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科技)站在巅峰的科学追问——我国科考队首次登顶卓奥友峰

0
分享至

  新华社拉萨10月1日电题:站在巅峰的科学追问——我国科考队首次登顶卓奥友峰
  新华社记者
  10月1日上午9时15分,我国18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开展极高海拔自动气象站架设、峰顶冰雪测厚、冰芯钻取及雪冰样品采集等多项科考任务。这是我国科考队首次登顶珠峰以外的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
  自9月下旬以来,来自4支科考分队12个科考小组、1个保障支撑小组的120多名科考队员,围绕亚洲水塔变化、生态系统与碳循环、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安全、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考察研究。
  (小标题)向山而行:卓奥友峰科考看点几何?
  卓奥友峰科考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在海拔4950米、5700米、6450米、7100米、8201米架设5个自动气象观测站。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带领的亚洲水塔变化科考分队,首次开展卓奥友峰极高海拔梯度气象观测,首次测量峰顶雪冰厚度,首次钻取冰芯和采集雪冰样品。
  “结合珠峰—希夏邦马峰观测体系,以纵横结合架构研究现代和过去西风—季风协同作用过程,揭示亚洲水塔冰冻圈变化过程和机理,为亚洲水塔保护和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姚檀栋说。
  约6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在板块的碰撞挤压中隆起。这座依旧处于剧烈变化中的年轻高原,仍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系统与碳循环科考分队队长朴世龙介绍,目前正开展卓奥友峰加布拉冰川流域大气、冰雪、水体、土壤等全生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考察,了解碳源、碳汇功能特点,结合自主研发的“贡嘎模型”,精准估算青藏高原碳汇现状。
  随着2023年卓奥友峰科考各项工作的推进,各科考分队的新探索陆续亮相。
  “我们开展了极高海拔秋季大气环境质量观测,以及急进高原人群暴露于低压缺氧环境下的生理适应性调查,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安全科考分队队长朱彤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稀有金属资源分队队长吴福元介绍说:“我们首次系统采集卓奥友峰峰顶至大本营的岩石样品,系统调查不同海拔高度岩层中的动植物化石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摸清喜马拉雅地区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储量、揭示青藏高原隆升历史提供支撑。”
  (小标题)接续登顶:此次缘何选择卓奥友峰?
  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一直是我国重大战略任务。第二次青藏科考自2017年启动以来,尤其是在这两年的珠峰科考中,已经创造了多项科考世界纪录。时隔4个多月,科考队缘何在卓奥友峰开展科考?此次科考与珠峰科考又有何关联?
  构建综合科考“体系化”能力,是记者寻求到的重要答案之一。据姚檀栋介绍,卓奥友峰向东约30公里是珠峰,向西约40公里是希夏邦马峰。以前科考是针对单个山峰,这次科考将从空间上把3个山峰连接起来,不仅能开展整体性、体系化研究,还可以结合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观测体系开展对比研究。
  地理环境特点是此次科考选择卓奥友峰的重要原因。卓奥友峰科考现场总指挥安宝晟介绍,卓奥友峰地区的西风和季风协同作用比珠峰地区更加剧烈,是研究极高海拔西风和季风协同作用的理想区域。
  顶峰地形优势也是因素之一。站在海拔近5000米的卓奥友峰大本营远眺,与珠峰“金字塔”形峰顶形成鲜明对比,卓奥友峰的峰顶宽阔平缓,被皑皑白雪覆盖。
  “卓奥友峰是所有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中峰顶冰雪厚度最厚的山峰,保存着潜在最丰富的极高海拔气候变化档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杨威解释说,因此在卓奥友峰开展科学考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小标题)勇攀高峰:“科考登山”进入常态化
  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青藏科考,全面完成了260多万平方公里的考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7年8月,我国正式启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六年来,随着第二次青藏科考持续深入,科考队涉及的高海拔极端环境区域作业内容也越来越多,推动科考与登山融合、促进新科学发现的需求也愈发强烈。
  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科考活动常常与登山运动紧密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山峰的登顶也叫登山科考,登山是第一目标,而科考工作能做多少做多少。”姚檀栋介绍,后来我国科研人员作为独立力量在高山开展各类科学考察。
  2022年和2023年,第二次青藏科考队连续两年组织实施珠峰科考,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实现了“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的战略转变。
  安宝晟介绍说,卓奥友峰科考充分发挥了院士的战略科学家领衔作用和科考队建制化优势,顺利完成了由科考登山人才担纲的峰顶科考任务,标志着我国“科考登山”进入常态化模式。
  “以前作为登山运动员来说,只用管登山。现在身份转变为科考队员,完成科考任务才是我们的第一目标。”卓奥友峰科考登顶队队长、中国科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德庆欧珠说。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境界更高的山。姚檀栋表示:“从新科学问题提出到新技术应用,科研工作者勇攀高峰的精神必将代代相传。”(记者李华、张泉、陈尚才、田金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福耀科技大学2024年取消招生,曹德旺100亿打水漂了吗?答案来了

福耀科技大学2024年取消招生,曹德旺100亿打水漂了吗?答案来了

天气观察站
2024-06-14 06:25:15
110名村民自称有前世记忆,749局前往“转世村”,竟见奇观

110名村民自称有前世记忆,749局前往“转世村”,竟见奇观

星辰故事屋
2024-06-11 13:28:53
都说不是175cm了,梅努采访时现场量身高显示184cm

都说不是175cm了,梅努采访时现场量身高显示184cm

懂球帝
2024-06-14 00:33:09
御姐风!太高级!要不起的感觉

御姐风!太高级!要不起的感觉

梧州生活宝
2024-05-22 23:14:03
网传上海友塔游戏强制中国籍员工加班,否则无年终?

