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安顺市国有林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小记

0
分享至

在安顺市的生态版图上,哪里森林茂密、哪里山清水秀,哪里就有国有林场。

  我市六个国有林场均始建于20世纪五十年代末。几十年来,各大国有林场始终坚持以植绿护绿管绿为己任,艰苦创业、砥砺前行,为黔中大地实现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林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的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也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安顺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顺国有林场总面积10.37万亩,其中商品林面积3.70万亩、国家公益林面积2.26万亩、地方公益林面积2.76万亩,森林总蓄积量73.50万立方米。

  近年来,安顺市各国有林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理顺管理体制、增强发展活力、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胜势。

  今天的安顺国有林场,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正于绿水青山间磅礴汇聚。

  转型变革,筑牢“绿色长城”

  安顺的国有林场是什么样?11月12日,西秀区甘堡国有林场副场长徐盛谈起林场内的自然环境自豪地说:“清澈的水,翠绿的树,惬意的风,淡淡的云……走进林场,满眼的绿色,常常会让人的心灵进入一种忘我境界。”

  徐盛从事林业工作30多年,他的足迹遍布安顺多个国有林场,对林场的情况格外熟悉。



西秀区甘堡国有林场内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游人如织

  “在二三十年前,林场的生态可没有现在这么好。”徐盛的话锋一转,谈起安顺国有林场的过去。

  20世纪50年代末,百废待兴的国家急需木材支持建设,安顺各大国有林场应运而生。第一代林场人用最原始的工具,克服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等困难,在山上培育树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一的‘木头财政’模式难以为继,林场陷入了‘越砍越穷、越穷越砍’的恶性循环。”徐盛介绍,过去,安顺各大国有林场收入都靠“砍树”,靠上级下发的木材指标维持运转,国有林场一度陷入生存困境。



西秀区老落坡国有林场

  转机出现在2015年。全国国有林场改革的大幕拉开,安顺国有林场也迎来了历史性蜕变,安顺六大国有林场全部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这一界定,明确了国有林场的公益性。

  “这场改革不仅是经济模式的转变,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转变。”安顺市林业局副局长王胜富介绍,国有林场体制机制改革将林场职工工资和社会基本保险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和造林、营林、护林等建设项目也逐步纳入财政保障体制,改变过去“林木经济”的经营模式,让林场工作人员从“砍树人”变成“护林人”。

  护绿前行,擦亮生态底色

  在甘堡国有林场林间走访中,记者遇到林场护林员陈兴林和他的同伴,他们正骑着摩托车在山间巡林。



西秀区甘堡国有林场护林员巡林

  “我当护林员已超过30年,父母曾是林场的老员工,他们从小就告诫我保护好这片森林,就是对子孙后代最大的负责,给我起名叫‘兴林’,也是想让我继续守护好这片森林。”陈兴林说,他的父母将一生献给甘堡国有林场,这份责任早已融入他的血液。

  在国有林场护林坚守30年的还有关岭自治县国有冒寨林场的护林员甘文平。



关岭自治县国有冒寨林场智慧林场监控系统

  “过去我们巡山靠两条腿,现在有了无人机和智能监控,效率提高了几十倍。”为了保护好这片山林,林场构建起“人防+技防”的立体防护体系,连续多年保持了“无大火灾”的纪录。

  在镇宁自治县国有白马林场,今年是护林员胡七林守护这片山林的第18个年头。“马上进入秋冬季森林高火险期,保护好树林就是我的责任,无论天气好坏我都坚持每天巡山。”胡七林说,当护林员近二十年,守护的片区从未发生重大山火,靠的就是心中坚守的责任。



镇宁自治县国有白马林场林区安全隐患排查

  全市有175位和陈兴林、甘文平、胡七林一样的国有林场护林人,他们的坚守,是安顺生态文明建设这场“接力赛”中不可或缺的一棒。

  近年来,我市国有林场不断落实林长制,加强森林抚育,增绿添绿,同时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防治减灾体系建设等工作。

  转换价值,实现绿富共赢

  守护绿水青山,既要久久为功、持续努力,也要积极探索、创新突破。

  停止砍伐后,林场如何生存?安顺国有林场在严格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初冬时节,在位于西秀区老落坡国有林场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5000亩黄柏林连绵起伏,郁郁葱葱,套种的200余亩头花蓼亦展现出勃勃生机。

  “我们引进公司利用林地种植中药材,实现国有林场生态和经济双收益。”老落坡国有林场场长徐卫忠介绍,近年来,林场坚持生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展林业发展空间,目前,林场内已发展金刺梨、茶、黄柏、林下中药材等经济林万余亩。



关岭自治县国有冒寨林场林下中药材基地

  在关岭自治县国有冒寨林场白水工区,天门冬、黄精、山慈菇等中药材同样长势喜人。

  据冒寨林场场长李萍介绍,林场经营总面积为1.05万亩,宜种宜养,林业资源丰富,目前正引进企业打造1000亩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关岭道地中药材。

  在镇宁自治县国有白马林场,采取“林场+企业+农户”的模式,引进3家企业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发展林下养鸡示范基地62亩,林下中药材黄精500亩,林下红托竹荪种植120余亩。



西秀区甘堡国有林场森林康养基地

  在西秀区甘堡国有林场,漫步于林场内的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上万亩连片的古树悠然吐绿,大大小小的木屋民宿隐藏在山林中。

  据贵州省瑞禄盈康养有限公司总经理苏二君介绍,借助甘堡国有林场良好的生态,该公司打造九龙山国际森林康养基地,推进森林康养与休闲旅游、研学教育的深度融合,直接带动周边群众500多人就业,辐射带动创业就业3000多人。



西秀区老落坡国有林场林下养鸡

  发展林下经济是安顺国有林场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生动实践。今年来,我市六大国有林场依托林场森林资源新增林下中药材种植项目5个、林下菌项目1个、林下鸡项目2个,涉及森林旅游、康养产业林场3个。

  “从单一的木材生产到多元化的林下经济,安顺国有林场已逐步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路径。”王胜富说,下一步,安顺将持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统筹好优先保护和高效利用两个关键环节,在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木材培育、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方面持续发力,力争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全面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水清 詹艳 李超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好安顺 incentive-icons
好安顺
中共安顺市委宣传部官方网易号
3655文章数 10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