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白石刻古兽钮寿山牛角冻石张人骏自用印
印文:丰润张氏世藏书籍图画金石文字之印
边款:白石草衣篆刻。
尺寸:3.3×3.3×5.2cm
作者简介:齐白石(1863~1957),名璜,字萍生,号白石、白石翁、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寄居北京。书画篆刻艺术大师,生前曾任全国美协主席。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和平奖。年逾九十尚作画不辍,为现代世界最有名画家之一。
印面主人简介:张人骏(1847~1927),原字健庵,后改字千里,号安圃,晚号湛存居士,直隶(今河北唐山)人。张佩纶侄。清同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山东布政使、漕运总督、山西巡抚、河南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任两广总督时曾指挥兵舰巡视南海诸岛,宣誓主权,故南海诸岛中有一块岛礁被命名为“人骏滩”,以作纪念。
![]()
齐白石刻「丰润张氏世藏印」:牛角冻石上的晚清藏书史与篆刻革命
一、牛角冻石:材质背后的文化密码
这方3.3厘米见方的古兽钮印章,选用寿山牛角冻石——一种肌理隐现水流纹、摩氏硬度2.5-3.5的珍稀材质。其黑中带赭的色调,恰似张人骏宦海沉浮的厚重人生。牛角冻石在民国时期已近绝矿,齐白石选用此料,既因它适合表现古兽钮的毛发肌理(如小碎点刀法),更暗合藏书印所需的永恒质感。2023年日本吉祥拍卖会上,同类牛角冻兽钮章虽仅2.5×1.5cm,却以30万日元成交,足见此材质的市场号召力。
![]()
▲齐白石刻古兽钮寿山牛角冻石张人骏自用印(局部)
二、印文解码:一部缩微的晚清藏书史
“丰润张氏世藏书籍图画金石文字之印”十六字,堪称齐白石多字印的典范:
- 藏书体系:涵盖书籍、书画、金石三类,反映张氏家族(丰润为直隶望族)自张佩纶以来的文化积累;
- 篆法革新:以“丰”字对称结构为轴心,“金”部斜刀与“印”字垂笔形成动态平衡,突破明清藏书印的板滞传统;
- 政治隐喻:张人骏1909年巡视南海时,曾携《海国图志》等典籍,此印或为其海事文献的鉴藏用印。
三、古兽钮与边款的跨时空对话
钮雕甪端(传说中能辨忠奸的神兽),与印主两广总督身份形成有趣互文:
- 工艺溯源:兽钮皮毛的“碎点刀法”源自明代文彭(1498-1573),但齐白石加入写意线条,使静态钮雕具有虾须般的韵律;
- 边款密码:“白石草衣”的自署(对比1917年“草衣山人”书画款),将布衣艺术家的印记烙在士大夫藏品上,完成一次隐秘的文化颠覆。
![]()
▲齐白石刻古兽钮寿山牛角冻石张人骏自用印(局部)
四、艺术史坐标中的双重价值
- 齐派篆刻的转型标本
此印单刀冲刻的“印”字末笔,与1927年“金石长寿”印(周铁衡藏)刀法同源,体现其从工稳向写意的过渡; - 晚清藏书印的终结者
相较于同治帝“御笔之宝”寿山石章的宫廷威严,齐白石以崩裂刀痕激活了藏书印的文人活力。2021年嘉德拍出的同类尺寸齐刻对章(3.1×3.1cm)已值92万,此作因牛角冻材质及历史背景,估值或超120万。
五、汤发周发布的学术意义
作为齐良芷弟子,汤发周此次披露填补了两项空白:
- 地域文化:印证了齐白石与直隶官僚圈的交游(同期他为凌文渊刻“隐峰居士”对章);
- 南海记忆:张人骏巡视南海的文献可能钤有此印,使其成为海洋主权的重要物证。
结语
这方牛角冻石章,既是齐白石“胆敢独造”的艺术宣言,又是晚清藏书文化最后的辉煌注脚。在3.3厘米的天地间,石材的冰冷与刀痕的热烈、士大夫的秩序与布衣的叛逆、陆上的典籍与海上的疆域,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共振。今日重读此印,不仅见证了中国篆刻的现代化转型,更提醒我们:真正的文化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摹古,而是以刀为笔,在传统与变革之间刻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