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
![]()
01
本月重点关注
Monthly highlights
航空业碳中和目标加速推进,2025 年全球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产业进入规模化扩张阶段。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提出 2050 年净零排放目标,多国将 SAF 强制掺混比例纳入政策法规。2025 年全球SAF 产能预计突破 650 万吨,中国贡献率超 25%,以餐饮废油(UCO)和纤维素乙醇为主的技术路线占比达 60% 以上。
1
航空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
航空业对全球 GDP 的贡献为 3.5 万亿美元(占比 4.1%),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为 3%。但随着其他行业去碳化,到 2050 年,航空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或将达到 22%。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计,亚太地区将成为客运量增长最快的地区。
随着航空业未来的发展,其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绝对量和占比预计将不断增大。国际民航组织航空环境保护委员会 (ICAO's Committee on Aviat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AEP) 在其发布的国际民用航空二氧化碳减排长期理想目标 (LTAG) 可行性报告中,将其所做的航空业碳排放情景分析与 IPCC 的全球碳排放情景分析做了综合比较分析。根据 IPCC 的分析,从 2020 年到 2050 年,将全球温升限制在 1.5℃ 的累积剩余全球人为 CO2 排放量估计为 400Gt(概率为 67%),结合 CAEP 的分析,如果航空业不做出额外减排 努力(以 2018 年的情况为参照),那么国际航空将产生的累积碳排放约占总数的 7.0%,如果采取不同程度的努力,将可以减少到 3.1%-5.6% 的范围。对于 2℃ 的温升限制,剩余的允许碳排放量估计为 1150Gt(概率为 67%),不同情景下,国际航空所占比例分别为 2.4% 和 1.1%-2.0%.
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航空市场之一,航空业务整体处于持续增长阶段,其产生的碳排放也不断上升。与欧美等成熟市场以及其他新兴市场一样,中国航空业需要在业务增长的同时,应对降低碳排放的挑战。
2
航空业可以通过多种措施来减少碳排放
![]()
图片来源:Sedex & SSRC可持续发展资讯月刊2025.10
![]()
![]()
02
SSRC快评
Comments
全球 SAF 产业正经历从市场驱动向政策驱动的根本性转变。欧盟 ReFuelEU 航空法规要求 2025 年起实现 2% 的 SAF 掺混比例,并逐步提升至 2050 年的 70%。亚太地区政策势头强劲,日本于 2030 年达到 10% 的强制掺混目标,韩国从 2027 年开始实施 1% 的强制掺混,并计划到 2035 年提升至 10%。这一政策转向的核心逻辑在于,航空业作为 " 难减排 " 部门,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深度脱碳目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数据显示,尽管 2024 年全球 SAF 产量翻番至 100 万吨,但仍仅占全球航空燃料产量的 0.3%。航空业若要在 2025 年实现净零排放,65% 的减排将通过使用 SAF 来实现。政策强制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关键举措。
技术路线:UCO 与纤维素乙醇的主导地位
当前全球 82% 的 SAF 产能依赖植物油加氢处理(HEFA)技术,但受限于原料供应瓶颈。相比之下,以餐饮废油(UCO)和纤维素乙醇为代表的技术路线展现出更大潜力。UCO 作为原料具有显著优势:供应充足、成本相对较低、可持续性认证相对简单。纤维素乙醇技术虽然成本较高,但原料来源广泛,包括农业秸秆、林业废弃物等,不与粮食作物争地,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中国机遇:从追随者到引领者
中国具备成为 SAF 生产大国的所有要素:丰富的原料资源、成熟的技术基础、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政策支持。预计到 2050 年,中国的 SAF 需求量将达到 8600 万吨 / 年,占全球潜力的重要份额。中国企业在 HEFA 技术路线上已实现突破,同时在纤维素乙醇、酒精制喷气燃料(ATJ)等先进技术路线上积极布局。中石化等传统能源企业开始制定 SAF 发展战略,新兴生物燃料企业也在加速产能建设。
未来展望:重塑全球航空能源格局
SAF 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将深刻改变全球航空能源格局。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IATA) 分析为满足 2050 年航空业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需要,到 2030 年,全球 SAF 需求预计将超过 1800 万吨,到 2050 年超过 3 亿吨。对中国而言,SAF 产业提供了实现 "双碳 " 目标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中国有望在全球 SAF 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重塑全球航空能源新格局,也期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刘轶芳
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
![]()
![]()
![]()
03
Sedex快评
Comments
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提及的,航空业对全球 GDP 的贡献为 3.5 万亿美元(占比 4.1%),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为 3%。但随着其他行业去碳化,到 2050 年,航空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或将达到 22%。 而若用可持续航空燃料替代传统航煤,则可减少约 80% 的碳排放,SAF 被公认为是全球未来 30 年航空业最有效的减碳方案。因此,SAF 对于可持续发展和 ESG 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替代燃料,更是一项变革性的关键要素。
从发展趋势看,全球范围内,SAF 的发展正呈现出政策驱动、技术多元化与深度合作的特征 :
▪ 国家政策的强制性与激励性病句,比如,欧盟的 ReFuelEU Aviation 法规要求到 2030 年 SAF 掺混比例达 6%,美国则更多通过税收抵免等激励政策吸引投资。亚洲来看,日本、新加坡都已经制定了完成目标和项目补贴计划;
▪ 主流的 SAF 技术路线以来废弃油脂,但原料供给严重不足。因此,未来,SAF 势必要在技术路上有所突破,才能提升 SAF 的产量,满足未来航空业对于 SAF 的需求。现在,已经有许多科技和化工企业投入到研发下一代技术的队伍中来;
▪ SAF 供应链面临透明度不足以及供求关系不稳定的问题,未来,SAF 供应链的各利益相关方组成各种产业联盟及合作伙伴关系是大势所趋,这有助于 SAF 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道德性;
视线转回中国,作为全球航空业可持续转型的积极推动方之一,中国政府对 SAF 的应用和发展采取积极的态势:
▪ 目前已在北京大兴、成都双流等 4 座机场启动对国内航班 1% 的 SAF 常态化掺混加注,并计划将试点扩展至全国省会机场;
▪ 国家发改委明确将绿色甲醇和 SAF 生产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
▪ 成都东部新区发布了全国首个 SAF 产业专项政策,计划三年投入超 1 亿元,覆盖全产业链;
▪ 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联盟已于今年成立,首批成员达 57 家单位,旨在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总体来看,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意义远超其环境效益本身。它正在从一个被动的合规成本项,转变为企业主动追求的战略价值引擎。
对于国家和社会,它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和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抓手。对于企业,它是将 ESG 从一份报告融入核心业务、将气候风险转化为品牌优势、融资优势和创新优势的具体实践。
因此,拥抱 SAF 不再仅仅是一种更环保选择,更是企业在迈向低碳未来时,确保自身竞争力、合规性和持续运营许可的必然战略。
林宏浩
Sedex
![]()
![]()
![]()
策划 | SSRC国际部主任 许寅硕
审核 | 何召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