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4月货币数据分析

0
分享至

5月11日,央行公布了4月货币数据,其中M1狭义货币同比下降1.4%,是有统计以来第二次出现负增长。

4月M2广义货币同比增长7.2%,也是有统计以来最低增速。

这看上去确实会让人比较担心,但也不至于像某些人渲染得天都要塌了。

货币数据不好,我们也是需要正视,但也不要过度悲观。

我们更多是需要正视导致4月货币数据不好的一些原因。

具体本文会来详细分析,欢迎点赞支持。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M1、M2这些名词的概念。

M0,代表流通中的现金,是大家随时可以花的钱。

M1是狭义货币,是M0加上企业的活期存款,是居民和企业随时可以花的钱。

M2是广义货币,则是M1+居民储蓄存款+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基本包括大部分货币。

但需要注意,我们的M2数据是不包括理财产品,这对解读本次4月货币数据很重要。

各国的M2、M3数据定义各不相同。

比如,美国的M2数据就不包括超过10万美元的大额定期存款,也不包括海外庞大的美元,所以美国M2数据都比GDP要少。

美国的M3才包括大额定期存款和海外美元,所以美国M3规模就十分庞大。

但美国2006年就停止公布M3,当时M3规模是103万亿美元,现在美国M3规模起码超过250万亿美元。

而美国最新M2数据才20.8万亿美元,可见美国的M2和M3是有很大差别。

不能拿我国的M2去和美国的M2对比。

我国的M2定义,是介于美国的M2到M3之间。

2018年,央行还调整了M2统计口径,把货币基金纳入了M2统计,这是因为过去十年来,国内货币基金市场规模飞速发展,目前规模已经达到12.8万亿元。

而货币基金普遍有随存随取的特点,属于类现金资产,所以M2把货币基金纳入统计,才能更准确反映国内的货币总量。

不过,截至目前,我们M2数据还没有包括理财产品,因为理财产品更多属于投资品,而不是定义为货币属性。

了解这些,我们才能明白这次M2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这次M2同比增长7.2%,是过去20多年来的M2最低增速。



2017年之前,我们货币增速基本常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

但随着2018年GDP增速开始下行,我们货币增速也开始放缓。

2018年去杠杆,M2增速一度低至8%。

但这次M2增速是降到7.2%,比2018年更低。

但我们现在又没有像2018年那样去杠杆,过去两年还一直在降息降准,整体维持宽松状态,那么导致这次M2增速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跟存款减少,而理财产品规模大幅增加有关。

过去两年,一年期LPR利率是数次下调,从2021年的3.85%利率,已经下调到3.45%;



贷款利率下调,那么存款利率自然也会下调。

但之前银行为了揽储,会通过“手工补息”的方式,来突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

“手工补息”是系统无法自动完成结息的情况下,采用手工计息的方式为客户完成补充计息的交易。

“手工补息”本来是银行对业务操作失误的一个勘误环节,近年来却被部分银行用于高息揽储。

于是,4月初,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的《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的倡议,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

这使得银行就很难突破存款利率上限,现在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很低,对居民和企业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比如,某银行1年期定存利率才1.95%,而当前货币基金的年收益率也有1.8%,那存1年定期,还不如存货币基金,毕竟货币基金还有随存随取的优势。



再加上今年以来,我们国债收益率持续下降,由于债券价格和收益率是反向关系,国债价格就是持续上涨,这意味着国内债券市场整体走牛,债基收益率就会上升。



而很多R2级别的理财产品主要就是锚定在债基上,所以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会让一些R2理财产品收益率比较稳定可观。

当前有定期存款需求的人,不少就会转投一些理财产品。

据一些机构测算,2024年4月理财规模环比增长约2.3万亿元,至28.63万亿元;

而4月单月存款大降3.92万亿元,呈现此消彼长的状态。



2022年11月,由于国债收益率上涨,国债价格下跌,让债基市场大跌,很多银行理财产品因此出现短期亏损。

于是当时银行理财产品出现赎回潮,让理财产品规模大幅下降。



不过,从去年11月开始,由于存款利率持续下降,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再度快速上升,目前基本回到2021年大跌前的状态。

