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项羽和吕后凭啥被列入本纪?萧何和张良是世家,韩信为啥只入列传?淮阴侯差哪了
文/姜子说书
《史记》作为司马迁个人的私史之作,却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兼权威并浪漫主义之称,但,司马迁笔下的“本记”、“世家”、“列传”的人物归属判定,却务实得叫人咋舌,比其他所有的二十四史的归属判定都更务实。
![]()
司马迁在《史记》里,把项羽和吕后都列入了本纪中,这让很多后人无法理解,觉得项羽和吕后都不是帝王,怎么就位列帝王本纪呢?
“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史记》表文
原来,在司马迁的字典里,本纪所记载的是一统天下的话事人,也就是九州大地的真正主宰者。项羽和吕后虽然不是明面上的治世之尊,但和刘邦一样,都是天朝上国的实际掌权者。以项羽大舜苗裔的重瞳子血统,列入本纪,当之无愧。且看太史公怎么说?
![]()
太史公曰: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史记》
你敢信?项羽未尝称帝,但司马迁作为汉臣,直接把这个无冕之王定义成了楚国帝王。在司马迁的心里,历史的车轮碾过了秦楚汉三个朝代,西楚霸王在司马迁心里亦是一世而亡的楚高祖。楚朝与陈胜、熊心无关,天下一统,且项羽身为天下实际掌控者,方是楚朝之始,所谓分封诸王。
换句话说,项羽用了三年时间,就诛灭了秦朝。而刘邦汉朝的帝位,并非直接从秦朝手中所夺,而是用了五年时间,从项羽手里夺得的帝位。
毕竟,刘邦的武安侯,是楚怀王封的;而刘邦的汉王,是项羽所封。无论怎么说,刘邦实际上是楚国部下。
![]()
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
![]()
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
其一、就算没有刘邦先入关,项羽也有能力靠武力值马上夺天下,打进咸阳城,而刘邦之所以能够顺利入咸阳,也是拿项羽的威名威逼利诱秦朝的守城者的,这都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
其二、刘邦实际上是楚军的附庸、臣下。没有项羽借兵给刘邦,刘邦打败雍齿回沛县都够呛。要不是楚怀王听从宋义之意,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故意提拔刘邦牵制项羽,刘邦还只是不成气候的秦朝流寇,不成气候的。
其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羽号为“霸王”,楚之政皆由羽出,项羽有资格分封天下,就已经说明他坐拥天下,其实在鸿门宴上,范增就说过刘邦要多项王天下,而刘邦自知无力与项羽抗争,已经在鸿门宴上俯首称臣了。一句“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何尝不是刘邦从项羽手里夺了天下的铁证。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史记》故事里,在刘邦打败项羽之前,项羽曾经是天下的实际掌权者,同理,刘邦死后,刘盈及其子都是吕后的棋子,尤其是刘盈因为戚夫人人彘事件病倒之后,不理朝政,政由吕后出,吕后在很长时间内作为汉朝的实际掌权者,同样是无冕之王,故入本纪。
![]()
那么,为什么萧何和张良都是世家,同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却只是列传呢?难道韩信的功劳才能不配入世家吗?
所谓世家,是世世代代袭爵的世家大族,韩信都被夷三族了,连后代子孙都没有了,连族人都没有,爵位更不能有子孙世袭罔替,自然也就不是世家了。你看,太史公在人物归属上的安排非常务实。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史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