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录原本
在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中,谈话笔录包括谈话笔录、讯问笔录、询问笔录。谈话笔录是纪检监察机关办案人员与谈话对象谈话过程的文字记录,是记载谈话对象对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包括证言、供述、辩解和检举,是审查调查工作中重要的证据形式之一。一份合格的谈话笔录要“叙事清晰、要件齐备,逻辑严谨、繁简得当”,不仅能够准确定性案件,还要体现谈话对象的态度。下面结合工作实践和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谈话笔录的需把握以下五个核心要点。
紧扣构成要件
构成要件是指某种行为构成违纪违法所必需的主体、主观方面和客体、客观方面的总和,是认定违纪违法行为的核心标准之一。谈话笔录作为案件取证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必须紧紧围绕构成要件和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来制作。在实践中,要按照构成要件安排笔录的节奏和层次,依次分段描述,使笔录结构清晰,一目了然。但部分谈话对象可能做了较充足的“防御准备”,对违纪违法行为的关键环节轻描淡写,因此办案人员要熟练掌握违纪违法行为构成要件,制作笔录时层层推进,通过多角度深究细问贴合要件,逐步确定违纪违法事实。
![]()
谈话现场
还原事实过程
制作笔录的目的是为了还原违纪违法事实,谈话笔录需反映事实发生的全过程,对可间接印证事实的表述,即使非构成要件内容,也要录入以保证情节翔实、逻辑通顺。还原事实并非事无巨细记录和流水账,而是在构成要件框架内,对谈话对象原话整理加工、提炼概括,重点话语需原话记录,注重体现违纪违法行为本身及时间、地点、方式、对象、手段、危害结果等,全面直观反映全貌。在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甄别谈话对象因记忆有误或有意为之的不实情节。
反映真实态度
谈话对象形形色色,具有不同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和语言表达水平,一份好的谈话笔录应当如“画像”,字里行间描绘出对方形象,见笔录如见其人。办案人员在制作笔录时尽可能“用当事人的话讲当事人的事”“原语原话”,内容符合谈话对象语言风格、文化水平等,以此提升证据采信度。
紧盯关键疑点
初步完成谈话笔录后,要对照违纪违法行为涉及条文,再次梳理还原案情,对关键情节较真,对需特别说明的问题和可能疑点补充发问,力求排除合理怀疑,做到“足以解答所有疑点,让阅览笔录的人问无可问”。如某受贿案件中,行贿人交代2006年至2015年除2009年外每年给某领导送钱,办案人员需跟进发问:为何2006年开始送?2009年为何没送?2016年后为何不送?经查,2006年该领导开始分管行贿人相关业务,2009年领导出国未碰面,2016年领导退休。另一起案件中,行贿人承认2008年至2016年春节每年送钱,但某一年数额为17万元,与其他年份“整五整十”不同,办案人员及时发问后查明,该领导暗示看上一辆小轿车,行贿人计算车款和购置税后送钱。可见,补充发问既能填补笔录“漏洞”,又能丰富案情细节,提升真实性。
![]()
笔录签字确认
避免常见问题
在实践中还要注意,避免复制粘贴导致笔录格式雷同,同一类型多份笔录或多人描述同一件事时,应调整叙事手法体现不同谈话对象特点;注意行文规范,日期、数字表述一致,防止人员名字音同字不同及错别字;避免语法错误,保持语句通顺、表意清晰;注意笔录制作起始时间、谈话对象签字方式内容是否合规;对笔录中是否记录谈话对象就餐、如厕、休息、思考及情绪变化等情节,避免常见问题影响笔录质量,最后被排非证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