所以,当前一部分银行存款流向理财产品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

但因为M2数据里是不包括理财产品,所以一部分存款流向理财产品,是4月M2增速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M2数据下降还能说主要是因为存款搬家。

但M1数据同比下降,更多还是因为一些客观经济下行因素。

M1的构成85%是单位活期存款,企业活期存款正常也不会拿去买理财。

据报道,过去M1增长较快,主要是居民购买新房形成的预售资金、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沉淀等。当前,房地产发生重大转型、地方化债推进较快,会导致相关主体的活期存款较少。

在2016年房地产顶峰时期,M1增速一度达到25%,但在2018年开始去杠杆后,M1增速就快速下降至0.4%,2021年1月也一度出现过-1.9%的同比降幅。



所以,当前M1增速长期低迷,主要原因就是房地产寒冬。

包括被人们提得比较多的M1-M2剪刀差扩大,也跟房地产寒冬有关。

所谓M1-M2剪刀差,就是把M1同比增速减去M2同比增速。

前面提到,M2=M1+居民储蓄存款+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

那么M2扣掉M1,剩下的就是“居民储蓄存款+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

所以,M2规模是肯定高于M1,这里说的剪刀差,是增速的对比。。

当M1增速高于M2增速,是正剪刀差,说明市场上的“活钱”比较多,经济和金融就会比较活跃,表明人们投资意愿增强。

当M1增速低于M2增速,是负剪刀差,说明市场上死钱比较多,经济和金融就会比较萎靡,人们投资意愿较弱,更愿意把钱存起来。

过去20多年,我们几个经济过热时期,都是正剪刀差。

比如2000年、2007年、2010年,都是M1增速高于M2增速。



近的来说,2015年-2016年,当时处于楼市过热时期,M1-M2剪刀差就是正的。

2017年开始,M1-M2剪刀差一直是负的状态,但在2019年,M1-M2剪刀差有收窄趋势。



不过2020年疫情爆发后,M1-M2剪刀差再度扩大。

特别是2021年开始,我们数次降息降准来放水,但M2增速虽然上去了,M1增速却比较低。

这意味着,人们过去两年的投资意愿很低,会变得更谨慎。

2022年存款增量达到26.26万亿元。

2023年存款增量达到25.74万亿元。

这都说明人们更倾向于存钱,而不是投资。

所以,为了让存款从银行储蓄中挤出来,过去两年才会持续挤牙膏式降息。

5年期LPR利率也从4.65%,降至现在3.95%;



所以,大致就是这样一个调控路径:降低贷款利率→存款利率跟着降→存款逐步流向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钱流向债券市场→支撑企业融资和政府融资。

从这个角度来说,M2数据下降,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宏观调控结果,属于货币的结构性变化。

就是要把存款挤出来,流向债市。

当然,降息降准是肯定会扩大货币总量,只不过因为当前M2统计是不包括理财产品,才会导致降息降准后,M2增速反而下降。

其实,从宏观经济长远来看,M2增速持续下降,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M2增速大致上是需要匹配GDP增速。

其实大家需要认清一个现实,我们GDP增速已经从2015年之前的8%以上的常态化增速,已经逐步下行到5%的常态化增速。

这意味着,我们的货币是需要慢慢朝着5%的GDP常态化增速靠拢,才能让货币增速跟GDP增速相匹配。



以前8%的GDP增速,需要两位数的M2增速。

现在5%的GDP增速,那么M2增速就会慢慢下降到7%左右。

不可能只靠大放水就让GDP重回8%以上的增速,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健康的。

所以,我之前有很多篇文章和视频,都是在跟大家做预期管理,不要觉得M2会一直维持两位数增长,要做好M2增速下降的准备。

这需要大家有一个适应过程,没必要一看M2增速下降,就感觉天要塌了,还是要保持平常心。

我们不可能永远都保持超高速发展,随着我们体量已经达到巨大规模,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难度会越来越大。