网传上海友塔游戏强制中国籍员工加班,否则无年终?

闲醉山人
2024-06-13 22:59:42
杀只鸡,跑十里路,湖南规定农民鸡、鸭、鹅要到指定地点屠宰

杀只鸡,跑十里路,湖南规定农民鸡、鸭、鹅要到指定地点屠宰

芯怡飞
2024-06-14 00:04:42
 上海76岁爷叔花光养老金追"女神" 结婚3次被分走3套房

上海76岁爷叔花光养老金追"女神" 结婚3次被分走3套房

鲁中晨报
2024-06-12 19:15:16
朱芳雨再评辽宁总冠军,杨鸣马上回应,辽粤球迷各有看法

朱芳雨再评辽宁总冠军,杨鸣马上回应,辽粤球迷各有看法

小鬼头体育
2024-06-14 05:37:36
美国与乌克兰签署双边安全协议

美国与乌克兰签署双边安全协议

界面新闻
2024-06-14 07:07:15
一个传播了半个世纪的谎言:中国贫穷是因为人口多造成的?

一个传播了半个世纪的谎言:中国贫穷是因为人口多造成的?

霹雳炮
2024-05-16 22:14:11
河南旱灾有多严重?河道干涸,水库见底,323万亩良田绝收。

河南旱灾有多严重?河道干涸,水库见底,323万亩良田绝收。

钱多多多多
2024-06-13 15:25:16
王思聪带美女日本买童装!女伴被传是孙一宁,孙一宁:有种你别删

王思聪带美女日本买童装!女伴被传是孙一宁,孙一宁:有种你别删

郑丁嘉话
2024-06-13 15:45:13
看《玫瑰的故事》终于明白,为什么彭冠英入行13年都没能火起来了

看《玫瑰的故事》终于明白,为什么彭冠英入行13年都没能火起来了

小邵说剧
2024-06-12 19:21:05
王思聪黄一鸣牵手照曝光,黄一鸣挺着大孕肚,挑选母婴用品!

王思聪黄一鸣牵手照曝光,黄一鸣挺着大孕肚,挑选母婴用品!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4-06-13 11:13:29
解放军 3 艘 055 万吨大驱同时现身南海,史无前例  战之震慑性强

解放军 3 艘 055 万吨大驱同时现身南海,史无前例 战之震慑性强

头条爆料007
2024-06-13 16:36:45
深圳“老破小”支棱起来了:多套房子挂牌当天就成交,机构称泡沫已消除

深圳“老破小”支棱起来了:多套房子挂牌当天就成交,机构称泡沫已消除

时代周报
2024-06-13 20:01:22
深中通道跨城巴士开通,中山到前海票价15元,广州南沙将设站点

深中通道跨城巴士开通,中山到前海票价15元,广州南沙将设站点

宝哥精彩赛事
2024-06-14 06:23:25
瓜帅:京多安是我带过最聪明的球员之一,未来他会成为好教练

瓜帅:京多安是我带过最聪明的球员之一,未来他会成为好教练

懂球帝
2024-06-13 21:27:06
连续3天!昆明多栋楼宇、城市大屏亮灯,为了……

连续3天!昆明多栋楼宇、城市大屏亮灯,为了……

开屏新闻客户端
2024-06-13 16:14:48
高三学生苦练“意大利斜体”,被网友“真实”:给个0分就老实了

高三学生苦练“意大利斜体”,被网友“真实”:给个0分就老实了

妍妍教育日记
2024-06-13 19:24:54
2024-06-14 07:36:49
新华社
新华社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
470818文章数 23978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小红书员工仅1/5工龄满2年 32岁就不让进了

头条要闻

欧盟拟加税 玉渊谭天:中方可对欧盟白兰地等采取行动

头条要闻

欧盟拟加税 玉渊谭天:中方可对欧盟白兰地等采取行动

体育要闻

乔丹最想单挑的男人走了

娱乐要闻

森林北报案,称和汪峰的感情遭受压力

财经要闻

私募大佬孙强:中国为什么缺少耐心资本

汽车要闻

升级8155芯片 新款卡罗拉锐放售12.98-18.48万

态度原创

本地
艺术
房产
时尚
公开课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房产要闻

再度告急!海口连续仨月住宅入市不足千套!竟有楼盘卖爆!

受法律保护的可颂,究竟有多好吃!?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