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山位于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谭家楼村以西,三峰并立,中间高两边低,从山的南边望去,像凤鸟试翼,又神似一仙翁安坐。往南正对宫山(莲花山),往北与凤凰山连接,在元代被视为凤凰山的一部分。
![]()
仙人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传安期生在此修炼成仙。安期生,原名郑安期,又名北极真人、千岁仙翁,秦时琅琊阜乡(今天山东诸城一带)人,是道教神仙。正史中有记载,比如《史记》载:“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安期生在道教中占有极重要地位。
![]()
《史记》
莱芜有许多安期生的传说和遗迹,如仙人洞、渡仙桥、仙人遗迹、仙溪、对仙门村、安仙村等等皆因其而得名。明《老君堂记》载:“安期真人,秦人也,隐居是邑凤凰峰下,修炼吐纳,遂以得仙。”
仙人山在唐代之前被称为安期峰。韩翃(约729年-788年,字君平,南阳人,唐代诗人)《唐安期先生祠记》:“先生……脱屣安期峰口,人之既知其出处耶。”
![]()
清《山东通志》
北宋《元丰九域志》载:“莱芜……有肃然山、安期山。”
![]()
北宋《元丰九域志》
《金史》载:“莱芜有肃然山、安期山。”
![]()
《金史》
《钦定大清一统志》载:“安期山在莱芜县南二十里。金史地理志:莱芜有安期山。旧志:相传安期生修炼于此。上有安期真人观,有唐、宋、元人三碑。”
![]()
《钦定大清一统志》
明嘉靖《莱芜县志》:“仙人山在县南二十里,上有安期生修仙堂,今有化鹤冢。”
仙人山不算高,远看山体较为平缓,靠近主峰才发现周围多悬崖绝壁,险峻异常。从谭家楼村往西,经过莲花河上一座桥,从东面山脊出发,沿着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路可直达主峰,多半是在幽静的苍松翠柏中穿行。
山上有古代修建的山寨,乃御敌避险之所。寨墙保存相对完好,残存部分寨门、瞭望哨、石屋。寨墙沿悬崖而建,墙外就是万丈深渊,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寨门遗迹
![]()
寨墙
![]()
寨墙
仙人山是莱芜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山上人文古迹众多。山顶原有供奉安期生的祠堂。唐韩翃碑文中称之为“安期先生祠”;元大德五年(1301年)重修时有“重修安期真人祠记”碑,“凤凰之山,有古仙人堂,父老相传,以为真人安期生也”;明嘉靖《莱芜县志》:“仙人堂,在县南二十里,安期生修炼于此,有唐、宋、元三碑记。国初,废为娘娘庙。嘉靖二十六年知县陈甘雨更塑其像,有《复仙人堂记》记其事。”
如今,仙人堂只剩部分石墙等少许遗迹。明代还建有仙丘化鹤垄、宝墨亭、华表等,已废。今山顶有纪念明代嘉靖莱芜县令陈甘雨的陈公祠,陈公祠西有陈甘雨儿子、女儿的墓穴。
![]()
仙人堂遗址
仙人山上现存明代“复仙人堂记”碑、“述僧问解”碑、“故黎四公子之墓”碑及清代“创修仙人堂记”碑等6块较为完整的石碑,还有残缺不全的石碑若干。
![]()
“复仙人堂记”碑
![]()
“创修仙人堂记”碑
![]()
“故黎四公子之墓”碑
其中“述僧问解”碑以过客与僧人相互问答的形式,借用焦山瘗鹤与季札葬子的故事,寄托了陈甘雨葬子的哀思和欣慰。
![]()
“述僧问解”碑
另有元大德五年“重修安期真人祠记”碑,不仅记述了安期生修行和重修安期真人祠的过程,还记述了元代在莱芜设立铁冶都提举司(秩正四品),每年九月起炉冶铁前祭祀安期生的盛况,对研究我国古代铁冶具有极重要的价值,已由莱芜博物馆收藏。
![]()
重修安期真人祠记拓片
仙人山东南山腰,有一天然石洞,名“窟鹤巢”,即仙人洞。洞上危岩耸立,古柏破壁而生,相传为安期生采药时居住的地方,雪蓑也在此修道,也称雪蓑洞。
![]()
仙人洞
![]()
仙人洞壁石刻
仙人山上有众多明代摩崖石刻,更为仙人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陈甘雨在此留下了“只此是山”“宫山一览”“第一山”“爱山石”等石刻,其中“第一山”写得气势磅礴又洒脱,笔力遒劲又流畅,可与泰安岱庙内北宋书画家米芾的“第一山”相媲美。
![]()
只此是山刻石
![]()
只此是山拓印
![]()
第一山刻石
雪蓑,本名苏洲,河南杞县人,明代书法家、诗人,生卒年不详,自号雪蓑子、雪蓑道人、五湖散人、三十六洞天牧鹤使者等等,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也在仙人山留下了诸多摩崖石刻,主要集中在东边山腰处,因古时白鹤常栖息于此,所以也叫白鹤岗。此处有“阳春台”“野客琴座”“雪蓑纶巾”“少渠公锦云岩”“奇石”等等石刻。
![]()
阳春台
![]()
野客琴座
![]()
雪蓑纶巾
![]()
少渠公锦云岩
另有“神在”二字刻在仙人山半山腰的悬崖绝壁上,在仙人洞的旁边,高4.7米,宽3.3米,是莱芜目前发现的最大石刻。“神在”二字取自《论语·八佾》中的“祭神如神在”,布局奇特,浑然一体,苍劲古朴,极富神韵,与仙人山相得益彰。
![]()
神在摩崖
![]()
神在
仙人山下曾建有汉武帝旧游坊,明嘉靖《莱芜县志》:“汉武帝游观海上,求安期生于宫山,近访此事,立坊在仙人山左趾。”清康熙《莱芜县志》:“汉武旧游坊在仙人山左趾。”惜乎今已荡然无存。
![]()
明嘉靖《莱芜县志》
仙人山的历史和文化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游览凭吊。如明代谭性教诗:“一径愁天险,孤峰倒夕曛。屐声响细石,树色破重云。……岂有仙人迹,空留汉仗名。同来方外客,吊古重含情。”明代黄元忠有诗赞曰:“昔人羽化有名台,怀抱千年得好开。高殿群峰皆俯视,秋空一鹗独飞来。”
![]()
康熙《莱芜县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