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报观察丨每3度电就有1度是绿的!山东蹚出能源转型新路)
海报新闻记者 孙靓 济南报道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十四五”以来,山东作为能源消费大省,坚定不移地锚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以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的智慧,推动核、风、光、地热等清洁能源迈入多元发展的“黄金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能”。
11月6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情况。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德雁在会上表示,山东统筹能源供应保障、绿色转型和改革创新,加快建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全省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1亿多人的用能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能源成为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力军”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引擎”。
从“一煤独大”到“多元并举”,山东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3%
五年来,山东能源转型最鲜明的特征便是清洁能源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
曾经,煤电是绝对的“压舱石”;如今,非化石能源正以惊人的势头崛起。一组数据足以印证这种飞跃:“十四五”以来,全省非化石能源装机年均增速接近25%,连续数年新增装机屡破纪录,从2021年的1308万千瓦攀升至2024年的2164万千瓦,装机规模在短短数年间翻了一番多。截至今年9月底,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已高达1.34亿千瓦,是2020年的2.8倍,其在总装机容量中的占比达到53.4%,较2020年大幅提升22.6个百分点,实现了从“东部沿海率先破亿”到“历史性超过煤电”两个重要关口的台阶式跃升。
这一结构性逆转,标志着山东电力供应体系正经历着深刻的绿色重塑。
山东的电越来越“绿”了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源于山东在清洁能源各领域精准发力、协同并进的系统布局。
在核电领域,山东安全有序推进沿海核电厂址开发,海阳核电一期持续稳定运行,荣成高温气冷堆、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等“大国重器”相继建成投运,“十四五”以来核电累计发电量已超过15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1亿吨,为电网输送着稳定可靠的“零碳”基荷电力。
在风电领域,海上与陆上并举发力,围绕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大片区,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前列,目前建成规模592万千瓦,稳居全国第三;陆上则以鲁西、鲁南地区为重点,先后组织两批集中式项目竞配,规模近2000万千瓦,启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能源交通领域融合发展试点项目超500万千瓦。
在光伏领域,山东更是展现出“集散并举”的恢弘气魄,在全面建成国家首批大型风光基地项目的同时,加快推进第三批大型基地建设,并因地制宜布局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等清洁能源基地。截至今年9月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172.8万千瓦,连续八年蝉联全国第一,成千上万的分布式光伏板不仅为电网贡献着绿色电力,更让寻常百姓家享受到了“阳光红利”。此外,地热能等也作为多元化补充,在清洁供暖领域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山东绿色能源发展为老百姓算了一笔民生账
绿色电力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发得出”,更在于“送得走、用得好”。为了应对新能源波动性、间歇性带来的挑战,山东多管齐下,全力打造灵活高效的消纳体系。在电网侧,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省域交直流混联大电网,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突破9.5万公里,宛如一条条强劲的“电力动脉”,将西部地区的清洁能源源源不断输往东部负荷中心。在调节侧,山东前瞻性地推动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等多元储能设施发展,超过960万千瓦的新型储能装机让电力系统调节更加灵活。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创新运用市场手段和价格机制,如“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巧妙引导用户“削峰填谷”,据悉,去年通过零售套餐分时定价策略成功转移约500万千瓦用电负荷,有效平抑了电网波动,让中午时刻用电更具经济性。如今,在全省每消耗的3度电中,就有1度来自清洁能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与“含金量”同步提升。
此外,通过创新完善市场机制,鼓励储能、核电、生物质发电乃至虚拟电厂等都参与到市场中来,让发电成本更低的机组多发电,从而降低了整体供电成本。效果是实实在在的:2024年,山东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达到4219亿千瓦时,工商业用户平均电价每度电为0.726元,比前一年便宜了近2分钱,全年为用户节省电费超过80亿元。
能源转型的宏大叙事,最终要落脚于民生福祉的细微之处。山东的绿色转型之路,也是一条让能源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之路。
在绿色出行领域,为了破解“充电难、充电贵、充电慢”的难题,山东建成了全国领先的城乡充电服务网络,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19倍,彻底破解“找桩难”。此外,济南起步区建成的兆瓦级全液冷超充站,实现了“10分钟充100度电”的极致体验,同时配合“五段式分时电价”让利,深谷时段每度电仅0.222元(是尖峰价的1/4),单次充电最多省40元,让群众“绿色出行既省时又省钱”。在乡村地区,分布式光伏的推广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一户装机20千瓦的光伏,年均增收可达约1万元;“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则着力构建“村里有风电、集体增收益、村民得实惠”的新格局。
硬核突破+市场活水,山东蹚出能源转型新路
支撑这场能源绿色变革的,是科技创新与改革突破的双轮驱动。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石岛湾核电站、自主三代核电“国和一号”、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全球量产效率最高的光伏ABC组件等“硬核科技”在山东相继问世,填补了多项领域空白。同时,作为全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山东率先建成“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零售”全周期电力市场体系,并积极探索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为清洁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市场扫清了体制机制障碍,蹚出了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的路径,用市场的手段激活了能源转型的“一池春水”。
从核电的“稳定输出”到风、光电的“漫山遍野”,从储能调峰的“多元协同”到市场机制的“活力迸发”,再到民生领域的“普惠共享”,山东正以其卓有成效的实践,诠释着一个能源大省在保障安全与绿色转型之间的平衡智慧,为全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山东路径”。下一步,山东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能源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