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点亮心灯 守望成长 教师萨木嘎其其格29年的育人情怀)
9月1日,初秋的风裹着一丝凉意掠过兴安盟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门,萨木嘎其其格早已站在晨光里。她穿着朴素,胸前党员徽章的金边在朝阳下闪着微光,目光始终朝向孩子们来的方向。
很快,校门口热闹起来,背着书包、小手攥着家长衣角的小身影陆续出现,萨木嘎其其格立刻迎上去,为每一位返校的“小天使”送上亲切的问候和鼓励的掌声。
萨木嘎其其格老师。(资料图)
这一幕,是萨木嘎其其格29年教育生涯里最寻常的片段,却藏着她从未变过的信条:“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从兴安盟红城小学的业务副校长,到如今兴安盟特殊教育学校的高级教师,岗位换了、学生换了,但她眼里的光、心里的热,从来没有减过分毫。
2023年,一纸调令送到她手中时,不少朋友都替她“惋惜”:“放着熟悉的业务副校长不干,去带特殊学校的孩子,多辛苦!”她却说:“教育哪分什么‘普通’和‘特殊’,每个孩子都是该被疼爱的宝贝,能陪着这些孩子找到自己的路,我觉得值。”
萨木嘎其其格正在为学生授课。(资料图)
刚到特教学校时,萨木嘎其其格看着孩子们清澈却带着怯懦的眼睛,暗下决心:“要让这些孩子也能绽放光芒。”她发现特殊孩子对艺术格外敏感,便牵头组建舞蹈队,和学校舞蹈老师一起把音乐节奏转化成拍肩、跺脚的信号,手把手帮听障学生找准动作;为了编排舞蹈《无色世界》,她们熬了无数个夜晚,反复调整动作细节,只为让孩子们通过肢体展现对世界的热爱。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支舞蹈不仅成了校园里的“明星节目”,更作为全区唯一入选作品,站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的舞台,捧回了一等类节目的荣誉。
萨木嘎其其格与学生们一起读书。(资料图)
对孤儿学生杨蕾,萨木嘎其其格更是倾注了“妈妈般”的爱。刚入学时,她退缩、敏感,拒绝与人交流。萨木嘎其其格注意到这个总是蜷在角落的小女孩,主动与她结对帮扶:天冷了,为其添上新衣;放学后,为她“开小灶”补习知识;康复训练时,握着她的手一遍遍重复动作。周末,萨木嘎其其格还会带上一包零食,去福利院陪杨蕾坐在草坪上聊天。“萨妈妈” 这个称呼,是杨蕾用歪歪扭扭的字写在贺卡上的,也是萨木嘎其其格心里最暖的牵挂。
不仅对孩子用心,在教学领域,萨木嘎其其格始终是同行眼中的“领航者”。作为兴安盟学科带头人、兴安盟名师,自治区优秀教学能手,萨木嘎其其格老师的课堂也永远充满魔力。不仅在普校期间曾多次在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型活动中展示示范课,她主持的“小学统编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等课题,更以优异成绩结题并推广,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萨木嘎其其格还牵头成立“其其格名师工作坊”,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年轻教师。她带着老师们搞课题、磨课程,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甚至把自己的教案、课件整理成“教学锦囊”。在她的带动下,工作坊培养出多名教学骨干,学校的融合教育课程也越办越扎实。工作坊成员曹荷花老师感慨地说:“萨老师常告诉我们,当老师光有爱心可不够,必须还要有专业和方法,才能照亮孩子们独一无二的成长路。”
萨木嘎其其格为小朋友扎辫子。(资料图)
29载春秋,萨木嘎其其格收获了全国八省区创新课一等奖、国家级“三语”整改科研课题优秀成果奖、国家级优秀指导奖、区级优秀教师、自治区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自治区双语教改先进个人、自治区级道德模范等诸多荣誉,但她最珍视的,还是学生们脸上的笑容。
“我从没觉得这些孩子特殊,”萨木嘎其其格说,“他们只是以另一种方式长大。而我能做的,就是陪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绽放方式。”如今,这位教育路上的“追光者”,不仅要忙着带领学生筹备学校收割节、备战全国特奥日活动,还依然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孩子。那些或蹒跚或迟疑或欢快的脚步,一次次走向她,就像走向一束坚定而温暖的光。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高敏娜
编辑:贾小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