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五年耕耘结硕果,砥砺奋进启新程。“十四五”时期,兵团第十二师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即日起,十二师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同步开设“决胜‘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十二师‘十四五’成就全景扫描”专栏,以期从十二师五年答卷中汲取信心,为下一个五年新征程积蓄能量!
原标题:“十四五”时期绿水青山映初心
——十二师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综述
天山北麓,头屯河畔
昔日的戈壁荒滩
如今绿意葱茏
从“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到头屯河谷生态修复,从牧民下山定居到智能植物工厂崛起,十二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植发展实践,用二十五载春秋,书写了一部生态治理与绿色转型的壮丽篇章,实现生态环境“颜值”与经济发展“质量”双提升。
![]()
如今,十二师生态环境稳步提升。当骑行队穿过头屯河谷森林公园的绿荫道,当种植户在醇基锅炉旁算起“生态账”、在花卉产业园里收获“金叶子”……十二师正用鲜活的数据和事例证明,生态治理与生态转型的每一分投入,都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生态治理筑就绿色长城
秋日的头屯河谷森林公园,植被茂密,小路蜿蜒。金黄的树叶在晨光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蜿蜒的步道上,晨跑的年轻人与散步的老人沉浸在这片“绿肺”的静谧之中。曾经乱石堆积的河岸,如今已化作26公里生态长廊。
![]()
头屯河谷森林公园的变化
见证了十二师生态治理的
生动实践
(滑动阅读更多↓)
◆2019年,十二师联合昌吉回族自治州启动头屯河谷兵地融合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总投资38.17亿元,建绿地4750亩,打造三大功能区形成生态绿廊;
◆打造五大主题公园形成滨水景观,总水体面积达99.8公顷;
◆栽植百余种苗木,打造千亩花田等景观;
◆建成10.2公顷人工湖,完成补植乔木1.02万株、灌木1.72万株,翻种花草植被1.86万平方米;
◆多次联合昌吉州开展执法,统筹控源截污、生态恢复等工作,治理两岸小工厂和污染企业,推动头屯河两岸93家企业、13家砂场、599户居民、1000座坟墓及新疆芳婷针纺织有限公司实施搬迁;
◆统筹污水治理和综合利用,解决水资源短缺,实现污水再生利用;
![]()
如今,这里不仅成为乌昌地区城市“绿肺”与文化交会地,更实现了生态、产业、文化协同发展。
![]()
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
头屯河谷的生态蝶变
只是十二师
持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
一个缩影
❧自2021年以来,十二师累计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0562亩,累计参加义务植树人数10万余人次,栽植各类苗木90余万株,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增强;
❧累计完成防沙治沙面积4.5万亩,完成1.16万亩退化草原修复和80.2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有效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
❧持续加强师域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工作,实现5.34万亩公益林管护全覆盖。
“这些数字背后,是十二师对生态治理的坚定决心。”十二师生态环境局综合科科长桑爱军说。
![]()
鲜活实践
更显治理温度
◆近年来,十二师以“辅助再生+生态重建”模式启动第十二师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项目完成后,将直接惠及周边10余万居民;
![]()
◆成功申报2021年天山和阿尔泰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及2025年第十二师准噶尔盆地绿洲保护综合治理项目,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
◆持续开展连队绿化工作,实施连队绿化面积437.8亩;
目前,十二师被命名为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第十二师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入选全国20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之一。
产业转型激活绿色动能
十二师的绿色发展
不仅停留在生态治理层面
更深入到产业结构调整
和经济转型中
![]()
深秋时节,寒意渐浓,五一农场设施农业基地却是一片温暖如春的景象。大棚内,各类花卉生机勃勃、长势喜人。这片曾经被煤烟笼罩的土地,如今已焕然一新,展现出蓬勃生机。
两年前,这里的温室烟囱还昼夜不停地吞吐着灰白煤烟。花卉种植户刘向阳回忆道:“过去,每隔两个小时就要添煤,以维持棚内温度,夜里也睡不了一个整觉。现在温度自动控制,不仅人轻松,花的品质也提高了不少。”
这场在五一农场发生的
“绿色”变革
也是十二师发展绿色能源产业
打响区域大气污染
防治攻坚战的缩影
2021年至今
十二师完成1961户家庭和1141座温室散煤治理工作;
新建11台65蒸吨燃气锅炉,完成集中供热项目清洁能源替代,推进供暖设施“煤改气”“煤改电”工作;
![]()
申报龙源一〇四团6万千瓦风力发电、中节能第十二师产业园区低碳转型50万千瓦光伏等9个新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74.6万千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除能源领域外,近年来,十二师绿色产业体系同样初见成效,兵团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宝新昌佳石灰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完成清洁生产改造,全师共创建绿色工厂3家;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先后印发《十二师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十二师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截至目前,全师高新技术企业41家,师工业经济进入全面提质提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随着西山新区EOD生态环境修复项目、清洁能源改造、产业绿色转型等举措深入推进,十二师在青山绿水间绘就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愈加清晰。
民生福祉彰显生态价值
