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世界将在一两代人内实现“百岁健康”

0
分享至

本报记者 杨沙沙 杨舒宇

‍ 编者的话: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将生物制造与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并列为六大未来产业。近十年来,中国从过去以仿制药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步转向以创新药为核心的研发模式,引起全球市场前所未有的关注。华大集团CEO尹烨长期活跃在生物医学科普领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他用通俗的语言从生物制造本身讲起,延伸到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竞争,在他看来万物皆是“生物制造”。而面对发达国家领先的技术优势、多变的地缘政治等诸多困难,尹烨表示要相信“中国在1到100的本事全球最强,从0到1的原始创新正在快速赶上,而且下一代人会更优秀”。

生物制造产业前景不可估量

环球时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生物制造作为未来产业正式提出。您怎么理解生物制造在中国产业板块中的地位?

尹烨:生物制造领域中有很多“奇迹”在发生。最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一家生物科技企业禾元生物,核心技术是“稻米造血”。据介绍,一棵水稻就可以产出人类血浆中的重要成分“人血清白蛋白”,有望解决我国人血清白蛋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就是生物制造的魅力。

以基因编辑技术为例,它可以治疗人类的传染病、遗传病。以前遗传病很难根治,但今天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体内基因编辑,将错误基因改好。这其实就是生物制造的力量——它将我们看不到的细胞、基因深处的物质,变成可控的技术,将直接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近期很多中国拥有该技术的初创企业此类在研药物,都已经取得非常好的一期甚至二期临床试验效果。

生物制造有很多应用场景,比如,通过生物技术降解塑料,通过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生产医美行业使用的透明质酸(也叫玻尿酸)。严格意义上讲,地球可以被视为生物制造的产物。今天,利用生物制造的智慧来靶向性地生产我们所需要的物质,其产业前景不可估量,未来大有可为。

环球时报: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提前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要求。在G20国家中,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排在第十。从医学角度讲,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未来稳步提升,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尹烨:中国医学界从以前提倡“以治疗为中心”逐渐转化为“以预防为中心”,进而“以健康为中心”。我们现在都希望活得长、病得晚、走得安,如果一个人预期寿命是100岁,其中有30年都处于不健康状态,生活质量可想而知,经济负担也会加重。

从医学角度讲,一个人一生就这么几个“拦路虎”:传染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可知,控制传染病,让全球人均预期寿命突破60岁;降低恶性肿瘤发生率,推动人均预期寿命迈向了70岁;管理好代谢性疾病,人均预期寿命可进一步延长至80岁;而阿尔茨海默病这类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正是当前制约人均预期寿命向90岁、百岁突破的核心瓶颈。但我相信,若技术迭代与普及速度能持续,“百岁健康”的目标一两代人之内就会实现。

环球时报: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 凯利(KK)日前在接受我们专访时,非常看好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他提出,AI推动生命科学发展或许将使人类实现“百岁人生”甚至“某种程度永生”,这其中基因测序的价值非常重要。如果每个人都了解自己患上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对于预防疾病至关重要,而中国未来有可能实现全民基因测序。对此您怎么判断?

尹烨:如果全民都能做基因检测,包括罕见病筛查等,将能极大程度预防疾病。比如说40岁以上群体,要定期进行“三高”等代谢性疾病的筛查,而像阿尔茨海默这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若能及早筛查、及早干预,将为国家省下非常大的一笔医疗支出。这些账从现在开始就要提前算。

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这种疾病早中期还有办法干预的,但到了中期以后办法就很少了。虽然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筛查方式,但多数价格昂贵,筛查方式复杂。如果全民普及,一定要将成本降到老百姓能负担得了的程度。比如筛查唐氏综合征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最开始在中国上市时,价格在六七千元人民币,但现在,部分地区价格已经降到300多元。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一定会倒逼模式创新,中国生物医药也能在全球范围内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环球时报: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新兴生物技术国家安全委员会今年4月向美国会提交了一份长达215页的报告,称“中国正在迅速崛起,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主导者”。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生物技术领域实力究竟如何?

