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然有序的市场里,摊位前人头攒动;街道上,AI摄像头智能感知着路况;社区中,志愿服务“红马甲”们挥汗如雨;独居老人的屋内,网格员正提供着“上门跑腿”服务。——这些看似独立的生活场景,共同绘就了云阳县宝坪镇场镇治理的生动画卷。
体系重构 织就治理“一张网”
晨光熹微中,宝坪镇水磨社区农贸市场已是一派热闹景象。摊位整齐划一,蔬菜瓜果色彩分明,居民们悠闲地挑选着食材。“以前赶场日,摊贩们在道路两旁随意摆摊,车子根本就过不去。自从新建了农贸市场并加装了摄像头,商户们有了固定摊位,市场规范了、道路畅通了,我们买菜方便多了!”正在挑选蔬菜的李大姐笑着说道。
宝坪镇的蜕变,始于场镇治理体系的重构。近年来,该镇全面推进“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打造宝坪镇场镇治理综合应用场景。借助AI监控探头,实时监测场镇重要通道,智能识别车辆违停、垃圾溢满等状况,实现问题自动预警、任务智能派发、事件闭环流转。
在水磨社区,自建房密集,加之存在学校、养老院等人流聚集点,以往逢赶场日必拥堵。如今,通过“线上监测+线下处置”的双网联动机制,这一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在宝坪镇,系统一旦发现拥堵,会自动触发处置流程。值班人员随即利用乡村大喇叭进行紧急提醒,并迅速通知网格员前往现场疏导,整个过程不超过5分钟。”宝坪镇基层治理综合指挥室负责人介绍。
党群联动 下好共治“一盘棋”
智慧治理并非简单的单向“管理”,而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共治”。宝坪镇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吸引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升了全镇的凝聚力。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该镇创新推出“美丽村庄·我在行动”大扫除周、月机制,组建了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志愿者们手持工具,清理边沟淤泥、规范畜禽圈舍、整治乱堆乱放现象,让家园焕发出新的面貌。
宝坪镇平安法治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我们还整合群众休闲纳凉平台新建14处‘清风议事点’,为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村务共商提供支持。”依托“清风议事”平台,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同群众通过院坝会、民情恳谈会等形式深入沟通交流,化解矛盾纠纷120余件,收集意见建议160条,形成“问题清单”逐项销号,问题解决率达98.2%。
民生为本 团结互助“一家亲”
场镇治理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民生福祉,宝坪镇始终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治理全过程,让发展成果惠及每户群众,营造出团结互助、亲如一家的温馨氛围。
“我镇人口老龄化、空心化问题较为显著,60岁以上老人、15岁以下儿童及残疾人比重约为全镇常住人口的75%,如何服务好这‘一老一小一弱’群体是党委政府长期关注的重点问题。”宝坪镇主要负责人介绍。
针对场镇里的留守老人、儿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构建了常态化走访联系机制,提供代买物资、健康监测、课后托管等贴心服务,织就了一张紧密的民生保障网。
“村里的干部和志愿者经常来看我,帮我检查电线、买米买油,心里特别踏实。”一位独居老人感慨道。这种“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彰显的正是“一老一小一弱”服务最动人的底色。
从场镇治理综合应用场景搭建中的“科技赋能”,到多元主体共治的“群策群议”,再到面向“一老一小一弱”群体的暖心服务。宝坪镇以场镇治理变革为牵引,推动全域基层治理格局的迭代升级,绘就了“基层善治”的山乡温馨画卷。(王瑞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