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的杭州东站东广场,“温暖绿皮火车”托起寒夜的候车人)
01杭州东站“绿皮火车”休息室首迎寒潮,126人过夜设施启用,服务夜间旅客。
0263岁余大姐因年龄大被特殊安排,虽不符条件仍获温暖休息,体现人性化服务。
03女性专属车厢、双重叫早服务,24岁小朱为避免迟到选择“沙发躺”,体验舒适便捷。
04河北王大哥十年后再回杭州,称赞休息室“免费又贴心”,建议全国推广。
05杭州东站提前开启热空调,保障旅客候车体验,夜间多部门联合巡逻确保安全。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一场急剧的降温,让杭州“速冻”,晚上10点的室外温度,仅仅7℃。
距离杭州东站最后一班火车D3212发车,还有67分钟。
除了寥寥几个匆忙的行人,忙碌了一天的东站,回归了平静。
寒风凛冽中,杭州东站东广场的旅客夜间休息室准时开启,等着赶早班火车的旅客前来休憩。
这也是自9月26日试运行以来,这列可同时容纳126人过夜的“绿皮火车”迎来的首个寒潮时刻。
记者 盛锐/摄
四节绿皮车厢,亮起温暖的夜光
60多岁的老人,等待归家列车
沿着杭州东站东广场中轴线,4节车厢的“绿皮火车”,被复古火车头牵引着。车厢上绿色的灯光,和车身相映成趣,在寒夜里格外温馨。
休息室的入口位于一号车厢前端,在沿途设置有相关的旅客须知。
比如休息室的开放时间为晚上10点至次日8时,实行实名制登记管理,主要服务三类符合条件的旅客:持有当日杭州东站出发、出发时间为当日23时至次日7时30分火车票的旅客;夜间23时50分以后抵达杭州东站且有进出站记录的旅客;持有以上相应时段车票、需要在东站进行深夜换乘的旅客。
记者 盛锐/摄
相较于户外的寒冷,设定在26℃的室内热空调,让每一个进来的旅客都能第一时间感受到温暖。记者注意到,每一个休息位都是一张多功能一体化电动沙发,可以调节背靠和脚凳,堪比“高铁一等座”。旁边的柜体上,还设置有USB充电插口。
虽然刚刚开放没多久,已经有7名旅客在车厢内休息。
“我准备乘坐明天12点的火车,回广东虎门老家。”63岁的余大姐戴着口罩,盖着休息室发放的毛毯,正半躺在椅子上。
因为天气寒冷,在东站工作人员的推荐下,她带着行李来到了休息室。
虽然余大姐并不符合旅客要求,但考虑到其年纪较大,且休息室空位充足,工作人员将她安排在了2号车厢。
余大姐。记者 盛锐/摄
“蛮舒服的,又暖和,凑合一宿,明天一早就去等火车了,还要坐十几个小时车呢。”余大姐说,自己之前一直在虎门老家带孙子,前年孙子考上了厦门的一所大学,自己在家里没事情干,就想着出来转转。这趟来浙江,就在绍兴一家纺织厂里找了一份打包的工作。
但是随着年岁的增加,腿脚逐渐施展不开的余大姐,选择了辞职回家,“厂里说明天太早了送不过来,今天就用车把我送过来了。原本以为要在候车大厅待一晚上,没想到在广场上还有这么好的去处。”余大姐说,这趟回虎门,就不打算再出来了,“明天我儿子回来接,家里生活还可以的,在家养老了。”
女性专属车厢、双重叫早服务……
害怕错过火车,小伙选择“沙发躺”
每一个来到休息室的旅客,都要扫描二维码登记,并分配座位、领取座位卡。
工作人员提到,前两天周末恰逢杭州有演唱会,每天休息室都是爆满的,接待人数都在120人左右。
据介绍,最里面的4号车厢是女性车厢,3号车厢为男性车厢,2号为家庭车厢,1号则为最后使用的散客车厢。
三号车厢。记者 盛锐/摄
当天人数最多的为3号车厢。
“明天6点的火车去安徽广德。”24岁的小朱,是这节车厢里最早的一位旅客,正侧躺在沙发上刷着手机。
虽然住得离东站不远,但担心第二天早上起不来的小朱,选择到休息室休息一早,“去出差,还要接客户,明天8点前一定要赶到的,怕耽误。”
在家里也有一台沙发椅,小朱日常也会玩着玩着就在椅子上休息,这样睡姿倒也是习惯了,“我感觉车厢里挺安静的,一会熄灯了应该能睡一会。”
小朱还提到,自己在前台登记了列车班次和出发时间,“好像会提前通知吧。”
工作人员表示,发车前40分钟椅子上定向音响会播放声音,叫醒旅客,“每隔四分钟就会叫一次,如果十分钟还没醒,我们就会人工去叫醒。”休息室距离候车大厅很近,即使走路十分钟就能抵达,时间还是很充裕的。
不过,很多旅客还是习惯自己也定个闹钟。
比如10点40分来到休息室的女生小胡,昨天她是特意来西湖景区游玩的,准备坐第二天5点多的火车回江苏太仓,“我朋友在杭州西站工作,给我推荐了这里。”
对于休息室的第一印象,小胡觉得很不错,“这样的寒夜,有一个温暖的休息室,很好啊。”因为第一次来,她也不清楚明早会有什么样的叫早服务,就定了三个闹钟,“希望不要睡过头。”
陆续抵达的旅客。记者 盛锐/摄
十年再回杭州城,老大哥点赞
“免费又贴心,建议推广”
临近11点,还有不少旅客陆陆续续来到了休息室,大家询问的第一句话总是:“免费不?”
在得到肯定回答后,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很爽快得拿出身份证件做起了登记。
“杭州这点做的是真好。”51岁的河北人王大哥,拎着两大袋行李来到了休息室。
这是时隔十年,王大哥再一次来到杭州,“之前我在杭州和湖州,待了整整13年。”
临安龙岗、湖州上柏……一个个地名从王大哥口中蹦出,也带着曾经的回忆,“这十年杭州发展太快了,完全大变样了。”
王大哥。记者 盛锐/摄
之前,王大哥在浙江主要是做运输以及钢材相关的生意,这次是来东站中转,准备去绍兴上虞的一个工程项目。
“早上从北京出发的时候就搞错地铁了,一步错步步错,结果就误了去上虞的火车。”没办法,王大哥只能改签到明早6点,并被东站的工作人员推荐到这里过夜,“挺方便的,离得近,坐着还舒服,希望可以全国推广一下。”
这趟,王大哥准备在绍兴待上半个月,“希望忙完之后,可以去趟湖州上柏,那里我待得最久也最有感情,想再回去看看。”
记者从杭州东站枢纽管委会了解到,这两天天气骤降,为切实保障旅客的候车体验以及出行安全,每天晚上9点,休息室就会提前打开热空调,“每天12点,我们也会关闭1号车厢的大门,保证室内的温暖。”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休息室内也持续提供热水以及毛毯,有需要的旅客可以咨询现场工作人员。此外,在夜间,管委会也将联合市政、公安等多部门,加强巡逻,引导滞留在室外的人员至休息室休息。
临近12点,休息室也准备熄灯了,不少旅客放下手机准备休息。
窗外寒风呼啸,但休息室内“春风依旧”。
责任编辑:蓝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