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猫姐
图片 |网络
本文字数 |1480
这是老陆不老为你写的第318个故事
01
我之前有个同事在办公室吐槽最近和老公闹矛盾了,说疑似发现老公有出轨的苗头,办公室的人开始叽叽喳喳给她出主意,看似很热心,其实背地里都在看热闹。
那个同事说到动情处眼圈发红,对着同事们哭诉着婚姻的不公,有的人在安慰她看开点,有的人在一旁安静的盯着。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了,直到有次私下有几个同事吃宵夜,把她这件事当做茶余饭后的段子聊起来,有两个同事添油加醋的描述了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内容,当时我就懵了,原来别人的私事,就是大家拿来随意谈论的段子。
根本没人在乎她受到了什么委屈,或者遭遇了什么,相反都是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到中年,你的真心话成为了别人的下酒菜。
《史记》里面记载,刘邦得天下后,张良选择“功成身退”,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主动远离权力中心,以“多病”为由不再过问朝政。
韩信就没这个觉悟。
功高震主还到处发表怨言,最后被吕后设计杀死在长乐宫,同样是开国功臣,一个善终、一个惨死,差别就在于谁更懂得“藏拙”。
张良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聪明人,从不展示全部实力。
现代职场也是如此,那些升职快的人,往往不是能力最强的,而是懂得适度展示的,你把所有技能都暴露出来,领导反而觉得你没有神秘感,没有更大的价值。
保留一些底牌,关键时刻再出手,这叫做战略储备。
02
前几天在公司茶水间,听到同事小李又在跟大家吐槽他家里的事。什么房贷压力大啊,孩子成绩不好啊,老婆又在闹脾气啊……我看着他说得唾沫横飞,心里却替他捏了把汗。
人到中年,我们总觉得在这个年龄应该活得通透些,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能分清楚。可现实是,很多人反而越来越爱"掏心窝子",恨不得把自己那点家底都抖搂出来。
殊不知,这种过度分享,有时候真的是在给自己挖坑。
去年公司有个晋升机会,原本呼声最高的是老张。结果呢?他平时总爱跟同事抱怨公司制度不合理,说领导决策有问题。这些话传到了管理层耳朵里,结果可想而知。老张到现在还在纳闷,为什么最后升职的不是他。
你看,这就是过度分享的代价。你以为在抒发情绪,别人却在给你记小本本。职场上,你的每一句抱怨都可能成为别人攻击你的武器;生活中,你的每一次诉苦都可能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与其把时间花在跟人倒苦水上,不如把精力用在提升自己上。少说多做,闷声发大财,这才是中年人该有的智慧。
中年人的圈子,看似热络,实则藏着太多利益牵扯。你分享收入多少,有人会嫉妒算计;你吐槽家庭矛盾,有人会当成笑料传播;你透露职场规划,有人会提前布局截胡。就像老陆常说的:“中年人的底牌,藏得越深,过得越稳。”
更要命的是,中年人往往把"真诚"和"什么都说"划等号。其实真正的高情商,是知道什么该说,什么该烂在肚子里。你的工资收入、家庭矛盾、对领导的不满、对同事的看法……这些东西说出去,除了满足别人的好奇心,对你有什么好处?
我有个朋友老王就特别拎得清。他在公司工作十年,很少跟人聊私事。有人问他收入,他就说"够花";有人问他家事,他就说"都挺好"。结果呢?同事们都觉得他神秘又靠谱,领导也愿意把重要的事交给他。
记住,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些话只能说给懂的人听,有些事最好烂在肚子里。过度分享不是真诚,是给自己挖坑。中年不易,别让自己的嘴巴成为最大的敌人。
过度分享从来不是性格直爽,而是缺乏边界感的愚蠢。
中年人的体面,藏在“点到为止”里;中年人的安稳,藏在“守口如瓶”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