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殷婷
在2025年泉城环保世纪行活动中,记者走进历城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黄河法庭,探访济南黄河生态保护与法治建设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面对沿黄开发中出现的治理新挑战,历城黄河段通过构建“行政+司法”协同治理体系,开创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保护新格局。
治理挑战催生执法创新
黄河历城段是济南市“携河北跨”战略的关键区域。随着开发步伐加快,保障行洪安全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过去,违法种植、建设等问题频发,‘四乱’现象屡禁不止,传统单一执法模式难以应对。”历城黄河河务局水政监察员李钦付向记者介绍到,正是这些挑战,促使历城黄河河务局积极推动构建水行政联合执法的“行政圈”与“司法圈”。
![]()
黄河法庭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
2020年8月,济南首家涉黄河环境资源法庭——历城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黄河法庭揭牌成立。李钦付介绍,2022年7月优化升级后的新法庭,集“审判庭+多功能展示厅”于一体,实现了“司法服务+法治宣传教育”的深度融合。
![]()
“黄河法庭成立后,可以统一审理流域内的相关案件,并近距离开展巡回审判。”李钦付说,“河务局工作人员参与旁听庭审,也提升了我们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悉,法庭已审理5起涉黄河案件,真正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联防联治破解执法难题
2023年4月,历城黄河生态保护联防综治办公室正式揭牌运行。李钦付作为一线参与者,深切体会到联合执法的成效:“办公室整合了公安、检察院、法院等15个部门力量,我们联合开展了冬季执法、夜间巡查等多项专项行动。”
机制运行以来,累计巡查359次,查处违法行为238起,清理违法建筑1116平方米,立案查处多起水事违法案件。在李钦付看来,这种“防、控、治”一体化的联防联治机制,有效破解了以往“单打独斗”的执法困境。
从“幸福河湖”到“全国典范”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历城黄河段生态治理成效显著,2024年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优秀案例”,2025年再获“全国县域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如今,司法与行政协同发力,为黄河生态保护提供了坚强保障,真正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