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趣”探博物馆】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文物为证 破解中华饮食文化密码

0
分享至

央广网郑州8月29日消息(记者 夏莎)中国人吃饭为什么用筷子?古代的“冰箱”长什么样?在河南省郑州市的大信厨房博物馆,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厨房博物馆里,灶王经、七星灶等千百年前的文物跨越时光,来到世人面前,成为破解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密码。

博物馆内景(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陶灶(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走进博物馆大门,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汉代的陶灶,唐代的青铜勺子,元末明初的调料瓶……不同朝代的“缩小版”厨房用品整齐地摆放在展位上。记者注意到一件反映古人生活场景的展品后,久久驻足。一位母亲怀抱孩子烧火、做饭,身旁墙壁上挂满农具,远处家禽信步。看到这一场景,记者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到了千百年前的“人间烟火气”。

绿釉陶厨房(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目前,博物馆中共有藏品2000余(件)套,其中大多是古人陪葬的明器。”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馆长庞学元告诉记者,“事死如事生”是中国古代的丧葬观念,古代人习惯将死者生前居住的房屋与所用的器具制作成明器,随死者一起埋葬入土。

“母子勺”(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站在一个形状特殊的青铜勺子前,庞学元向记者介绍道,“这个叫‘母子勺’,来自于唐代。”只见勺柄两头各有一个勺体,一头细长、略大,一头较小。“这也是古代人的‘智慧’,大头方便母亲吃饭,小头用来给孩子喂食。”

灰陶蒸笼(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便已发明了勺子这种进食工具。追其原因,是由于当时人们多以水稻和粟等农作物为主食,将其加入水,煮成粥后,成为人们用来饱腹的主要食物。这也是现代中国人爱喝粥的“源头”。

复原的七星灶(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现代的厨房仍然继承了古代先人厨房中的智慧。庞学元边走边介绍说:“这是七星灶台,是我们按照徽派商人胡雪岩故居的厨房进行复原的。”

观众可以在体验馆里亲身体验一下古代人是如何烧一次柴,做很多饭的。庞学元向记者展示了七星灶的使用方法:“七星灶由三个主灶头和四个小灶头组成,主灶头可同时进行炒、炖、蒸;小灶头,俗称小温缸,方便边做饭边温水。这种灶台大大节约了厨师的做饭时间,提高了做饭效率,更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做饭习惯。”庞学元说,同时,它也为我们现代的多功能集合灶提供了“灵感来源”。

博物馆展示的铜冰鉴(仿制品)(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此外,古代的“冰箱”,也对现代冰箱的发明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一听说中国古代最早的冰箱也能在厨房博物馆里找到原型,记者紧随庞馆长的脚步一探究竟。

博物馆陈列的展品(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这是铜冰鉴,是一种祭祀和宴饮的冰酒器。”庞学元边示范操作边说道。它结构精巧,分内外两层。外部为鉴,内部为缶,使用时将冰块置在鉴与缶的空隙中,再将酒倒入缶中,就能达到冰镇的效果。可以说,这种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器物,为现代冰箱的发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佐证。

博物馆藏灶王经(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博物馆存放着173个版本的《灶王经》。“这可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庞学元激动地说:“目前全球已知有176个版本的《灶王经》,我们是拥有数量最多的。”

“我们还收藏了两千多版‘灶王年画’。”庞学元说,不同风格的年画体现了汉族人民“民以食为天”的传统;古代各家各户都供奉灶王像,这一礼仪风俗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厨房博物馆内景(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在这座以厨房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中,人们可以了解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饮食文化,领悟舌尖上的历史,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外媒:传华为“纯血”鸿蒙将删除所有与美国有关联的源代码

