀了。直去府里要刺贺太守,被人知觉,倒吃拿了,见监在牢里。”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样的事情,也就是鲁智深、史进、石秀三人做过,武松基本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基本不主动惩凶除恶,对母夜叉孙二娘和菜园子张青也没有痛下杀手——只要别惹武松,并且肯低头认错,一般都是可以保全性命甚至与之结为朋友的。
鲁智深、武松、史进、石秀,谁是整条好汉、谁是半条好汉大家可以商量,把朱仝列为好汉,却是没得商量:如果都头都像朱仝一样,老百姓就真没有活路了。
![]()
朱仝在梁山不算“头等恶人”,但他的“隐形之恶”,却可以跟王英之流有一拼:王英是不折不扣的强盗,而朱仝则是披着官衣的强盗。
朱仝身为郓城县马兵都头,一连放跑了托塔天王晁盖、及时雨宋江、插翅虎雷横三个重犯。
晁盖“智取生辰纲”,朱仝雷横奉命带领衙役配合兵丁抓捕,但他却有自己的私心:“保正,你兀自不见我好处。我怕雷横执迷,不会做人情,被我赚他打你前门,我在后面等你出来放你。你见我闪开条路让你过去。你不可投别处去,只除梁山泊可以安身。”
朱仝确实很会“做人情”,他做人情的后果,就是让五百官兵被“生辰纲迷盗团”斩杀殆尽——朱仝身为公门中人,不但私放盗贼团伙,还指引他们上梁山落草为寇,有这样的都头,难怪宣和年间盗贼多如牛毛,阮氏三雄对官府衙差深恶痛绝:“一处处动掸便害百姓,但一声下乡村来,倒先把好百姓家养的猪羊鸡鹅,尽都吃了,又要盘缠打发他。”
![]()
笔者采访的时候听到村民讲过一个笑话:我们村里的狗,都知道每天竖起来看县城方向的大道,看见小汽车过来,都会远远地躲进深山——怕你们一来就要吃狗肉。
那位老乡称之为“狗拜道、鸡上树”,具体就不能解释了,反正知道的都知道,不知道也是假装不知道。
朱仝在郓城县没有做过一件符合身份的事情,这是不忠于职守,后来对沧州知府也没讲义气:四岁的小衙内跟朱仝感情颇深,被李逵将脑袋“砍成两半个”后,朱仝只是象征性地发火,晁盖宋江一劝,他马上就跟李逵“一笑泯恩仇”了。
朱仝不忠不义,欺凌弱小办假案也是高手,宋江为掩盖他勾结梁上强盗的罪行杀人灭口,朱仝不但私放宋江,还一方面打点上司,一方面对阎婆惜的母亲威逼利诱:“朱仝自凑些钱物把与阎婆,教不要去州里告状。这婆子也得了些钱物,没奈何只得依允了。朱仝又将若干银两,教人上州里去使用,文书不要驳将下来。”
![]()
苛政猛于虎,衙役狠如狼。蔡京高俅误国,宋江朱仝害民。寻常百姓是见不到蔡京高俅的,蔡京高俅要害,也只能害宋江林冲,升斗小民还不放在他们眼里,而宋江朱仝雷横就不同了——欺压百姓是他们的“拿手好戏”,阮氏三雄就盼着他们都被“强盗”干掉:“如今也好,教这伙人奈何。那捕盗官司的人,哪里敢下乡村来。若是那上司官员差他们缉捕人来,都吓得尿屎齐流,怎敢正眼儿看他。我虽然不打得大鱼,也省了若干科差。”
寻常百姓怕官差胜过怕强盗,强盗抢一把就走,官差却要抢一辈子甚至千百年,这就是当年的现实,现代人看古书,如果居然还认为朱仝是一条好汉,那岂不是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请恕身为平民百姓的笔者眼拙,翻遍了水浒传,也没发现朱仝做了什么利国利民的事,所以最后只好请问大部分读者诸君(只能问大部分,有一部分是不能问的):在您看来,朱仝是怎样一个人物?如果真要评选“梁山好汉三条半”,您认为哪四位可以入选?其中谁是整条好汉、谁只能算半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