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扩大中产阶层规模有多重要?

0
分享至

这两年,共同富裕是大家讨论的高频话题。在一片对“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这件事的讨论当中,扩大中产阶层的规模成为了共识。

中国内部转型及外部关系研究专家郑永年教授在近期的一次讲座当中谈到:“我国实现共同富裕要扩大中产阶层的规模。目前我国中产阶层总体规模在4亿,占比30%。未来15年的目标是要把这个规模翻倍扩大到8-9亿,使中产阶层总体人数在全社会中占比达到60%-70%,就能够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中产阶层是什么?

中产阶层是什么?在中国,一年家庭收入是多少可以算作是中产阶层家庭?

先看第一个问题。中产阶层最早在14世纪由欧洲学界提出。当时,欧洲学界提出这个概念有一定的历史背景。14世纪农村商品经济开始发展,加上连年战争使欧洲封土制只剩下形式。西欧庄园经济走向衰落,庄园组织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劳役农奴制开始走不下去。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进入城市谋生。

在城市中,“由商人提供原料、收购产品的家庭手工业作坊开始发展,这种‘商人直接支配生产’的经济关系,是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途径之一”这也是城市化最初的动力。

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商业主的势力逐渐壮大,他们在这个时期被称为介于贵族与贫民之间的“中间阶级”。这是全世界最早出现的中产阶级或者中产阶层。

现在,一般概念所说的中产阶层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在我国,家庭年收入在10万-50万(人民币,下同)之间都可以算作中产阶级家庭。这样的家庭总人数在中国有4亿。下面有一张图,小伙伴可以自行对应感受一下。

中产阶层有什么样的特征?

中产阶层既然是中间阶层,那就是相对于有产阶层和无产阶层而言的。相对于这两个阶层而言,中产最大的特征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存”的属性。中产工作创造物质财富或者精神财富,与此同时,他们也消费财富,有消费能力。

我国经历了改开之后4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供给能力和物质财富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经济已经迈入中低速增长区间。未来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不再是对资源的占有,而是对大家的消费需求的占有。也就是说,企业或者国家的经济增长需要挖掘或者叫唤醒潜在市场。

一个人生产出一个新东西,在全社会有着更广泛的需求,大家都去购买,ta就会变成富人。现在世界富人的排行榜上已经没有多少人是资源占有者,新的富人是新需求的成功挖掘者。后来的人也会受到启发,他们需要再满足更新的需求。不断有新产品满足新需求,整个市场就会繁荣,同时也会不断地增大,经济也就能够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整个过程中也在不断产生新的富裕群体。也就是不断有新中产产生,中产阶层也就越来越大了。只有这样,是在不影响先富阶层的情况下,同时产生了新富阶层,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才能够不断地缩小,共同富裕也才能够平稳地实现。所以说,大量的中产阶层才是一个社会经济足够强大的核心支撑,也才是缩小贫富差距和先富带动后富的必经之路。

新中产人群会从哪里来?

在全世界范围来看,中产阶层扩大的过程都伴随着城市化的过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城市人口规模从改开初期的2亿,增加到现在的8亿。未来15年,我国城市化进程预计至少达到70%。但目前,我国的中产总人数是4亿。也就是说,城市常住人口中的一半人不属于中产。

这些人多数是农村进城的农民工群体。这个群体也是未来中产扩充的人口来源。只有他们在城市真正地扎根,拥有和城市户籍人口相同或相近的福利和收入,才能真正进入中产。也就是说,扩充中产的关键是低收入者增加收入。

一般低收入者并不占有生产资料,他们的收入来源几乎都来自劳动收入。也就是,参与的是第一次分配。未来,只有更尊重劳动,提高劳动者收入(工资)才能够调节贫富差距。整个社会也才有可能更公平。这个趋势未来已经非常明显。无论是市场导向还是政府引导行为,这个方向都已经释放了明显的信号。

一方面,劳动力人口总规模下降,导致了劳动者工资的涨价。以目前我国的人口生育率来看,劳动人口总规模只会下降,不太有可能再增加了。加上年轻农村劳动力进城的过程已经完成。也就是说,我国已经从劳动人口过剩迈入了短缺时代。国际上的说法是,过了刘易斯拐点。随着人力总量的逐渐减少,可以预见,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要水涨船高。这也是市场的必然。

另一方面是,职业技能工人群体不断壮大。政府部门多年来严控高中录取比例50%的红线,就是为了保证就业市场上有足够的职业技能工人群体。大家不能一窝蜂都去考大学。前些年大学生太多,导致了文凭在就业市场上的贬值。很多大学生已经在干外卖小哥的工作,这无论如何都是对高等教育资源和家庭资源的浪费。如果一个人上不了像样的大学,去职业技术学院学精一门手艺,未来在市场上就业的收入不会比普通大学前景差。

随着先富群体的出现,市场上会出现大量的就业机会是去伺候有钱人。这些就业机会都是职业技能人员的,比如Tony老师、私人厨师、高端保姆甚至收纳师、花艺师等等。也就是说,这些人群不出意外会是未来的新中产群体。

中产可以带来哪些消费增长?

