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降息!房价,再也回不去了?

0
分享至

文|凯风

又降息了。

01

逆势降息

这是今年以来第三次降息。

日前,央行公布8月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一年期LPR从3.70%下调至3.65%,五年期LPR从4.45%下调至4.3%。

一般而言,一年期LPR可视为实体经济利率,五年期LPR则是房贷基准利率。

这是典型的非对称降息,也是连续第二次房贷利率降息幅度超过了实体利率,对于楼市的呵护可见一斑。

可资对比的是,美国则已经累计加息4次,中美经济与货币政策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本轮降息之后,我国房贷基准利率创下20多年来新低,实际房贷利率则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

众所周知,房贷利率以5年期LPR利率为基准,加上之前针对首套房定向降息20bp,最新房贷利率已低至4.1%。

与之对比,2009年时我国房贷基准利率为5.95%,考虑到最低7折的打折因素,当时最低房贷利率仅为4.156%。

而在去年,首套房贷利率最高触及6%的高位,山顶的风可谓寒彻入骨。

房贷利率大降的背后,正是房地产从万人抢房的黄金时代到无人问津的黑铁时代的转向。

而这,仅仅用了一年时间。

02

房价再也回不去了?

房贷利率回到2009年,但房价却永远回不去了。

根据《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分析,自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经历了三次全国性的上涨浪潮:

  • 第一次是2004年到2007年;

  • 第二次是2009年到2011年;

  • 第三次是2016年到2019年。

正是这三次上涨,将全国房价一步一步推向历史高峰,一线城市更是与纽伦港等世界级城市看齐。

根据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测算,2022年7月,全国商品房均价为10319元/平,而2008年全年均价仅为3800元。

以此来看,2008年到2022年,全国房价平均涨幅为172%。

注意,这还只是平均涨幅。考虑到城市发展水平不一,高能级城市房价涨幅普遍是全国的2倍以上,而少部分收缩型城市房价回到了10多年前。

前者的代表是深圳和厦门。

2022年,深圳二手房均价超过7万元,而2008年时深圳房价约为1.2万元,14年间整体涨幅超过480%。

厦门则是另一个典型。

虽然经济总量仅与三线城市相当,但厦门是不折不扣的房价第四城。2022年,厦门二手房均价超过5万元,而2008年厦门房价仅为8000元左右,14年间涨幅超过500%。

对于二线城市来说,房价涨幅普遍在2-3倍。

以中西部强省会成都为例,2008年,成都住房约为5000元左右,到2022年攀升到1.8万元以上,14年涨幅为260%。

合肥是另一个典型。作为过去10年GDP增长最快的城市,合肥房价从2008年的4000元左右涨到2022年的1.85万元,整体涨幅高达362%。

后者的代表是牡丹江。

作为黑龙江第5大城市,牡丹江市房价已跌回2007年水平,目前市面上有不少总价在10万元以下的房源,有的总价甚至低到5万元以下。(参阅《房价跌回15年前!又一个鹤岗诞生?》)

与牡丹江一样的城市,还有鹤岗、铁岭等地。这些城市共同的特色,都是经济增长放缓、主导产业衰退、人口持续流失,因此被称为“收缩型城市”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2020年,全国共有266个城市、1500多个县区出现人口收缩,未来这一数据还会不断放大。(参阅《中央文件首提“人口流失县城”!这些城市要注意》)

不管怎样,过去20年,全国房价几乎为普涨走势,最高的涨了5-6倍,最低的也基本翻倍,这被视为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

而地方政府、开发商和买房一族,成了房地产时代的最大受益者。

03

住房过剩?

经历20多年的狂飙突进,一个问题横亘在所有人的头上:未来房价还能不能继续大涨?

答案很简单:中国房地产已经趋于见顶,全国性的普涨,几乎没有希望了。

对于这个观点,在一两年前,许多人还嗤之以鼻,如今却几乎成了共识。

这背后的原因,正如《中国城市大趋势》所分析的:

  • 全国住房整体性过剩,人口基本盘见顶,城镇化率很快触及高增长上限区间,居民杠杆率处于历史高位……最关键的是,对未来的预期完全不同了。

先看全国住房整体过剩,只有中心城市还存在结构性短缺现象。

根据泽平宏观发布的报告,2020年中国城镇住房套户比为1.09,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分别为0.97、1.08、1.12,所谓的住房短缺早已不复存在。

另据吴璟等专家估测,2001-2010年,我国年均住房需求量约为812万套,2011-2015年约为974万套,而在2021-2025年,则会降为656万套;2026-2030年,会进一步降低到455万套。

那么,目前每年全国的商品房供应量有多少?

