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下午,由成都文理学院文法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弘博书院和中外文学与文论教研室共同主办,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成都凤语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期《文学专题写作创意训练营》在弘博书院顺利开展。本次活动以“作家进校园系列活动——文学创作方法论与实践”为主题,特邀学界与行业重量级专家组成导师团队,以“线上+线下”的渠道吸引了全校多名师生参与。文法学院院长徐学东、副院长曹佳丽、中外文学与文论教研室副主任刘文及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团队全体教师、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代表全程参与。
![]()
本次训练营特别邀请两位杰出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影视编剧凤青钗与中国作协会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安昌河。两位专家老师分别从写作经验、创作实践、训练指导三方面,建构“理论+实践”的协同指导体系。徐学东表示,本次活动是学院进一步深化“以教促学、以学促改、以改促赛”培育模式的重要实践,通过打通校内校内双导师培养渠道,助力培育复合型人才,孵化学生的写作梦。曹佳丽指出本次活动在学校支持下依托弘博书院开展,充分展示出学校层面对“理论研习+实务训练”培养路径的重视,这种“学术导师+行业导师”双轨制培养体系是“产教融合”机制的重要实践。
![]()
安昌河围绕《断裂带》《鼠人》《我将不朽》等作品展开创作方法论的分享。从2005年首部长篇小说《鼠人》到2024年的力作《千日旱》,其作品展现出“笔耕不辍”的创作坚守。安昌河从自我的创作经验出发,详细剖析自己将地震中震颤的记忆转换为文学创作的过程,充分印证了他所谓的“写作是艰辛的”这句话。凤青钗以“哪吒”IP的千年流变切入,提出中国创作者应该讲好中国故事,优秀文化作品应具备个体成长引导、民族文化传承、国际价值输出的复合功能。同时通过展示林语堂、李白、诸葛亮三位文化名人的精神图谱,强调“从身边人、家乡文化到国家叙事”的创作路径,充分打开学生的创作视野。主持人刘文从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双重视角,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
当天,安昌河、凤青钗两位专家还针对学生提交的大广赛创意作品及其他文学创作品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从选题内容、形式创新等多方面剖析,助力学生优化创作方案。参与学生表示:“专家建议要构想写作的对象群体,之前从没想过自己面向的群体,只是低头创作,从未抬起来看看对面是谁。这次活动获益颇丰。”本次活动是文法学院文学专题写作创意训练营的第二期项目,训练营后续将持续推进系列工作坊活动,为学生创作产出、学科竞赛和教学方式改革提供持续助力。
BOOK
![]()
安昌河“信仰三部曲”
四川人民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
由《千日旱》《血与骨》《山桃红》构成,是作家安昌河潜心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苦难深重的农民、新中国成立前舍生忘死的共产党员、改革开放年代进城的青年男女为对象,构建了独属于作者的“爱城—土镇—秦村”精神家园。
我们拥有同样的音频和心跳
扫二维码关注
四川人民出版社·文学出版品牌
初审:王 雪
复审:王其进
终审:黄立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