所以,GDP增速下行是一个长期趋势,对此我们要做好预期管理。

现阶段,确实不要指望我们会去大水漫灌,顶多只是适当、挤牙膏式放水。

毕竟当前是我们和美国在金融战阶段,放不放手,不单单是要考虑国内经济,还得综合考虑汇率。

美国现在正在集中做空日元,我们也需要考虑人民币是否会被波及的可能性。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我们对于放水肯定是会比较谨慎的。

但在需要的时候,比如今年拟定要发行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那么大概率是会在发行时,有一些配套的货币政策去“护航”来定向放水,避免对债券市场造成太大流动性冲击。

但这种定向放水,不会起到大水漫灌的效果。

每次我们稍微有一些放水动作,总有一些人基于自身利益去鼓吹大水漫灌,制造大通胀的焦虑氛围。

但你看他们鼓吹大水漫灌这么多年,M1和M2却在持续下行,这显然完全不是他们说的那回事。

忽视经济发展的正常周期规律,一厢情愿去基于自身利益发声,很容易因为屁股决定脑袋,而得出南辕北辙的结果。

我们当前处于经济转型周期,在不断降低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那么房地产寒冬必然会反应在宏观经济数据上,而且我们低端制造业在向高端制造业转型,这个过程也是会伴随着阵痛。

我们放水来刺激经济,更多是来尽量减轻经济转型所带来的阵痛,而不是说能只靠放水,就能让我们经济转型避免阵痛,甚至一下子就进入到经济过热状态,这个显然不太现实。

现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各类地缘风险层出不穷。

在外部还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状况下,人们趋向于谨慎,而不是乱花钱,这是人之常情,不用去苛责人们不积极消费、不积极投资。

降低风险,本就是对个人来说应该做的事情。

不能要求普通人在这种大环境下,还要去加杠杆盲目消费和投资,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这也属于宏观和微观的矛盾。

所以我一直强调,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很多经济和金融问题,并不是单靠大放水就能解决的,更多还是要去解决这个传导问题。

不要有放水解千愁的想法,不解决传导问题,放水再多,也只会让资金在金融体系里空转的问题更严重,会引发更严重问题。

所以,M2增速下降,实际上也是在挤金融体系水分,把一些空转资金挤出来。

这样未来我们再去定向去放水,才能更加精准有效。

最后再老调重弹一下,我们做好预期管理,提高风险意识,不是去盲目悲观,而是在重视短期风险的同时,也要对长远未来保持信心。

我们要重视客观的经济周期规律,但也要明白,面对经济低谷周期,可以靠时间去熬过经济低谷周期。

经济不会一直繁荣,也不会一直低谷,总会周期切换。

在有提前准备的情况下,才能在走出经济低谷周期时,去第一时间抓住机会,转危为机。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拜登身体机能衰退”?美官方回应

“拜登身体机能衰退”?美官方回应

新京报
2024-06-19 08:40:36
上海这一夜,袒胸露乳的姚晨和金晨,败给了“全裹”出镜的俞飞鸿

上海这一夜,袒胸露乳的姚晨和金晨,败给了“全裹”出镜的俞飞鸿

秋姐居
2024-06-17 12:17:39
西方紧盯普京亚洲行

西方紧盯普京亚洲行

环球时报国际
2024-06-19 08:06:08
认怂了!余琦公开道歉,秘书长工作恐难保,还有五个问题没解决

认怂了!余琦公开道歉,秘书长工作恐难保,还有五个问题没解决

嘿哥哥科技
2024-06-19 11:33:37
看完甘肃天水这件事,才真的让我后怕!

看完甘肃天水这件事,才真的让我后怕!

顾礼先生
2024-06-18 16:11:0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男人阴茎越短,智商越高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男人阴茎越短,智商越高

必记本
2024-06-19 01:09:57
河南女学霸2次高考查分,从627分变成335分,到底怎么回事?

河南女学霸2次高考查分,从627分变成335分,到底怎么回事?

莉雅细细谈
2024-06-17 20:44:48
曝50岁阿姨呼吁“老年人不要再涨工资”:年轻人比老人还可怜,国家应重视他们!

