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引进泛滥的福寿螺,曾是夜宵爆款,多起感染事件证明,靠吃行不通

0
分享至

2017年8月,一位网友称自己在度蜜月期间,被一种“田螺”中的寄生虫入侵了大脑。

这种寄生虫会攻击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一般的抗生素对它无效,会导致入侵对象,轻者头痛欲裂,重者伤残致死。

图:寄生在螺类体内的寄生虫

而这种“田螺”属于我国泛滥的外来物种,吃货们都无计可施,只能依靠“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控制它。而它的名字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笑里藏刀”,它就是南美土著——福寿螺。

福寿螺的成名史

福寿螺,老家来自南美洲,它和清道夫属于老乡。在1979年时,一位台湾华侨贵妇,从阿根廷带回一盒福寿螺卵,取名为金宝螺,试图孵化后推广养殖。

福寿螺个头大,繁殖能力强,慕名之人开始从贵妇手中抢购,光一只母福寿螺就叫价800元,短短一年内,就在台湾养殖开,并隐约出现破坏水稻的苗头。

由于人们意识不足,在1981年时,内地以“人类高蛋白食物”为宣传噱头,又从台湾引入广东中山沙溪镇养殖成功。之后迅速推广至两广、浙江、福建等17个省份地区,再后来,又推广到四川、重庆、甘肃、辽宁等8个省份。

为了促进福寿螺养殖业的发展,在1985年时,上海市农科院还专门举办多期福寿螺养殖技术培训班。

同时, 政府和媒体大力倡导和宣传,一个福寿螺顶三四个田螺,又好养,又能生,“中国食用第一螺”,指日可待。就这样,不到10年,国内就将福寿螺养殖热潮推上了巅峰。

量大后需要市场消化,这时人们才发现,福寿螺虽然个头大,肉质多,但烹饪较麻烦,火候不足会不熟,火候过头又硬又柴,口感差,差评多,养殖户意识到,坏了,福寿螺并不能带来“福寿安康”,赶紧弃养,转行为妙。

可这么多福寿螺该怎么办呢?倒掉,扔掉,一个不留。这时,福寿螺终于摆脱了人类的禁锢,它们跑到稻田、池塘、河道、沼泽等地“安营扎寨”,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生生不息。

至此,南方地区全部中招,北边到了辽宁,据温州市瓯海区农业局科技人员调查报道称,福寿螺每年会以8~10公里的速度向北持续推进,颇有一股“泛滥全中国”的味道。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变好,有了闲情雅致的时间,这时,夜宵生活席卷全国。中国的吃货们,加上高超的烹饪技术,对于泛滥又可以吃的动物,只有一个字:吃。

这不,被人们“始乱终弃”的福寿螺,响应时代的召唤,又逐渐地走进了夜宵摊、烧烤店、大排档等。虽然难吃一点,但被大料重压,再配上啤酒,这都不是事儿。

福寿螺在国内“吃货界”最风靡时,一度成为夜宵三巨头之一,它是和小龙虾、香辣蟹齐头并进的夜宵爆款。

吃归吃,肆意糟蹋农作物的福寿螺,也让广大农民伯伯苦不堪言,恨不得一口就能把它们全部解决掉。

发展到2003年时,环保总局制定了《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在16种外来物种中,福寿螺赫然在列,很明显,曾经的养殖明星,从这一刻起,被正式拉入养殖黑名单,成为了灾害祸星

跌下神坛不代表销声匿迹,它仍然活跃在各大餐桌上,时刻想为自己“正名”,打一场翻身仗。

可2006年的“北京福寿螺事件”,让它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对象,甚至把“夜宵三巨头”的名号都给剔除了,一道禁售令,让它绝无翻身的可能。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一下福寿螺

福寿螺喜阴,凌晨和阴天活跃,常群居栖息在溪流、河流、湖泊、农田的浅水区,它有腮有肺囊,属于两栖动物,在5~45℃的环境内生活,遇冷可冬眠遇干旱可蛰伏休眠度过6~8个月。

它属于杂食性动物,不挑食,水稻、莲藕、茭白、芋头、荸荠等农作物是它的主菜,鱼粉、蛋壳、小鱼、小虾等是它的日常甜点,动物残骸是它打牙祭的方式。

一般的雌田螺,一年最多只能产出150只幼螺,而福寿螺属于超级能生,一年繁殖2~3代,一代2~3万只(一只雌螺一年产卵20~40次,一次200~1000粒卵),它属于世代重叠繁殖