2019年-202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为17.1亿、17.6亿和17.9亿平方米,约合1400万套左右。

如此庞大的销量,撑起了世界第一大房地产市场,也撑起了近10万家房地产企业的巨大体量。

然而,未来一旦需求减弱,房地产销售面积大幅腰斩,房企不可避免面临收缩,未来或将只剩下2-3万家房地产企业。

这意味着,楼市在城市间也将出现分化。

未来只有强中心城市以及高能级城市的中心城区,仍有持续上涨的可能。

04

何以加杠杆?

与住房整体均衡相比,居民杠杆率则是更大的制约因素。

所谓居民杠杆率,指的是居民债务与GDP之比,衡量的是居民的债务规模以及未来加杠杆的空间。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杠杆率报告,2022年我国居民杠杆率达62.3%,超过国际平均水平。

虽然我国居民杠杆率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但论增长之猛,却无出其右者。

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之初,全国居民杠杆率仅为10%左右,到2008年进一步攀升到17.9%,2011年攀升到28.2%,2014年升到36%。

2015年之后,随着新一轮涨价去库存的推动,全国房价迎来史无前例的普涨,居民杠杆率开始一路上行,2020年首次突破60%,2022年达到62%以上。

随着房价上涨及居民杠杆率水涨船高,我国居民财富基本都集中在了房子上。

央行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房贷是家庭负债的主要构成,占家庭总负债的75.9%。

这说明,国家庭居民70%的财富都是房产,70%以上的负债都是房贷。

一旦房价出现大幅下行波动,将会影响几乎所有人,这也是全力保房地产的核心原因之一。

05

人口基本盘见顶,影响有多大?

人口是房地产的长期之锚。

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所带来的双重压力,将对房价的长远走势形成更大力度的制约。

日前,国家卫健委党组在《求是》杂志刊文指出,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虽然人口负增长是难以逆转的趋势,但这是官方首次公开予以确认,足见生育形势之严峻。

根据《总人口将负增长》一文提供的数据,2021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仅为7.52‰,创下了有数据记录以来的历史新低。当年,全国新增人口仅48万,离负增长只有一步之遥。

少子化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同样迫在眉睫。2021年,全国65岁以上人口首次超过2亿人,占比达14.2%,首次突破深度老龄化门槛。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年轻人口越多,越容易形成资产泡沫。

而老年人增多之后,当初的资产泡沫没有这么多人来接盘,资产回报率可能会下降,这对房地产的影响可想而知。

届时,没有人口虹吸能力的三四线城市、收缩型城市,将会迎来新的挑战。

06

预期,才是核心

当然,房地产最核心的还是预期。

人们之所以愿意超前消费、疯狂加杠杆,自然是因为对未来的收入增长充满信心,对未来随着经济增长而助推的资产价格膨胀充满期待。

然而,经济、人口、城镇化等基本面正在不断弱化这一逻辑,疫情更成了最后一根稻草。

面对种种不确定性,消费降级、谨慎加杠杆已经成为共识。

当对疫情迟迟难以终结的预期,对经济未来增速放缓的预期,对各种黑天鹅事件的担忧……自然就难以刺激需求扩张和信用扩张。

更关键的是,即使这些不确定性迅速消失,房地产能像2015年涨价去库存一样力挽狂澜,新的问题又会随之而来:

未来,又靠什么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以混血儿获救后接受采访,揭露出以色列四大谎言

中以混血儿获救后接受采访,揭露出以色列四大谎言

低调看天下
2024-06-09 20:32:33
秦L上市不到半月收获百万订单?比亚迪李云飞:暂时不公布,担心引起行业震动

秦L上市不到半月收获百万订单?比亚迪李云飞:暂时不公布,担心引起行业震动

钛媒体APP
2024-06-13 17:05:10
塔图姆彻底慌了!独行侠0-3落后,基德公开批评东契奇引发热议!

塔图姆彻底慌了!独行侠0-3落后,基德公开批评东契奇引发热议!

阿牛体育说
2024-06-14 02:42:19
6月12日,港媒曝劲爆大瓜!

6月12日,港媒曝劲爆大瓜!