如果按照我们前文说的,一个农民工子弟从小镇来到大城市,在职业技术学院学了一门手艺。然后进入就业市场,获得了每月上万块的收入,在城市落户并安家,Ta就是我们所说典型的新中产人群。那这个人群的产生能够带来哪些消费的增长?

一个人进城要置办的东西首先是房产(大概人民币200万)。还会包括装修装饰(基础性的硬装15万),汽车(入门级车10万),家具(布艺沙发、床等约8万),家电(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约7万)。仅仅这些必须配置的硬件,就能够带动240万的消费。这还不包括旅游(国内自驾游、境外游)、文化消费(短视频、电影、话剧、音乐节)以及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消费升级等行为。

可以预见到,如果一个人能够顺利从低收入阶层迈入中产,那他就将带来后续源源不断的消费需求。4亿人的消费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增量市场,带动起多个产业链条的持续繁荣。这就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避开“中等收入陷阱”

全世界200多个国家,真正称得上高收入国家的屈指可数。国际上通行的高收入国家的两个标准,就是人均GDP在2.9万美元以上;月工资中位数在1500美元以上。由于我国人口规模体量大,小国并不具备可借鉴经验,因此需要借鉴的是走在我们前面的富裕大国的经验。国际范围内称得上大国的人口需8000万以上,全球真正的高收入人口大国仅3个。就是美国、日本和德国。这三个国家能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迈入高收入国家的关键就是扩大了中产阶层的规模。

这事上最有经验的是美国。要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就要先搞清楚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一个国家从农业迈入工业化过程中,会从一穷二白的状态经历一个经济的高速增长期。

这个过程当中,人均GDP会从数百美元增长到1万美元。到了1万美元大关口,一个社会的经济财富已经达到了相当数量级,并且产生了相当数量的先富群体。这个时候,整个社会就会从第一阶段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逐渐过渡到第二阶段的中低速增长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阶段的经济不总是增长的。很多国家到了这个阶段,经济不但不增长,还出现了长时期的停滞,甚至倒退。这就是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2013年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一项研究发现,1960年的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到2008年只有13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有87%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在随后的50年时间里,都无法成功进入高收入阶段。比如阿根廷、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这些国家的共同问题就是,贫富差距过大,经济增长乏力。

因为一个社会走到了人均GDP1万美元的门口之后,就不可能再通过出口矿产、农产品等初级产品和简单工业加工品来获得经济的持续增长,而是需要高技术产品和创新型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新的市场空间。这就需要有相当规模的受教育群体服务产品和技术的提升,这就是中产。

这个群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的人力资本,这群人也会在其国内形成相当庞大的消费市场,并产生相当数量的服务业岗位,拉动服务业的就业。而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这些国家无一例外都是没有形成足够数量规模的中产群体,导致了国家经济始终无法摆脱出口资源和工业品简单加工的路子。其国内也没有形成足够的消费市场,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导致了经济的持续低迷甚至倒退。

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我国去年人均GDP跨过1万美元,也走到了这个关口。扩大中产人群规模,重新思考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能够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也才能共同富裕。如果我们实现了整个社会70%的人群是中产,那时毫无疑问属于共同富裕了。

目前,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还面临着很多挑战。郑永年教授认为,内外部的挑战都有。从外部环境看,中美关系全面恶化,美国和西方构建着各种排挤中国的经济集团,涉及到芯片、贸易、投资等各个领域;中欧关系复杂化,中国企业海外营商环境迅速被“政治化”。从我们内部的短板来看,技术创新方面,很多关键技术被“卡脖子”,原创性技术太少;制造业工艺方面仍然处于低端水平,比如芯片;还有市场规则不统一,企业走出去海外不适应当地的问题。国内市场表现为大而不强、规则不统一,市场规模转化不成规则,结果就是国内市场被西方企业和标准所分割,没有我们自己的话语权等等。

挑战不少,但我们也不可能是坐以待毙。改开之后,我们实现了连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我们自己的经验和模式,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资源,形成了庞大的国内市场。这些都是有利条件。8年的扶贫攻坚,消灭了绝对贫困。目前最关键的是两点。一方面仍然是关键性技术的突破,原创性技术不仅能够使我们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而且能够实现技术输出,帮助企业赢得国际市场份额和话语权。

另一方面,收入分配改革,要协调好一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一次分配实现公平就要鼓励劳动积极性,增加工资收入。给创新成果收入上不封顶,全社会形成创新的氛围,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出来;二次分配做好税制改革,让有钱人为国家多承担义务;三次分配全凭自愿,一个人如果愿意为国家多做贡献,那么ta应该赢得更多尊重和更高的地位。这几点做好,中等收入群体就能源源不断地增加,共同富裕也就不难了。

(全文完,图源网络,侵联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结局太意外!网传黑龙江一男子在医院停车遭保安辱骂动手、抢手机

结局太意外!网传黑龙江一男子在医院停车遭保安辱骂动手、抢手机

火山诗话
2024-06-13 11:39:50
经济体量全球第二的数据真的太虚了吗?

经济体量全球第二的数据真的太虚了吗?

