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张阿福的逆袭人生
出生于1986年的张阿福,来自皖北的一个小村庄。从小被重男轻女观念影响的奶奶偷偷送养过她,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南京大学硕士毕业。在与男友结婚时,男方家庭强烈反对两人裸婚,但如今他们已在美国定居,带着两个孩子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她是如何将一手烂牌打成王炸的呢?
今年2月,博主张阿福的粉丝突破百万大关。这位39岁的女性,从一个出生就被抛弃的农村女孩成长为美国中产阶级的知识型全职妈妈,她的经历充满了波折。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付出呢?
阿福1986年出生在皖北农村,家境贫寒,连一张像样的桌子都是全家唯一的奢侈品。
在那个年代,女孩子被视为“泼出去的水”,阿福的爷爷奶奶更是如此认为。奶奶甚至趁父母不在家,偷偷把她送走。即使被父亲接回,她的生活依然没有好转,主要任务是放羊和照顾弟弟。一旦弟弟哭闹,挨打的总是阿福。
按照爷爷的计划,阿福应在初一辍学,外出打工或早早嫁人以养活全家。然而,阿福深知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她在寒冬里跪在爷爷门外整整一夜,终于争取到了继续求学的机会。
阿福很争气,靠着自己的努力考入重点高中,并成功进入一本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学习。毕业后,她获得了全额奖学金攻读研究生,彻底摆脱了家庭经济负担。
研究生毕业后,阿福在上海药物化学研发部门工作,尽管收入不错,但她依然是个“月光族”。不过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志同道合的男友,两人都是南京大学的学生,在校期间便开始恋爱,毕业后打算步入婚姻殿堂。
然而,男方家庭坚决反对这段感情。阿福回忆说,男方表姐用尽所有难听的话形容她,而男方母亲则以心脏病威胁儿子。
男方家庭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男方的父亲毕业于南京大学,母亲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这样的家庭背景让他们的孩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不仅经济富裕,知识也渊博。
反观女方家庭,生活在皖北乡村,家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阿福也不受重视。两家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
尽管没有得到祝福,这对恋人依然坚定地选择了裸婚。他们在南京市的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既没有婚礼也没有彩礼,仅在南大校园里简单庆祝。
婚后,为了支持丈夫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阿福辞去了工作,在家照顾怀孕期间的孩子。
当时,男方的奖学金只能勉强维持两人的基本生活开销。为了减轻丈夫的经济压力,阿福选择做一些辛苦的工作来贴补家用。她拆过包裹、倒卖过手机、做过买手、拆过机器零件。
这些看似简单的体力活,阿福却通过思考找到了提高效率的方法。积累了资本后,她决定创业,每天工作十八小时,花四五个小时学习提升自己。
每天只睡六小时的她,常靠扇巴掌和喝咖啡保持清醒。经过七年的努力,她走完了别人需要二十年才能完成的道路,成为大家眼中的“女强人”。创业期间,她还生下了第二个孩子,丈夫也顺利毕业并入职英特尔。
2017年,她用赚来的钱翻新了老家的房子。次年,为弟弟购买了新房,狠狠回击了那些曾称她为“赔钱货”的人。
2020年,她在美国购置了大房子。不再为生活琐事发愁的她意识到一个问题:孩子们对她不够亲近。于是,她毅然决定重返家庭,弥补对孩子的陪伴缺失,成为一名全职妈妈。
她将“科研精神”带入厨房,像做化学实验一样研究健康美味的食物。从“一周高效备餐系列”到自制酸奶和牛角包,她分享生活小技巧,网友亲切称其为“福学”。
后来,她不局限于厨房,把镜头对准身边的一切,分享教育心得、超市采购日常,甚至旅行vlog。通过分享日常生活,她积累了一定粉丝,成为大家的“电子朋友”。
有网友质疑她为何给原生家庭买房,认为她是“扶弟魔”。还有人觉得她作为高材生做全职妈妈是浪费。
然而,阿福并不认同这些观点。她认为这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全职在家带娃是一种“时间投资”,虽然短期内看不到回报,但长期来看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
无论是小时候被家人贴上的标签,还是现在被网友贴上的标签,阿福都坦然接受。因为这意味着她可以朝着任何方向发展,尝试任何感兴趣的事物,哪怕毫无经验。
身份和家庭无法限制她的优秀,她之所以能绽放光彩,是因为她本身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意义,都在为自己的人生添砖加瓦。正如阿福所说:放弃西瓜可能捡到的不是芝麻,而是宝石。
因此,我们不应给自己设定固定标签,比起阿福带来的生活技巧,更应关注她乐观积极、永不言败的生活态度。
来源:抖音@张阿福
抖音@满满学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