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库道咨询案例组
目录
一、2家企业的概况
二、文化的生产——杨奇“审美+丰富”
三、文化的传播——冯骥“技术+文化+灰色呈现”
四、文化经营的本质——王宁“感性需求+理性需求”
五、文化产品的运营——王宁“时间+经营+品牌”
六、文化企业的成长——王宁“IP平台+合作共享”
七、新消费趋势——王宁“产品+美好”
03、文化的传播——冯骥“技术+文化+灰色呈现”
在游戏科学联合创始人、CEO、制作人冯骥的反思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围绕着现代与传统、国际化与国内化等方面的深层思考。
出身腾讯、作为知名《斗战神》游戏的主创者之一,冯骥回忆:从《百将行》到《赤潮》,游戏科学在《悟空》前制作了两款游戏,成为了第一桶金。“当时,我们的策略是找到市面上最流行的手游品类,再加上一流的美术、世界观和故事。[7]”
显然,“一流的美术、世界观和故事”正是后来孕育《黑神话》的母体。《黑神话》首先做到了“一流的美术”,但如何把握作品之魂——运用古代的题材讲好现代的“世界观”和“故事”呢?
关于《悟空》如何“讲故事”?
冯骥说:所谓的重走西游,可以理解为是一场“寻根之旅”。“天命人”一路上会遇到很多《西游记》里出现过的著名角色,通过与他们战斗,或是成为伙伴,玩家再去尝试搞清楚“悟空是谁”以及“我是谁”[8]。
而关于如何价值输出?
冯骥说,《悟空》尽量呈现一种全景,而不是将一种强烈的、单一的价值观赋予一个角色,不是一个角色是对的、其他角色就是错的。玩家可以去感受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想法,最后会导出一个他们自己理解的故事。这种有一点暧昧、复杂和灰色的呈现比直接告诉你正义战胜邪恶更综合一些[9]。
在冯骥的这个理解中,由作品与玩家共同塑造“自己理解的故事”,体现了典型的互联网“交互法则”,我们在接下来泡泡玛特案例中也将会看到。
其次,“暧昧、复杂和灰色”,则可以视作冯骥对当代价值观的某种总体理解——当代人越来越跳出了传统工业时代的非黑即白、二元化的思维方式。
其实,“灰色”的思想和提法,在中国企业中并不鲜见。如华为的任正非、腾讯的马化腾都强调“灰色管理”(虽然他们各自的具体理解不同),但把“灰色”运用到价值观上,冯骥的看法有代表性。
接下来,如何处理国际化与中国化?这就涉及到对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等诸多问题的具体理解……
冯骥说,“我们想让中国的故事能够以一种很潮、很现代的方式呈现”, “现代需要技术,就是要用什么样的图形、什么样的声光电方式去呈现;同时也需要它的内核具有某种现代性,就是我们今天遭遇的困境、困惑、欲望、痛苦,现代人也能在这些故事里找到一些共通的东西,而不是纯粹就把故事演一遍。人性本身也是共通的,孙悟空的苦闷跟今天上班的人的苦闷未必就完全不同”[10]。
冯骥说,“所有最后能够成功国际化的产品,它首先应该是能够在本土市场做到溢出。如果你的游戏在文化同源的市场上,都无法获得认可,那你就更不能指望它去打开国际市场。”
这让我们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思想: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进一步,透过冯骥、杨奇的思考更能说明一个基本的问题:人们或许不懂他们谈论的各种“艺术名词”,但真正的文化精品,其背后贯穿的艺术原则却是中外统一、古今一体的——而思考这种“普遍性”,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够借鉴,也正是企业研究的最重要任务。
04、文化经营的本质——王宁 “感性需求+理性需求”
在王宁看来,泡泡玛特的成功是“商业和艺术平衡的成功”。
他说,“我从小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艺术和商业,但是商业是理性的,艺术是感性的,如果总结我自己的话,就是用理性的方式去做感性的事情”。
“太理科生的东西我不喜欢做,而太天马行空的、太文科的东西也不是我做的,那种太理想主义了,我要做的就是结合这两者……但是艺术和商业是矛盾的,怎么让它们去做一个平衡?”王宁的答案是,用理性的方式去做感性的事情[11]。
文科思维、理科思维是近些年才出现的社会性反思,但王宁把它们直接联系在了商业和艺术上。虽然这一“联系”未必准确。但他从底层思考问题的方式,像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一样,倒是令人佩服。
他认为,现在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讲究快、讲究效率。拼钱、拼资源、拼运营,这都是理性的计算。但是跟艺术相关的生意是感性的,它有一道隐性的门槛。周杰伦不是靠什么体系运营出来的,Molly也不是花钱能再造出来的。这种不能用钱解决、不能靠逻辑推理的过程,就是壁垒。
而在消费端,这一效应体现的更加明显——理性的消费,人们会精打细算;而感性消费,更重视物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因其非实用性,人们反而可能会抛开理性、很大方。
在决定做潮流玩具之前,王宁曾做过深入调查。他见到一些艺术家其实很早就在做那种限量的、卖的特别贵的手办,去参加一些艺术博览会,有很多人排队购买,已经是一个半商业化的状态[12]。
他说:泡泡玛特现在做的事情,包括未来想做的事情,就是力求能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有一个平衡,或者说在感性和理性中间寻找一个平衡,让半商业化状态发展到完全商业化,就像把“还在酒吧驻唱的天王”挖掘出来,将他们的音乐录成CD,用物超所值的价格,卖到世界各地去。
“对我们来说,我们既不想太过商业,又不想太理想主义。我们想做的是帮这些感性艺术家做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帮理性的人找到一些感性的出口[13]”。
泡泡玛特帮助艺术家预测潮流、做大IP价值,进行工业化的改造和商品化改革,改革之后,不管是从品相、还是销售方式、还包括它的价格,就会适合更多的人,更标准化,这是把潮流玩具推到更普罗大众的重要方式[14]。
艺术追求独特性,商业设计追求普遍性。正是基于这些深刻的洞察,泡泡玛特用“商业”在消费者、艺术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最终成就了自身。
注释(略)
声明:本报告为库道咨询案例组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