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本报讯 今年以来,安徽省淮北市市场监管局与市教育局协同发力,以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提升年行动为主线,打出建章立制、智慧监管、严督实查、强基固本组合拳,推动校园食品安全治理迈上新台阶。
制度先行,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面对校园食品安全的复杂形势,淮北市坚持制度创新,构建起严密规范的监管体系。淮北市市场监管局与市教育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提升工作的通知》,系统提出“一个方案、两项机制、三个模板、四项内容、六本台账”的工作框架,为行动绘制了清晰的“施工图”。《学校食堂大宗食材供应商评价和退出制度》的建立,明确了从资质审核、实地审查到日常评价、违规退出的全链条管理模式,该制度实施以来,全市120家中小学食堂已对286家大宗食材供应商完成资质复核,对23家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启动退出程序。《学校食堂承包经营合同》范本等文件的推广使用,则分别细化了学校和学校食堂承包经营商两方的权责,强化了学校的甲方权利与责任,为从源头上管控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慧赋能,装上精准监管“千里眼”。淮北市大力推进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系统,目前全市353家学校食堂全部上线系统,学校后厨场景实时呈现在监管人员的电脑屏幕、手机App上。依据《淮北市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系统巡查管理规定》,该市建立了市、县(区)级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基层市场监管所三级常态化网络巡查机制。截至目前,三级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线上巡查累计发现并处置问题732个,问题整改响应时间缩短至平均4小时。这种“非现场、不打扰”的监管模式,结合重点时段抽查和靶向飞行检查,实现了对食品安全风险的全天候、无死角监控,问题发现和处置效率倍增,真正让隐患无处遁形。
严督实查,拧紧责任落实“压力阀”。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2025年春季开学以来,淮北市组织了多轮次、全覆盖的监督检查。市场监管、教育、卫生健康、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督查12次,采取“四不两直”“下沉式”暗访等方式,累计检查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774家次,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全部限时完成整改,责令整改16家,约谈9家次,立案查处22件。对发现的问题,综合运用挂牌督办、约谈、下达整改通知书及提醒敦促函等手段,强力督促整改。加大行纪衔接力度,淮北市市场监管局与市纪委监委驻局纪检监察组已联合检查6次,整改问题21个。这些举措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有效压实了学校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
强基固本,锻造长效管理“硬实力”。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关键在于提升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和食堂的硬件条件。淮北市大力实施校园食品安全三级培训:春秋开学季分别组织全市供餐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780余人参加一级培训;各县区开展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专题培训8次,覆盖1400余人次;针对基层监管人员开展能力提升专题培训2期,累计培训84人次。同时,印发各类食品安全相关宣传资料6000余份,营造食品安全“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此外,淮北市市场监管局还调剂3.5万元资金统一设计印刷6类标准化台账,涵盖进货查验、清洗消毒、晨检以及“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台账等。在硬件方面,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来,新建、改建、改造、提升食堂79家,从根本上改善了食品加工制作环境,有效防范交叉污染。
通过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提升年行动的系统性、综合性治理,淮北市校园食品安全防线更加牢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师生就餐更放心,家长、社会更满意,为全省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淮北经验”。
□吴义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