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一天内新发现5例流感样病例,或现症流感样病例达30%——这不是疫情初期的大规模停课,而是学校根据疾控部门指引对流感病毒的标准防控措施。
一天内新增5例流感样病例,班级现症流感样病例达到30%——根据《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学校应实施停课4天的措施。近期,全国多地学校因甲型流感聚集性疫情引发班级停课,这一幕与过去三年的“防疫记忆”形成鲜明对比,却正是学校应对流感的标准操作。
流感停课并非随意决定。根据国家卫健委《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班级停课有明确标准:当天新发现流感样病例达5例及以上,或现症流感样病例达30%及以上,或一周内发生2例及以上实验室确诊流感住院或死亡病例。
一旦达到这些标准,经专家评估疫情存在进一步扩散可能,班级将实施停课。停课期限通常为4天,期限届满后可复课。
仍有流感样症状的学生,需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才能恢复上课。
这些措施并非新冠疫情期间才出现,而是多年来学校应对季节性传染病的常规科学防控手段。与过去系统性停课不同,现在的停课更具针对性,仅影响个别班级,最大限度减少对教学秩序的影响。
![]()
学校是流感传播的“放大器”。我国每年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中,90%以上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在流感流行季节,学龄儿童的流感罹患率可达20%-50%。
为何流感在学校如此容易传播?孩子们在校集体生活,学习及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共用桌椅、玩具等物品,相互接触频繁,为流感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等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1名患流感的学龄儿童可能传染8至10人。
加之过去三年疫情防控措施使人们对流感的免疫力有所下降,易感人群积累,一旦病毒引入,更易引发聚集性疫情。
面对流感疫情,学校和家长该如何应对?学校需要加强晨午检、做好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做到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发现流感样病例,应第一时间为其佩戴口罩,避免接触其他学生,并通知家长带孩子就医。
教室要定期通风,对门把手、桌椅表面等进行清洁消毒。若一周内学校出现1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应及时向属地疾控部门报告。
家长需注意:若孩子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的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若确诊流感,应遵医嘱治疗,并向学校报告,配合学校管理。孩子需居家休息,不要带病上学,待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48小时后再复课。
![]()
流感≠普通感冒。一些家长误将两者划等号,事实上流感危害更严重。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孩子感染后可能出现高热、头痛、咳嗽等症状,还可能引起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儿童年纪小,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婴幼儿的流感症状可能更为隐蔽,不易察觉,治疗不及时可能留下后遗症。
全球数据显示,每年有20%的儿童罹患流感,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流感应引起足够重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