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至今已近四年,战场形势始终处于拉锯状态。截至2025年11月19日,俄罗斯实际控制乌克兰约19.5%的领土,主要集中在顿巴斯地区和南部走廊。
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保持每周30-60平方公里的缓慢推进,但代价高昂,西方智库估算俄军累计阵亡与重伤已超80万。
西方援助虽未中断,却因库存见底和政治分歧而明显减弱,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已启动多项停火方案,核心内容包括冻结现有控制线、乌克兰中立化以及大幅削减军队规模。
中国始终坚持通过政治途径解决问题,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主权国家内政,呼吁尊重各方合理安全关切。
![]()
在这种背景下,所谓“俄罗斯扛不住”的说法更多是西方舆论战的一部分,实际情况是俄罗斯保留了大量成建制精锐,战争远未到决胜负的临界点。
俄罗斯武装力量中最具战斗力的五支部队,至今仍保持较高完整度,它们并非全部压上,而是轮换使用、作为战略预备队存在。
这五支部队分别是车臣共和国所属“阿赫马特”特种集群、第76近卫空降师、注册哥萨克军团、第58合成集团军以及近卫第一坦克集团军。
它们在不同历史阶段反复证明过价值,并在当前冲突中完成多次现代化改造,装备水平和作战经验都远超普通动员部队。
![]()
车臣“阿赫马特”集群是目前俄军突击能力最强的轻装力量之一,2025年总兵力约2万人,分成多个方向团,全部由车臣本地人组成,平均作战经验超过十年。
早期两次车臣战争时期,这支部队主要靠山地游击和近战肉搏生存,武器简陋、后勤依赖本地;如今每个营级单位都配属重狙击手组、电子战分队、无人机排以及T-90M坦克连,单兵普遍携带热成像仪和反无人机电枪。
2024年至2025年,它们在库尔斯克反击战和苏梅方向多次执行渗透任务,以小分队配合无人机群切断乌军旅级补给线,48小时内造成对方一个营建制丧失战斗力。
指挥体系高度集中,执行效率极高,2025年10月一次夜袭行动仅用27人伤亡就全歼乌军近一个营。
![]()
第76近卫空降师驻普斯科夫,是俄空降兵传统王牌,现有兵力约1.2万人。二战期间其前身参加斯大林格勒等会战,获50多名苏联英雄称号;2000年阿尔贡峡谷96人对2500人的阻击战至今是俄军教材。
2022-2023年该师在基辅、伊久姆、赫尔松方向损失超过40%,一度被迫补充老旧装备;2024年起全师换装BMD-4M空投战车、“莲花”自杀无人机和最新“衍射”反坦克导弹,2025年又列装滑翔制导机枪弹。
11月在波克罗夫斯克以两个营垂直登陆方式夺取乌军枢纽高地,直接导致对方后撤5公里。选拔标准仍保持百里挑一,年度淘汰率30%,训练强度全球最高。与二战只能伞降步兵相比,现在已具备全域快速反应能力,可在数小时内夺取桥梁、机场等关键节点。
![]()
注册哥萨克军团是俄军中最具主动性的志愿力量,2025年总兵力约4.5万,前线2.8万,主要来自库班、顿河、捷列克等地。
传统骑兵文化早已机械化,主力装备BMP-3步兵战车、T-90M坦克和“龙卷风-G”火箭炮。冲突爆发后哥萨克地区自发组织近30万志愿者,许多人自费购置装备。
2024年库班“狼群”志愿营在扎波罗热以摩托化集群连续穿插,72小时切断拉博蒂诺-韦尔博沃公路;2025年新组建的顿河装甲团列装T-90M突破型和“联盟-SV”校射无人机,单次齐射覆盖面积相当于二战一个骑兵师。
![]()
第58合成集团军是俄军规模最大、火力最强的野战集团军,编制7.2万人,装备680辆坦克、2200辆装甲车、近千门火炮以及120架固定翼与旋翼航空兵。
2008年格鲁吉亚冲突中,该集团军两小时完成战役展开,五天结束主要战斗;2022年马里乌波尔围歼战中首创“装甲+步兵+无人机”混编巷战模式,彻底破解北约训练的乌军防御套路。
2024-2025年在扎波罗热-赫尔松方向推进最稳健,2025年10月以“伊斯坎德尔-M”导弹压制乌军后方机场后,装甲集群一次性前推8公里。火力密度全球最高,单日炮火准备可覆盖400公顷。与2008年相比,已从轻型快速反应部队转型为重型合成化野战军团,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
![]()
近卫第一坦克集团军是俄军最现代化的重装集群,2016年重建,2025年满编约4.5万人,主力为三个坦克师加导弹旅。装备T-90M突破型、T-80BVM以及少量T-14,2025年11月在顿涅茨克方向以“钢铁洪流”方式一天推进11公里,创全年单日最大进展。
早期2022年哈尔科夫方向因指挥僵化损失较大,但2023-2024年完成指挥体系改革,旅级指挥官获得更大自主权,配合无人机校射后命中率提升60%。T-90M年产量已超300辆,集团军火力密度全球第一。
与苏联时期老式坦克洪流相比,现在强调信息化、网络中心战,单车生存能力大幅提高。
![]()
这五支部队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没有一次性满员投入,而是轮换使用,始终保持一个拳头待机状态。
车臣集群负责撕开口子,第76师垂直登陆,哥萨克军团穿插,第58集团军稳扎稳打,第一坦克集团军负责收割。
2025年它们列装的新装备数量惊人:T-90M总产量已超2000辆,伊斯坎德尔导弹旅全数字化,单兵反无人机系统普及率85%。
![]()
截至2025年,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形成半包围态势,乌军因弹药与人力短缺被迫收缩。美国推动的停火方案虽在讨论,但俄罗斯明确表示任何协议必须考虑地面现实。
朝鲜工程与战斗部队已协助修复工事,进一步释放俄军精锐用于进攻。俄罗斯外汇储备超6000亿美元,工业三班倒,经济保持正增长。
西方智库承认,俄罗斯在人力、火炮、滑翔炸弹产量上已建立压倒性优势。
![]()
战争远没有到“扛不住”的时候,真正决定性的底牌仍握在俄罗斯手里,一旦需要集中使用,战局完全可能在数周内发生巨变。
参考资料
媒体:制裁三个月,俄罗斯经济扛不住了? 澎湃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