元气少女侃娱乐
2024-06-12 16:23:35
原来他早已离世!生前一天吃十几片止疼药,20天被死神带走

原来他早已离世!生前一天吃十几片止疼药,20天被死神带走

代军哥哥谈娱乐
2024-06-05 10:51:32
每天都拉出这种大便的人,也许不是肠癌,而要当心危险的胰腺癌

每天都拉出这种大便的人,也许不是肠癌,而要当心危险的胰腺癌

爆炸营养彭鑫蕊
2024-06-11 16:41:50
惯子如杀子!熊孩子吃火锅致一家3口被灭门:孩子呛死,大人被杀

惯子如杀子!熊孩子吃火锅致一家3口被灭门:孩子呛死,大人被杀

安妮Emotiong
2024-03-26 17:19:37
当叶童同框赵雅芝,终于见识了自然老与“医美老”的差距有多大了

当叶童同框赵雅芝,终于见识了自然老与“医美老”的差距有多大了

时髦范
2024-06-13 09:08:52
“家里5万块被偷了!”浙江女子报警后,民警却在家中发现了更大的“秘密”

“家里5万块被偷了!”浙江女子报警后,民警却在家中发现了更大的“秘密”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4-06-13 12:17:28
世界女排联赛结束了第9轮的所有比赛,最新积分榜如下!

世界女排联赛结束了第9轮的所有比赛,最新积分榜如下!

宝哥精彩赛事
2024-06-13 13:26:50
浙江36岁大龄剩女:彩礼88万称给不起彩礼的男人才是琼龟

浙江36岁大龄剩女:彩礼88万称给不起彩礼的男人才是琼龟

百晓史
2024-06-10 08:18:37
李讷与父亲母亲弟弟合影

李讷与父亲母亲弟弟合影

华人星光
2024-06-13 14:13:09
四国赛对韩国U19梅开二度后,刘诚宇回到U21联赛再次双响

四国赛对韩国U19梅开二度后,刘诚宇回到U21联赛再次双响

懂球帝
2024-06-13 21:10:13
小学试卷出现“和风名字”,家长疑惑:我们的名字难道不好听吗

小学试卷出现“和风名字”,家长疑惑:我们的名字难道不好听吗

熙熙说教
2024-06-12 18:05:50
网传青岛街道办将居民买房纳入考核,恶意不买房者一律提醒谈话?造谣

网传青岛街道办将居民买房纳入考核,恶意不买房者一律提醒谈话?造谣

网易号社区管理员
2024-06-13 16:59:34
前任的什么消息令你很意外?网友:陪老妈扫墓无意间看到他的墓碑

前任的什么消息令你很意外?网友:陪老妈扫墓无意间看到他的墓碑

好笑娱乐君每一天
2024-06-13 00:04:25
河南女子相亲,对1米8帅哥一见钟情,主动求交往,男子:我很害怕

河南女子相亲,对1米8帅哥一见钟情,主动求交往,男子:我很害怕

佑宛故事汇
2024-06-12 15:07:31
最新!岛内发起罢免于北辰联署

最新!岛内发起罢免于北辰联署

环球时报新闻
2024-06-13 14:35:10
20连涨已敲定!31省市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大比拼,看看你能涨多少

20连涨已敲定!31省市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大比拼,看看你能涨多少

乡村柳叶
2024-06-14 00:40:02
湖南卫视知名主持人在美国定居,开保时捷拎爱马仕,成二胎辣妈

湖南卫视知名主持人在美国定居,开保时捷拎爱马仕,成二胎辣妈

娱乐白名单
2024-04-17 14:24:39
2024-06-14 03:48:49
国民经略
国民经略
经济、商业与楼市
871文章数 384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再度告急!海口连续仨月住宅入市不足千套!竟有楼盘卖爆!

头条要闻

上海楼市新政后有业主熬夜卖房:比之前最低价高360万

头条要闻

上海楼市新政后有业主熬夜卖房:比之前最低价高360万

体育要闻

乔丹最想单挑的男人走了

娱乐要闻

森林北报案,称和汪峰的感情遭受压力

财经要闻

私募大佬孙强:中国为什么缺少耐心资本

科技要闻

小红书员工仅1/5工龄满2年 32岁就不让进了

汽车要闻

升级8155芯片 新款卡罗拉锐放售12.98-18.48万

态度原创

教育
健康
家居
时尚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TTS新传论文带读:粉过恋爱兄妹的李龙宇是我的赛博案底…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家居要闻

大城小室 质朴自然的心灵居所

受法律保护的可颂,究竟有多好吃!?

军事要闻

美军演习将罕见以4万吨级准航母作为靶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