外媒:传华为“纯血”鸿蒙将删除所有与美国有关联的源代码

EETOP半导体社区
2024-06-18 11:42:56
央视一幕“泄露天机”,轰-20的最终答案,可能远超外界的预料

央视一幕“泄露天机”,轰-20的最终答案,可能远超外界的预料

博览历史
2024-06-20 19:07:36
“生孩子”别乱演!头发黏腻、青筋暴起,刘亦菲带来教科书式演技

“生孩子”别乱演!头发黏腻、青筋暴起,刘亦菲带来教科书式演技

咖啡店的老板娘
2024-06-19 21:02:24
炸裂交易曝光!湖人愿放詹皇换勇士四将,勇士签布朗尼计划曝光

炸裂交易曝光!湖人愿放詹皇换勇士四将,勇士签布朗尼计划曝光

刺头体育
2024-06-20 16:24:57
乔治:交易来哈登增强了进攻,但脏活都我和莱昂纳德来干了

乔治:交易来哈登增强了进攻,但脏活都我和莱昂纳德来干了

懂球帝
2024-06-20 13:17:09
晴儿王艳独子被保送北大!长相帅气、篮球特长,早已褪去童年任性

晴儿王艳独子被保送北大!长相帅气、篮球特长,早已褪去童年任性

听栀子说
2024-06-18 20:27:17
中方反制见效,不到24小时,丹麦开始喊“疼”了,西班牙呼吁谈判

中方反制见效,不到24小时,丹麦开始喊“疼”了,西班牙呼吁谈判

阿离家居
2024-06-20 22:43:00
儿媳照顾50岁农村公公,酒后公公行夫妻之事,公公:儿媳经验丰富

儿媳照顾50岁农村公公,酒后公公行夫妻之事,公公:儿媳经验丰富

魅老八足球
2024-05-13 13:49:37
中国女排巴黎奥运名单公布:朱婷领衔,张常宁、李盈莹在列

中国女排巴黎奥运名单公布:朱婷领衔,张常宁、李盈莹在列

懂球帝
2024-06-19 17:12:16
广州市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预警

广州市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预警

界面新闻
2024-06-20 10:39:07
有钱人下场会这么惨!网友评论惊呆我了原来有钱就是噩梦的开始!

有钱人下场会这么惨!网友评论惊呆我了原来有钱就是噩梦的开始!

有趣的羊驼
2024-06-20 19:25:36
印钞机,真停了?

印钞机,真停了?

路财主
2024-06-20 17:47:10
埃弗拉吃出“表情包”!球迷会再向浙江队赠送五十余篮新鲜杨梅

埃弗拉吃出“表情包”!球迷会再向浙江队赠送五十余篮新鲜杨梅

直播吧
2024-06-20 17:03:28
外媒:民调结果显示,61%受访日企认为日本没必要跟随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外媒:民调结果显示,61%受访日企认为日本没必要跟随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环球网资讯
2024-06-20 10:29:38
退货率80%,史上最惨618逼疯商家

退货率80%,史上最惨618逼疯商家

李东阳朋友圈
2024-06-19 15:35:06
王姓男演员因公共危险罪被捕

王姓男演员因公共危险罪被捕

鲁中晨报
2024-06-20 17:27:10
李连杰带两女儿现身拉萨,身披哈达,手戴两串佛珠,惹网友辣评!

李连杰带两女儿现身拉萨,身披哈达,手戴两串佛珠,惹网友辣评!

鑫鑫说说
2024-06-20 10:56:57
没有经过任何修复的一张毛主席照片,原汁原味的穿着就是这样

没有经过任何修复的一张毛主席照片,原汁原味的穿着就是这样

大江
2024-06-16 13:00:53
50岁曹颖住院,透露7天没洗头要休养1个月,网友:生二胎坐月子?

50岁曹颖住院,透露7天没洗头要休养1个月,网友:生二胎坐月子?

花花lo先森
2024-06-20 11:29:52
历史的回声:俄罗斯会不会后悔发动这次俄乌战争?

历史的回声:俄罗斯会不会后悔发动这次俄乌战争?

高博新视野
2024-06-20 23:08:14
2024-06-21 00:58:44
央广网
央广网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583720文章数 124782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媒体:以为中国会服软 菲在南海主权之争上存低级误判

头条要闻

媒体:以为中国会服软 菲在南海主权之争上存低级误判

体育要闻

千夫所指的关系户 成了拯救葡萄牙的英雄

娱乐要闻

叶舒华参加柯震东生日聚会,五毒俱全

财经要闻

楼市新“王炸”!释放何信号?

科技要闻

小米SU7流量泼天,富贵却被蔚来接住了

汽车要闻

售价11.79-14.39万元 新一代哈弗H6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亲子
家居
教育
游戏
公开课

亲子要闻

宝宝不过是想用洗衣机洗个袜子,却不想引起了新一轮商战!

家居要闻

自然开放 实现灵动可变空间

教育要闻

学霸的题目,当然要学霸来做了!学渣挤眉弄眼一个字都没写出来

Epic喜加二:《Freshly Frosted》等免费领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