以绝佳气候的广州为例,一只雌性福寿螺在一年间就能繁殖325000只幼螺。如果这都是雌性,再一年,就有1056.25千亿只幼螺活跃。这画面太美,不忍直视。

而福寿螺不光造福了自己,也养活了众多寄生虫,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以它为中间宿主(最终宿主为鼠类),在它体内大量繁殖。据研究,一只100~150g的福寿螺体内,就可能有3000~6000多只寄生虫寄居

福寿螺不光泛滥了自己,还带动了寄生虫,小龙虾都甘拜下风。

福寿螺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第一:对人类

我们来看看这两起典型事件,就知道对人类的危害有多大。

1、2006年6月至8月的“北京福寿螺事件”

从2006年6月中旬开始,北京各医院陆续出现“怪病”患者,他们发烧、呕吐、疼痛难耐,严重了还会抽搐和昏迷。此时“非典”才过去三年,这般景象让各医院十分重视。

直到6月24日,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医生纪爱萍接收到一位“怪病”患者,通过病情描述和就医诊断,作为寄生虫病专家的她很快找出致病原因,这病人身患“广州管圆线虫病”。

图:广州管圆线虫已经入侵患者大脑

图:放大后的广州管圆线虫形态

这种病到了后期,寄生虫会攻击大脑中枢神经,会产生剧烈头疼、发烧、面瘫、精神失常或全身僵硬,它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且还具备高度的传染性,各医院结合近期收到的10余例病人,病因溯源刻不容缓。

通过流调,这些人都到北京同一家菜馆吃过一道特色菜,最终疾控人员迅速到这家菜馆排查,发现这道“凉拌螺肉”暗藏玄机。

据厨师描述,这道凉拌菜的做法是当螺肉刚断生就捞起,加调料拌匀即可。本应该使用海螺的但一斤海螺20元,定价太高顾客不买账,而福寿螺一斤才2元,个体差不多,就“偷梁换柱”了。

图:当时北京防疫人员市场调查溯源

殊不知,福寿螺体内寄生了大量寄生虫,加上没有煮熟至透,就可能存在大量的寄生虫活体被人们食用。最后不幸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痛不欲生。

据报道,第一位感染的病人,从6月中旬就出现症状,从北京辗转到广州,就医无果的情况下,饱受寄生虫折磨,直到7月上旬才得到有效治疗,这期间的痛苦不言而喻。

这家餐馆也造成了87人直接感染,160多人被传染出现轻症,幸好医治及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可一想到寄生虫在大脑里四处游荡,就让人毛骨悚然。

图:当年北京福寿螺致病的相关报道

2、2017年8月2日的事件,更能说明福寿螺的危害程度

这位网友爆料,称自己在度蜜月期间,被一种“田螺”中的寄生虫入侵了大脑。在之后的半年间,她接受了6次腰部穿刺,吃了十几盒打虫药,以及被扎了300多瓶水。

很不幸,由于体内药物激素堆积过多,导致她身体变形,腹中胎儿流产,身心遭重创,生活一片狼藉。

图:ID为“缓缓归”的网友爆料福寿螺的严重性

图:这位女子手臂已变形,针孔触目惊心

其实,从2006年起,因食用未煮熟的福寿螺感染事件频频被爆,几乎每年都有,可对于无良商家和广大吃货们来说,一个管不住自己的手,一个更管不住自己的嘴。

之所以祸起萧墙,都源于人的欲望。

螺中的大多数寄生虫都是可以高温杀死的,可众多商家为了追求口感和口碑,只讲究最终口味,不把关烹饪过程,导致个头大的福寿螺煮不透,食客们只能祸从口入了。

据研究,幼螺、中螺、成年螺均可寄生广州管圆线虫

图:放大后的广州管圆线虫形态

医疗机构也做过广州管圆线虫流行性分析,统计1968年至2017年的数据,东北感染率为30%左右,南方地区为18%左右,西南稍弱,不过个别地区也超过了10%。

最低的感染地区为贵州省,以2012年数据为例,当年在贵阳、遵义等地采集1287只福寿螺,检出5只阳性,感染率为0.4%。

老一辈的人,知道福寿螺的厉害之处,早已代代相传,告知后辈不要食用福寿螺。可不良商家偷梁换柱,以福寿螺代替海螺、田螺等,造成食客们有生命危险,可见,福寿螺非常危险,绝不能吃。

