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逛街、买菜时突然内急,却找不到一个就近、能用的厕所。最近,一位招远市民在阳光农贸市场就碰了壁。
事情是这样的,有市民反映,阳光农贸市场门口的厕所“只让摊贩使用,不让顾客进”,觉得非常不合理。
![]()
对此,罗峰街道办迅速介入并给出了调查结果:该厕所并非政府建设的公共厕所,而是市场的内部配套设施。市场负责人也很无奈,此前经营好时,为方便大家就一直对外开放,并自掏腰包请人打扫维护;如今经营压力大,实在无力承担额外的管理和维护费用,只好调整为仅供内部人员使用。
街道办也依法解释,根据规定,此类由个人投资、未纳入政府定价目录的设施,市场方有权决定其使用范围。最终,在工作人员的沟通下,诉求人表示了理解。
这个小小的冲突,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我们许多人都感同身受的问题:在招远,想找个方便的公厕,有时真不容易。
阳光市场的困境是个例,但“如厕难”的感受却并非孤例。这背后,是咱们招远城区公厕数量整体不足的现状。
今年,有政协委员就针对“金泉河与界河交汇处增设卫生间”提出了提案,而官方的答复数据,让我们看清了现实状况:
按国家标准,招远建成区应配备135-225座公厕。但现实数量有差距,目前城管部门直管的只有46座,加上社会单位管理的约107座,招远城区公厕数量明显不足。
为了有效缓解城区公厕数量不足的问题,招远计划在玲珑路大桥北(金泉河河边)、金晖路东侧(一中新校区院墙西)、西外环西侧(二中新校区大门南)等地点新建10座公厕。待规划部门核准,上报市政府批准后,立即进行招标建设。
![]()
新建公厕将具有老年人、盲人、残疾人专用间和第三卫生间,以及专用马桶、盲道、轮椅坡道、儿童专用小便器、婴儿盥洗台、扶手抓杆等人性化设施设备,满足不同人群的如厕要求。
针对大家最担心的卫生问题,官方也承诺了高标准的管理:
一是强化设施维护。建立“日巡查、周检修”机制,检查公厕的便器、冲水、洗手、照明、通风、排污等设施设备完好;检查厕所应配置的服务用品,开启水电设备,保证正常使用。
二是提高保洁管理质量。实行“专人专岗+跟踪保洁”模式,严格执行“四先四后”作业标准(先擦后冲、先里后外、先上后下、先湿后干)。作业期间落实“六勤三洁”要求(勤冲、勤刷、勤擦、勤扫、勤拖、勤换;蹲位洁净、台面无渍、地面干爽),每日开展消杀除臭,小便池投放卫生球,保障环境整洁无异味。
三是完善督查体系。推行“网格化”督查管理,明确责任人职责,实施“三定三有”考核(定人、定岗、定责;有考核、有监督、有反馈)。
![]()
从阳光市场的“小厕所”纠纷,到全市范围的“大公厕”规划,我们看到了问题的两面:市场的选择是经济行为,可以理解;而城市的公共服务则是民生底线,必须担当。
我们欣慰地看到,招远的城市管理者正在积极行动,系统性地弥补这一民生短板。这10座新公厕,不仅是10个便民设施,更是招远城市公共服务理念升级的缩影。
期待规划早日落地,让每一位生活在招远、来到招远的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所带来的便利与尊重。
你觉得招远哪些地方还需要设立公共卫生间?评论区留言!
生活在招远,关注我们就够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