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摄体育竞赛的桥段时,需要观众席上坐满人咋解决?通常来说有方法三种。
·第一是真请这么多人过来,就跟《甘地传》似的,二三十万群演上阵,但这拍法几乎没法复制。人家甘地传那是群演自愿免费来的,真花钱雇人,那光盒饭钱就能把电影预算全干进去。
·第二是请来少部分群演到观众席上摆造型,然后再用特效疯狂的复制粘贴,把整个体育场填满。这个也不便宜但胜在省事。
·第三就是用真人和假人道具结合,就跟《国王的演讲》似的,前面能动的是群演,后面一动不动的全是导演命人淘换来的二手充气娃娃。
但是如果上面三种办法还是有点贵,再便宜还有什么拍法?这就要说到乔治卢卡斯在拍摄星战《魅影危机》时的妙招了。在这场赛车戏中,远景观众席上的人群,既不是特效也不是人偶,而是平常抠耳朵用的棉签。
这整个大场景是一个制作极为逼真的微缩模型,观众席上插了整45万根被涂成各种颜色的棉签。而为了让这玩意有动起来的感觉,拍摄时导演特意命人用风扇对着观众席狂吹,左摇右摆的棉签就有了观众在移动的效果。这镜头要是没有幕后纪录片揭秘,让谁看都得以为是后期特效复制粘贴出来的,这简直就是技术与创意结合的标杆性案例。
在《黑客帝国》三部曲中,有一幕史诗级的桥段,是男主和特工史密斯在雨中对决,后面一大片特工史密斯的分身在那当观众。这镜头是怎么拍的?让咱来想,那无非就是后期上特效换脸。
但问题是这段戏是在雨中拍的,水滴打在人脸的细节光效极其难做,尤其是在2000年初,这玩意想做出极致的真实感那几乎就是天价。于是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现已双双变性成姐妹)回馈,想了一个极其巧妙的解决办法。他们让道具组用石膏,给扮演特工史密斯的雨果维文,做了个面部倒模,然后又用这倒模做了上百个极其逼真硅胶面具,再把这些面具发给后面站着摆造型的群演,甚至最后几排直接就用仿真人偶充数,比起上特效那是及经济又实惠。
在《泰坦尼克号》的结尾,救生船上的幸存者划向前来救援的卡帕西亚号皇家邮轮,这个镜头大部分都得以为是实拍和特效结合,实拍小船和幸存者,远处的游轮冰山是后期用特效加上去,现在不都这么干吗?
但事实上在拍这段时,导演卡神用了一个非常古老的特效手法,远处的游轮和冰山其实是纯手绘的,这种技术早在1907年就诞生了,艺术家会把布景绘制在玻璃板上,拍摄时把这手绘背景以巧妙地角度摆放在镜头前,就能搞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而这省钱妙招不少大导演都用过,星战里的这些暴风兵队列就是手绘的,老版《超人》的水晶堡垒背景也是手绘的,《夺宝奇兵》的这个军事仓库还是手绘的。
而现在这种技术属实是有点过时了,因为已经有了更高科技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把手工绘景和cg特效相结合的虚拟制作技术在摄影棚里搭建出需要跟演员互动的道具和布景,后面的则是一个270度环绕大银幕,想用什么背景就在后面播放什么背景。
这个搞法比绿幕cg特效更实惠,比手工绘景更真实,演员还更有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入戏更快。
当导演说这段戏每一帧都要手绘:要不咱们用特效吧?嗯......也行。下雨天最后一个进教室的我:要不咱们用特效吧?嗯......也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