图:用白酒浸泡出来的黑色物质全为福寿螺吐出的寄生虫

第二:对农作物

台湾1980年由一盒卵孵化,仅仅过了两年,也就是1982年,农作物就出现了灾害,仅南屏县就受灾2700公顷。到1989年,台湾受灾农田达到了830万公顷,白白损失数十亿。

1988年时,广东37个县也出现了严重的福寿螺灾害,受灾面积13万公顷,可当时没有引起重视。仍被其它省份引进繁殖,梦想分一杯羹。

发展到后边,各个省份接连报道福寿螺灾害,个别地方导致水稻产量损失的程度达到了恐怖的90%。

图:福寿螺在中国分布地点数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显然,在入侵物种中,福寿螺已经成为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生物之一,每年给人民造成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

第三:对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起到净化水源、蓄洪防旱和气候调节的作用,随着福寿螺的入侵,它大量的繁殖,消耗了过多的溶解氧,吃掉了湿地系统的大型植物,导致该系统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损失,最后导致水质污染,浮游植物死亡。

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粮食、害虫、纤维、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服务,福寿螺大量啃食农作物,改变了土壤菌群结构和密度,降低了细菌多样性,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其它生物的灭亡。

淡水生态系统是人类的生命源泉,福寿螺食量大,它选择性的牧食低酚类、高营养价值类植物,如苦草,影响了水质的净化作用。它捕食小鱼、小虾和浮游动物,打破生态平衡,造成水质恶化、环境污染、以及其它水生物种灭绝。

可以说, 福寿螺的泛滥,不光对社会经济,同时还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不可估算的影响。

我们怎么区别福寿螺和田螺?

福寿螺为卵生,卵呈圆球形聚在一起,一般是粉红色或淡粉红色,幼螺贝壳较薄易碎,偏黄褐色;成螺有5~6个螺层,螺口大,有腮有肺囊,能徒手捏爆,易摔碎。

田螺为卵胎生,母螺直接产下小螺,田螺贝壳厚捏不碎,偏青褐色;螺尾尖长,整个身体呈圆锥形,有鳃无肺囊。

淡水螺类都可能寄生广州管圆线虫

据广东佛山疾控中心统计,在淡水螺类中,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从低到高依次为:田螺、福寿螺、环棱螺和褐云玛瑙螺,环棱螺是螺蛳粉中的“螺蛳”,褐云玛瑙螺是“非洲大蜗牛”。

所以,同仁们,管住嘴,建议少吃,甚至不要吃任何螺类食品。

福寿螺引发的思考,需要我们深思

福寿螺从1981年登陆广东,从“明星”变为“灾星”,就在十年间,可现如今40年过去了,“灾星”仍然在,且在各地泛滥成灾了。

作为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繁殖能力超强,严重破坏国内生态系统,各地也采取措施消灭,可仍遏制不住繁衍的势头。

不过,各地实践证明,将福寿螺集中深埋、烧毁等无害化处理,以及利用相生相克的原理,养鸭养鱼等生物防治,这无疑是对生态环境的最佳保护。

现在正值越冬季节,可利用福寿螺越冬的特性,需要上层部门组织人员,清理溪河渠道的淤泥和杂草,以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存活率。

福寿螺的泛滥,导致我国的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也体现了中国当前对外来物种不仅是灾害意识的缺乏, 更是统一监管和事后跟踪追究机制的缺失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100种最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占据“半壁江山”。

看来,只有不断建立健全生物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预警建设和信息沟通,才可能提升物种入侵的管理力度。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也是所有人都应该重视的事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就在刚刚,中方正式下达“逐客令”,要求这国4天内必须离华!

就在刚刚,中方正式下达“逐客令”,要求这国4天内必须离华!

小乐讲故事
2023-05-17 09:52:08
倒查6年!多家械企被重罚,国药、华润、九州通...

倒查6年!多家械企被重罚,国药、华润、九州通...