生态环境改善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民。十二师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让职工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
“以前这里是戈壁滩,风沙不停,见不到一点绿色。现在戈壁滩成了有山有水的公园,还开了大商场、电影院、重点学校,这些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一〇四团紫金城片区居民何家乐见证着家门口的环境变迁,这也是十二师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写照。说起如今的生活变化,何家乐难掩笑意,对于如今家门口的环境,他和家人都感到非常满意。
![]()
数据对比印证幸福指数。目前,十二师基层连队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100%,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逐步完善,户厕改造308户,新建卫生公厕29座,卫生厕普及率近100%;连队绿化覆盖率从2020年的20%提升至2024年的近30%,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稳步提升。
绿色转型
不仅带来宜居环境
更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
![]()
❧西山农牧场的“多肉经济”蓬勃发展,种植户年海东的“花年一舍”基地培育的900多种多肉品种,年产值超千万元,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当地种植户尝到了绿色发展甜头;
❧一〇四团黑家沟生态都市牧场,曾经是普通的草原牧场,如今已建成百亩花海与杏林交织的生态景区。今年,牧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同享这片绿水青山。
❧……
![]()
十二师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红表示,在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中,近年来,十二师以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大话西游万亩桃园”“烽火台小镇”等品牌,带动连队职工增收;以“生态修复+绿色发展”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治理西山片区煤矿塌陷区,使昔日荒山焕发绿色生机,显著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创新构建“党支部+合作社+职工牧民”生产模式,成功走出一条以“绿色饲草+放牧养畜+畜粪肥草”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蹚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有效带动了职工群众增收,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十二师始终将生态治理的“高线”
转化为民生改善的“标线”
今年前三季度,十二师生产总值214.26亿元,市场主体达3万多户,均实现持续增长。这些数字背后,是十二师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是生态治理与生态转型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当晨曦中的头屯河谷森林公园
泛起薄雾
当夕阳下的多肉基地
映出金色光芒
当夜幕中的文体游园
响起欢声笑语
十二师正用25年的生态实践证明:生态治理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生态转型不是痛苦的牺牲,而是通往幸福的桥梁。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绿色发展的种子正在开出幸福的花朵,结出累累的硕果。
记者手记
读懂“绿水青山”间的生动答案
在十二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进程中,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这些年,究竟在经历着怎样的改变?
答案,写在种植户们不再沾染煤灰的笑脸上。作为种植户,曾经每个冬天都要与煤炉为伴,半夜添煤是常态。如今,随着绿色能源改造完成,站在温暖如春的大棚里,手指轻触温控面板就能调节温度,这是绿色转型最本质的意义。
答案,藏在何家乐家窗外的风景里。从“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到有山有水有商圈的宜居新城,这位普通居民的感受最具说服力,他说“这些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当生态治理的成果转化为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日常幸福,绿色发展就不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可感可触的现实。
答案,融在头屯河谷的晨光中。当我沿着26公里的生态廊道行走,看到晨练的老人、嬉戏的孩童、骑行的青年,我突然明白,生态投入看似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它创造的是无价的生态产品——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宜居的环境,这些都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石。
在十二师,我看到了绿色发展“辩证法”的生动实践。那是短期投入与长远回报的辩证法。醇基锅炉改造、EOD项目、矿山修复——每一项都需要真金白银投入。但十二师算的是长远账。当一片片矿山变成绿地,当一个个污染源被清除,换来的是营商环境的改善、产业结构的优化、人民健康的保障,这些是无法用短期GDP衡量的巨大财富。
那是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辩证法。曾经,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或许能带来快速增长。如今,绿色工厂、高新技术企业、生态旅游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十二师的选择证明,放缓脚步是为了走得更远,暂时的“舍”是为了更长久的“得”。
那是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的辩证法。最让我触动的是,十二师的生态治理始终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户厕改造、污水治理、公园建设——这些看似“小事”,却是群众获得感最直接的来源。当百姓在环境改善中展露笑颜,绿色发展就拥有了最深厚的民意基础。
采访越深入,我越清晰地感受到,十二师的生态实践,其意义远不止于环境改善本身。它更是一场发展观的深刻革命,一次执政理念的全面升华,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的积极探索。
来源:今日十二师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