曝50岁阿姨呼吁“老年人不要再涨工资”:年轻人比老人还可怜,国家应重视他们!

可达鸭面面观
2024-06-18 20:24:41
马伊琍女儿庆祝父亲节,与爸爸文章罕见同框,40岁文章已满头白发

马伊琍女儿庆祝父亲节,与爸爸文章罕见同框,40岁文章已满头白发

橘子大娱社
2024-06-18 19:20:02
妻子2次和光棍偷情,2017年光棍嫌她有丈夫,觉得被玩弄了杀死她

妻子2次和光棍偷情,2017年光棍嫌她有丈夫,觉得被玩弄了杀死她

汉史趣闻
2024-06-19 11:12:42
曹县翰林府不雅视频曝光后续:女销售身份被扒,长相身材很一般

曹县翰林府不雅视频曝光后续:女销售身份被扒,长相身材很一般

180°视角
2024-06-18 12:55:47
印度恒河崩溃报告:被印度彻底榨干 | 地球知识局

印度恒河崩溃报告:被印度彻底榨干 | 地球知识局

地球知识局
2024-06-19 11:05:30
两教授在世界顶刊发论文均获百万重奖,是重人才还是“唯论文”?当事人回应

两教授在世界顶刊发论文均获百万重奖,是重人才还是“唯论文”?当事人回应

极目新闻
2024-06-19 11:20:27
葡萄牙绝杀后C罗朝捷克门将挥拳庆祝,网友评论:没必要这么做

葡萄牙绝杀后C罗朝捷克门将挥拳庆祝,网友评论:没必要这么做

直播吧
2024-06-19 15:04:03
佛山出现反常现象,成千上万人分批离开,真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佛山出现反常现象,成千上万人分批离开,真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小怪吃美食
2024-06-19 07:30:30
一极端泛蒙主义歌手要在中国开演唱会,曾在屠宰场拍MV且歌词过激

一极端泛蒙主义歌手要在中国开演唱会,曾在屠宰场拍MV且歌词过激

不掉线电波
2024-06-19 13:24:24
华春莹推介!张家界这一幕爆火,外国人都被硬控住了

华春莹推介!张家界这一幕爆火,外国人都被硬控住了

潇湘晨报
2024-06-18 22:53:07
台湾新冠重症及死亡病例大幅增加

台湾新冠重症及死亡病例大幅增加

界面新闻
2024-06-19 10:40:22
女人“私处”的小秘密,别脸红(内含高清图)

女人“私处”的小秘密,别脸红(内含高清图)

喜马拉雅主播暮霭
2024-06-19 12:06:18
认怂!女司机承认自己是秘书长余琦并公开致歉,照稿念被批没诚意

认怂!女司机承认自己是秘书长余琦并公开致歉,照稿念被批没诚意

六毛朵朵
2024-06-19 10:02:47
2024-06-19 15:50:44
星话大白
星话大白
每天进行有逻辑的理性分析。
846文章数 123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证监会:优化科创板公司股债融资制度

头条要闻

司长张莹"空降"地方 履新江西省政府党组成员

头条要闻

司长张莹"空降"地方 履新江西省政府党组成员

体育要闻

欧洲杯最大的混子,非他莫属

娱乐要闻

黄一鸣“杀疯了” 直播间卖大葱养孩子

科技要闻

英伟达超越苹果、微软登顶全球新股王

汽车要闻

双肾格栅变化大/内饰焕新 新一代宝马X3官图发布

态度原创

手机
时尚
本地
房产
数码

手机要闻

展望高通骁龙8 Gen 4:下一个安卓手机最佳移动平台?

50岁女人为什么不能乱穿衣?看了她们的造型就懂了,会穿才美

本地新闻

中式沙拉宇宙的天花板,它必须有姓名

房产要闻

17.9亿!终于,有民企在三亚大手笔拿地了!周边房价10万+!

数码要闻

5699 元起,OnexPlayer 游侠 X1 mini 三合一电脑天猫开售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