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2024-06-18 18:55:45
“乘风破浪的大姨”勇救溺水老人

“乘风破浪的大姨”勇救溺水老人

大众日报
2024-06-19 10:37:16
工地上的临时夫妻生活,是农民工在城市边缘的温情还是生存的无奈

工地上的临时夫妻生活,是农民工在城市边缘的温情还是生存的无奈

小鱼滑
2024-04-26 00:25:56
税务总局回应上市公司补税风波 专家:税收追缴期限一般为3至5年,但偷税、骗税等严重违法行为不受此限

税务总局回应上市公司补税风波 专家:税收追缴期限一般为3至5年,但偷税、骗税等严重违法行为不受此限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8 22:25:10
刘亦菲大翻车?!被骂油腻冲上热搜……

刘亦菲大翻车?!被骂油腻冲上热搜……

莫问先生
2024-06-17 18:07:40
普京重磅出访朝鲜、越南,意味着什么?

普京重磅出访朝鲜、越南,意味着什么?

燕梳楼频道
2024-06-18 22:10:09
俞莉重大教学事故:谁来救救南方医科大?

俞莉重大教学事故:谁来救救南方医科大?

端木赐香三糊涂
2024-06-18 18:38:54
0619早评:陆家嘴论坛拉开大幕!A股或将大幅波动

0619早评:陆家嘴论坛拉开大幕!A股或将大幅波动

孤烟财经
2024-06-19 06:42:29
查税,可以更严肃点!

查税,可以更严肃点!

独角鲸工作坊
2024-06-18 13:49:06
定了!大中小学暑假放假时间正式出炉,最长78天,学生感到很高兴

定了!大中小学暑假放假时间正式出炉,最长78天,学生感到很高兴

凯旋学长
2024-06-18 23:49:53
越南准备款待普京,美国却拿通缉令说事,称“普京不该自由行动”

越南准备款待普京,美国却拿通缉令说事,称“普京不该自由行动”

吕璐观世界
2024-06-18 21:09:20
章小蕙去逛故宫穿得真洋气:衬衫+半身裙+穆勒鞋,61岁美出新高度

章小蕙去逛故宫穿得真洋气:衬衫+半身裙+穆勒鞋,61岁美出新高度

蓓小西
2024-06-19 08:58:21
暴雨致交通受阻,数十名学生无法进城参加中考?福建一镇政府回应

暴雨致交通受阻,数十名学生无法进城参加中考?福建一镇政府回应

鲁中晨报
2024-06-18 15:11:06
被大49岁的谢贤养了12年,拿2000万分手费走人的coco,如今怎样了

被大49岁的谢贤养了12年,拿2000万分手费走人的coco,如今怎样了

闻星盼夏
2024-06-17 18:50:02
“一丝不挂”新舞蹈?惹争议,被摸下体更不害臊,金星质疑是对的

“一丝不挂”新舞蹈?惹争议,被摸下体更不害臊,金星质疑是对的

吃鱼思故渊
2024-05-16 21:48:21
创业板指跌逾1% 下跌个股近3800只

创业板指跌逾1% 下跌个股近3800只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9 10:30:07
阮叶萍任浙江省湖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阮叶萍任浙江省湖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4-06-18 23:02:58
美媒预测下赛季夺冠归属:快船第九,独行侠第四,西部两队进前三

美媒预测下赛季夺冠归属:快船第九,独行侠第四,西部两队进前三

你的篮球频道
2024-06-19 09:49:34
美国固态电池开始B测!391Wh/kg续航1000公里,奔驰已收到样品

美国固态电池开始B测!391Wh/kg续航1000公里,奔驰已收到样品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4-06-17 15:29:21
2024-06-19 11:42:44
斌斌酱科普Go
斌斌酱科普Go
专注动物科普
74文章数 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头条要闻

广东蕉岭大水"前所未见" 有人目睹父子落水却无能为力

头条要闻

广东蕉岭大水"前所未见" 有人目睹父子落水却无能为力

体育要闻

幸运的倒霉蛋!8年前差点退役,现在他帮两支NBA球队夺冠

娱乐要闻

黄一鸣“杀疯了” 直播间卖大葱养孩子

财经要闻

吴清:证监会将推出“科创板八条”

科技要闻

英伟达超越苹果、微软登顶全球新股王

汽车要闻

双肾格栅变化大/内饰焕新 新一代宝马X3官图发布

态度原创

健康
家居
房产
手机
公开课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家居要闻

自然开放 实现灵动可变空间

房产要闻

17.9亿!终于,有民企在三亚大手笔拿地了!周边房价10万+!

手机要闻

荣耀折叠屏手机 618 销量增长 179%!战报背后,是藏不住的实力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