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DataM Intelligence 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最新分析,2024 年全球抗体偶联药物(ADC)市场规模约为 119 亿美元,预计到 2033 年将突破 304 亿美元,2025 年至 2033 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 11.2% 的强劲水平。
这一增长预期部分源于肿瘤学领域正在发生的根本性变革 —— 从传统的细胞毒性化疗,向能将强效药物直接递送至癌细胞的高度靶向、精准生物疗法转变。ADC 常被称为癌症治疗中的 “制导导弹”,它将单克隆抗体的精准性与细胞毒性药物的杀伤能力相结合。通过特殊化学连接子将抗体与治疗载荷相连,ADC 能选择性攻击肿瘤细胞,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这项技术不仅正在重塑肿瘤学领域格局,更在重新定义现代癌症疗法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疗效标准。
目前已有 15 种 ADC 药物获批临床应用,为肿瘤学和血液学领域带来了靶向治疗的新时代。此外,ADC 还在被研究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持续性细菌感染等其他难治性疾病。
加速增长态势
2024 年,ADC 市场规模突破 110 亿美元大关,这一成绩得益于下一代疗法的快速普及,包括曲妥珠单抗 - deruxtecan(Enhertu®,第一三共与阿斯利康联合研发)、曲妥珠单抗 - emtansine(Kadcyla®,基因泰克 / 罗氏研发)、泊洛妥珠单抗 - vedotin(Polivy®,基因泰克 / 罗氏研发)、沙西妥珠单抗 - govitecan(Trodelvy®,吉利德研发)、恩诺单抗 - vedotin(Padcev®,安斯泰来与辉瑞联合研发)、本妥昔单抗 - vedotin(Adcetris®,辉瑞研发)等药物。行业预测显示,随着多个后期在研药物获得批准,以及新靶点进入临床验证阶段,到 2033 年全球 ADC 市场收入将实现翻倍以上增长。
部分行业预测认为,在主要地区持续两位数增长的支撑下,到 21 世纪 30 年代初,该市场规模可能达到 280 亿至 310 亿美元。ADC 在实体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加速普及,凸显了其在精准肿瘤学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市场细分分析
ADC 市场可从五个关键维度解读 —— 产品类型、靶点类型、技术类型、应用领域和终端用户,每个维度都呈现出独特的增长动态和战略机遇。
按产品类型划分
主流商业化 ADC 药物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贡献了 2024 年的大部分收入。其中,仅曲妥珠单抗 - deruxtecan 一种药物,2024 年全球销售额就超过 37 亿美元,为 HER2 靶向 ADC 设定了新的性能标杆。
“其他” 类别(包括处于临床阶段和商业化前期的新兴候选药物)是最具吸引力的增长前沿。数十种针对 TROP-2、Nectin-4、HER3 等新型肿瘤标志物的后期 ADC 药物,预计将在本十年内实现商业化,大幅拓展治疗覆盖范围。
按靶点类型划分
靶点特异性决定 ADC 的治疗效果。HER2 靶点领域因在乳腺癌和胃癌治疗中的成功应用,持续占据主导地位。CD30、CD22 和 TROP-2 靶点紧随其后,受血液癌和尿路上皮癌需求增长推动。同时,BCMA、CD79b、HER3 等新兴靶点有望随着新药物获批,进一步扩大 ADC 的治疗应用场景,重塑治疗模式。
按技术类型划分
连接子和载荷技术是 ADC 创新的核心。可裂解连接子系统目前占据 ADC 市场 70% 以上的份额,能实现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精准释放,降低全身毒性。
下一代载荷(包括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和微管蛋白破坏剂)正在重新定义药物效力,扩大其在实体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适用范围。投资于连接子 - 载荷优化的企业,将随着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的提升,获得更多市场价值。
按治疗领域划分
乳腺癌仍是 ADC 最大的临床应用领域,由于 HER2 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占据了 ADC 总营收的 35% 至 40%。不过,在本妥昔单抗 - vedotin、泊洛妥珠单抗 - vedotin 等药物获批的推动下,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癌正迅速追赶。
肺癌、卵巢癌、尿路上皮癌等领域的新兴应用,将成为下一波主要增长浪潮。目前正在进行的 II/III 期临床试验,有望在 2027 年至 2030 年间实现适应症扩展和同类首创药物获批。
按终端用户划分
由于 ADC 药物结构复杂且具有毒性,其主要在医院和专科癌症中心使用,这些机构占据了终端用户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随着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门诊肿瘤治疗基础设施的完善,专业输液中心预计将在患者用药获取和监测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区域发展动态:美国领跑,日本及亚太地区加速追赶美国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 ADC 市场,2024 年市场规模约为 71 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 106 亿美元。增长动力来自早期监管批准、强大的支付方支持以及行业整合(例如辉瑞收购 Seagen,大幅扩充了其 ADC 产品组合)。美国还是 ADC 定价、报销和临床应用的全球标杆。
日本及亚太地区