流苏晚晴
2024-06-10 11:01:25
今天,证监会回应了!大盘底部缩量震荡,今天还有奇迹吗?

今天,证监会回应了!大盘底部缩量震荡,今天还有奇迹吗?

兵哥闲聊
2024-06-13 11:44:35
UFO热潮又来?哈佛新论文猜测:有没有可能,UFO是藏在地球的高等文明...啊?

UFO热潮又来?哈佛新论文猜测:有没有可能,UFO是藏在地球的高等文明...啊?

英国那些事儿
2024-06-12 23:09:57
我把2套拆迁房给小儿子,大儿子一家从此没音讯,8年后我无家可归

我把2套拆迁房给小儿子,大儿子一家从此没音讯,8年后我无家可归

半夏解语
2024-06-13 07:00:02
婆婆睡觉前总要敲响我房门3下,我哭诉隐情,事后才知她有多狠

婆婆睡觉前总要敲响我房门3下,我哭诉隐情,事后才知她有多狠

星辰故事屋
2024-06-12 12:34:36
重庆市委巡视后,59岁李光荣落马!

重庆市委巡视后,59岁李光荣落马!

上观新闻
2024-06-13 15:01:10
终于明白为什么独生子女不会羡慕非独,网友:吃一块蛋糕的更快乐

终于明白为什么独生子女不会羡慕非独,网友:吃一块蛋糕的更快乐

户外阿崭
2024-06-13 21:44:04
千万网红郭有才停播后,最新面貌呈现,穿衣打扮有讲究

千万网红郭有才停播后,最新面貌呈现,穿衣打扮有讲究

你我话娱乐
2024-06-12 12:20:11
女子游泰国醉酒后被性侵2小时毫无感觉?清醒后发现自己裸体报警

女子游泰国醉酒后被性侵2小时毫无感觉?清醒后发现自己裸体报警

赵睚眦
2024-06-13 14:36:31
美双航母站台菲律宾,3艘055南下迎战!面对挑衅,解放军不再忍耐

美双航母站台菲律宾,3艘055南下迎战!面对挑衅,解放军不再忍耐

笔墨V
2024-06-13 21:59:18
《神鬼寓言4》女主形象让人不满:希望能自定义角色

《神鬼寓言4》女主形象让人不满:希望能自定义角色

3DMGAME官方号
2024-06-12 17:21:03
密集信号!中国第一大省,变了

密集信号!中国第一大省,变了

西部城市
2024-06-12 22:39:57
最高加税50%,如果价格战继续,会打崩中国车出海欧洲

最高加税50%,如果价格战继续,会打崩中国车出海欧洲

路咖汽车
2024-06-12 13:49:03
哈马斯在首领辛瓦尔旁边扣押了一群人质作为肉盾

哈马斯在首领辛瓦尔旁边扣押了一群人质作为肉盾

亡海中的彼岸花
2024-06-12 19:45:25
世界冠军冯天薇:20岁离开中国加入新加坡,9年后却被新加坡除名

世界冠军冯天薇:20岁离开中国加入新加坡,9年后却被新加坡除名

元爸体育
2024-06-12 18:35:05
高考后,17岁男孩跳江轻生!妈妈已近疯癫,爸爸雕像江边,太心痛

高考后,17岁男孩跳江轻生!妈妈已近疯癫,爸爸雕像江边,太心痛

嘿哥哥科技
2024-06-13 20:40:22
3号令将生效,若中方抓人咋办?马科斯下奇怪命令,军方不准动手

3号令将生效,若中方抓人咋办?马科斯下奇怪命令,军方不准动手

青年的背包
2024-06-13 22:15:01
女性左手长期戴“玉手镯”,或会带来这7个变化,你了解吗?

女性左手长期戴“玉手镯”,或会带来这7个变化,你了解吗?

静海
2024-02-18 20:20:36
别盲目相信西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5000年的中医不是谁能否就否得了的,要文化自信

别盲目相信西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5000年的中医不是谁能否就否得了的,要文化自信

和讯网
2024-06-12 13:19:59
2024-06-13 22:58:44
合子的独白
合子的独白
更深的思考、更快的成长
91文章数 20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私募大佬孙强:中国为什么缺少耐心资本

头条要闻

苏杰生连任印度外长称要解决中印边境问题 中使馆回应

头条要闻

苏杰生连任印度外长称要解决中印边境问题 中使馆回应

体育要闻

乔丹最想单挑的男人走了

娱乐要闻

森林北报案,称和汪峰的感情遭受压力

科技要闻

小红书员工仅1/5工龄满2年 32岁就不让进了

汽车要闻

升级8155芯片 新款卡罗拉锐放售12.98-18.48万

态度原创

时尚
房产
手机
数码
艺术

比老钱风更火,它才是夏日最高级的风格!

房产要闻

再度告急!海口连续仨月住宅入市不足千套!竟有楼盘卖爆!

手机要闻

4999 元起,荣耀Magic V Flip发布,巨幕小折叠

数码要闻

苹果watchOS 11史诗级更新:Apple Watch终于可以自动监测睡眠了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