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年,是51岁的范仲淹被贬出京城的第五年。这一年三月,朝廷突然下旨,将范仲淹召回京城担任天章阁待制,不久又升任为龙图阁直学士。
范仲淹这次被调回京城,韩琦功不可没,正是韩琦大胆向朝廷推荐了范仲淹,范仲淹才又得到朝廷任职的机会。
韩琦的这次推荐,不仅给年过半百的范仲淹提供了新机会,也给了自己一个机会:此后,两个人以驻守边疆时间最长的文臣典范闻名,时人并称为“韩范”。
1、君子和而不同
范仲淹回京城不久,就和韩琦一起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两个人作为安抚使夏竦的副手一起率兵出征,以抵御西夏入侵。
![]()
范仲淹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虽然是被韩琦推荐入朝的,范仲淹在表达和坚持自己观点这方面却一点儿都不迎合韩琦。
在如何对抗西夏方面,范仲淹和韩琦存在严重分歧:因为延州有多地失守,所以范仲淹主动请求担任延州知州,到任后他对当地将士进行紧急训练。通过训练,范仲淹发现延州兵存在不少弱势,不适合立刻和西夏直接对敌,所以他提出以防御为主的策略。
在这一点上,韩琦的意见和范仲淹正好相反,他认为应该采取进攻战略,速战速决,以避免更多的财政支出。
主官夏竦对防御还是进攻这两个策略难以抉择,于是派人回京城奏请宋仁宗,宋仁宗很快批准采取进攻策略
虽然有宋仁宗的旨意,范仲淹却仍然坚持己见,认为现在不宜贸然进攻。抱着这样的想法,在韩琦派人来让范仲淹前去会师时,范仲淹选择了坚守城池不动。
在没能和范仲淹会师的情况下,韩琦派大将任福率兵前去迎敌。结果,因为任福的轻敌冒进,包括任福在内的六千多位将士阵亡。
![]()
古代将军,AI
有此惨败,直接导致夏竦被撤职,韩琦和范仲淹也都被调职另用。
经此一败,韩琦对范仲淹的防御策略有了更多认可,两个人的关系非但没有疏远,反倒更加亲近。
2、并肩作战的时代
1041年十月,范仲淹和韩琦一起负责泾原的守卫,韩琦领秦凤兵,范仲淹领环庆兵。这段时间,每当泾原受到威胁,韩琦和范仲淹马上就会各自率领秦凤和环庆兵前去守护。两个人同心协力,互为支援,完成守卫职责的同时也为个人赢得了极高赞誉,被朝廷所倚重,当时人们并称他们为“韩范”。
1043年,西夏和宋朝议和,韩琦和范仲淹一起被调回京城,都被任命为枢密副使。
![]()
韩琦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此时,33岁的宋仁宗已经亲政10年时间,他不安于守成现状,试图革除弊政,开展革新。在谏官们的推荐下,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让他们一起推行各项新政措施。
范仲淹一向以天下为己任,现在既受宋仁宗信任和倚重,他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政的推行上。然而,因为各项措施涉及面广,很快就受到官僚们的激烈反对,范仲淹和富弼被夏竦等人诬为“朋党”,甚至诬陷他们有废掉宋仁宗另立新君的计划。
范仲淹和富弼等人看到形势极为不利,于是向朝廷请求到地方任职,范仲淹去了邠州,富弼去了青州。
韩琦看到范仲淹和富弼失势相继离开京城,非但没有明哲保身、迅速切断和范仲淹的联系,反倒挺身而出,向朝廷递交奏章为范仲淹和富弼辩护。可是,在反对势力的阻拦下,韩琦的奏章始终没能递交到宋仁宗跟前。
![]()
富弼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看到朝廷这种局势,韩琦自知独力难支,于是他也请求到地方任职,被派到扬州担任知州。
后记
范仲淹出任邠州知州时已经56岁了,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先后担任邓州知州、杭州知州,直到1052年赴颍州就任时病逝于途中。
韩琦比范仲淹小19岁,范仲淹去世的时候韩琦正在定州厉兵秣马,打造出一支名冠河朔地区的劲旅。之后的岁月里,韩琦镇守过不少地方,直到1056年被召回京城,1058年成为宰相,开始了他长达10年的执政时光。
在历史的天空,无论是范仲淹还是韩琦,他们都像光彩难以磨灭的星辰。在西北边陲,他们曾经辉光交映,各放异彩,年轻者有年轻的勇猛锐气,年长者更显深谋远虑。
在朝堂上,他们都心忧国政,面对百年积弊,一个大刀阔斧整顿吏治,一个则鼎力支持,在对方遇到阻力时不惜挺身相助。他们是真正的君子之交,虽然和而不同,却比简单的志同道合更显珍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