日本及整个亚太地区是 ADC 生态系统中增长最快的区域,预计到 2033 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18%。有利的监管框架、不断上升的癌症发病率以及国家对先进疗法的报销覆盖,共同推动了市场需求。在第一三共、武田等企业的引领下,日本在生物制剂制造和临床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使其在 ADC 研发和商业化的未来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核心增长驱动因素
全球癌症负担加重:实体瘤和血液癌发病率持续上升,扩大了靶向治疗的适用患者群体。
偶联化学技术进步:抗体工程、连接子稳定性和载荷设计的创新,提高了治疗窗口并降低了毒性。
监管支持力度加大:快速审批通道和孤儿药激励政策,缩短了新型 ADC 的上市时间。
在研管线持续扩充:全球目前有超过 120 种 ADC 候选药物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包括针对 HER3、PSMA、CEACAM5 等靶点的新型药物。
精准治疗趋势转变:医疗系统和肿瘤学家越来越多地将生物标志物驱动的靶向递送方法作为标准治疗方案。
面临的挑战与行业考量
尽管市场前景乐观,ADC 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
治疗成本高昂:ADC 疗法的年均费用通常在 15 万至 20 万美元 / 患者,需要完善的支付体系支持。
制造流程复杂:高精度偶联和细胞毒性药物的处理需要专业设施,限制了产能扩张。
安全性与脱靶效应:尽管情况正在改善,但全身毒性和免疫原性风险仍然存在,需要密切监测。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下一代 ADC 药物上市,早期进入者面临产品生命周期压力和生物类似药的冲击风险。
竞争格局
ADC 市场由大型制药创新企业和战略合作伙伴主导,主要参与者包括辉瑞、阿斯利康、第一三共、吉利德、罗氏、武田、葛兰素史克、ADC Therapeutics、安斯泰来和艾伯维等。
辉瑞:收购 Seagen 后,辉瑞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 ADC 产品组合之一,覆盖实体瘤和血液癌治疗领域。
阿斯利康与第一三共:曲妥珠单抗 - deruxtecan 产品系列表现超出预期,治疗范围已从乳腺癌扩展至肺癌和结直肠癌。
基因泰克/罗氏:凭借曲妥珠单抗 - emtansine 和泊洛妥珠单抗 - vedotin,通过创新产品和适应症扩展,保持 ADC 领域的领先地位。
吉利德:通过沙西妥珠单抗 - govitecan 进入实体瘤 ADC 领域,为进一步拓展转移性癌症治疗市场奠定基础。
战略层面,企业正聚焦内部制造、连接子技术优化和全球联合开发合作,以维持竞争优势。
决策者战略展望
对于首席执行官、战略规划师和投资者而言,ADC 是精准肿瘤学领域最具吸引力的机会之一。关键行动要点包括:
投资下一代连接子和载荷技术:提升稳定性、特异性和半衰期的创新,将推动下一波增长。
扩充制造能力:通过内部建设或与专业合同生产组织(CMO)合作,确保合规且可扩展的生产线,缓解供应限制。
提前布局报销通道:尽早与监管机构和支付方合作,确保在主要市场获得有利的定价和准入条件。
拓展适应症覆盖:从乳腺癌和血液癌领域,向存在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实体瘤领域拓展。
借力合作伙伴关系:战略联盟、合资企业和授权交易,仍是加速临床研发和市场渗透的关键。
结论
全球 ADC 市场预计从 2024 年的 119 亿美元增长至 2033 年的 300 多亿美元,这不仅是一个财务里程碑,更标志着癌症治疗进入新时代。随着精准肿瘤学的不断成熟,ADC 处于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交叉领域,正在重新定义治疗前沿。
参考来源:
[1] Hafeez U, Parakh S, Gan HK, Scott AM.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for Cancer Therapy. Molecules. 2020 Oct 16;25(20):4764. doi: 10.3390/molecules25204764. PMID: 33081383; PMCID: PMC7587605.
[2] Fu Z, Li S, Han S, Shi C, Zhang Y.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the “biological missile” for targeted cancer therapy.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2 Mar 22;7(1):93. doi: 10.1038/s41392-022-00947-7. PMID: 35318309; PMCID: PMC8941077.
[3] Wang R, Hu B, Pan Z, Mo C, Zhao X, Liu G, Hou P, Cui Q, Xu Z, Wang W, Yu Z, Zhao L, He M, Wang Y, Fu C, Wei M, Yu L.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s): current and future biopharmaceuticals. J Hematol Oncol. 2025 Apr 30;18(1):51. doi: 10.1186/s13045-025-01704-3. PMID: 40307936; PMCID: PMC12044742.
[4] Tsuchikama K, Anami Y, Ha SYY, Yamazaki CM. Explo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Nat Rev Clin Oncol. 2024 Mar;21(3):203-223. doi: 10.1038/s41571-023-00850-2. Epub 2024 Jan 8. PMID: 38191923.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
生物制品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不本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