尹烨:目前做得最好的毫无疑问是中美,此外欧洲、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各有各的特色,中国在绝大部分领域都处于第一梯队,或者处于“保二争一”的水平。在科学前瞻性突破上,美国有非常多引领性的构想。但从技术创新应用、产业转化角度看,特别是涉及工程技术制造领域,这是中国的强项,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确实做出大量原创性成果,并且还叠加极强的“性价比”优势,未来中国也将有非常多机会。

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中美前后脚上市的同一类干细胞药物,上市时间仅差两周,但价格差了70倍,美国定价高达1100多万元人民币。我听后瞠目结舌,美国人均GDP比中国高,但能高出70倍吗?这种定价的药品,“可及性”究竟在哪?我常常感到困惑。欧洲曾上市过一款治疗罕见病的药物,一剂1000万元人民币,最终只卖了一两剂就退市了。这是最大的失败:药都批了,但老百姓用不起。中国不干这种事。

环球时报:为什么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美差距不大?

尹烨:以芯片行业为例,美国有更先进的光刻机,好比手持一把锋利的“精工刀”,能轻松切割出3纳米、2纳米的精密芯片;而我们暂时没有同等级的工具,自然难以达到对方的精细度。不过我相信,中国在芯片工具上的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而在生物制造领域,中美差距不大的核心原因在于:双方使用的底层工具是相同的,我们都在用“细胞”作为反应器。对于光刻技术,它是“白箱”( 系统内部结构完全已知——编者注)无解,即便我把所有图纸给你,你没有精密的工业母机也造不出来。在生命科学领域,细胞像一个“灰箱”(部分结构已知——编者注)可用,我们谁都无法完全理解细胞内部最根本的运行机制,但只要给出特定的输入,就能观测到相应的输出。在这方面,中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我看来,中国生物医药的崛起,是在使用同等工具的前提下,叠加了我们两大核心优势:一是庞大的“工程师红利”,二是“不惧竞争”的文化特质。我们总是抱着“为什么我们不行,再拼一下,再坚持一下”的心态,把药物、医疗器械不仅做得更好,性价比也更高。同时,中国庞大的临床试验人口基数也为研发提供了独特优势。

环球时报:美国新版《生物安全法案》近日以“搭车”2026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的方式,获得参议院多数票表决通过。消息迅速引发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震荡,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或面临新一轮挑战。您怎么判断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出海前景?

尹烨:地球有80多亿人口,如果光想吃利润曲线,吃那口最甜的西瓜尖,只瞄准购买力最强的发达国家,但不知道非洲、拉美、东盟的百姓需不需要这种技术,就有可能失去更大的市场。

与其担心部分国家市场不让我们进去,倒不如想想我们还能帮谁。我们可以帮卢旺达女性做子宫颈癌筛查,把能够“一次种植,多年收获”的多年生稻送到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让技术惠及更多需要它的市场。

在前沿科技,特别是生命科学领域,我们需要将眼光放长远,道法自然——生命凭什么能做到,我们怎么不能?蜘蛛丝不用高温高压,为什么韧度还这么强?要多想想这样的问题,从自然当中去汲取智慧,再反馈给全球,实现我们与世界的和谐共处。

“中国一定会成为全世界生物治疗中心”
环球时报: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企巨额“出海”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交易频现,被外媒形容为中国生物科技正迎来“DeepSeek时刻”。未来,中国创新药是否会更多在国内开花结果?

尹烨: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我们的国际化路径就不单是“出海”BD,而是出现大量的“License-out”(对外授权),也就是把我们自主研发的技术或产品,授权给国外大型药厂。预计今年这个趋势较去年会翻番。

与此同时,国内医药行业正在经历一个“淘汰”过程,主动舍弃落后产能,把省下来的资源和资金留给真正的创新药,鼓励它们以更好的方式快速突破。我坚信,让中国人用得上、用得起最先进的创新药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最关键的一个信号是,国务院令第818号《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已正式出台,这个条例将于明年5月1日正式实施。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行业利好,可以肯定地讲,中国一定会成为全世界生物治疗中心。

环球时报:“十五五”期间,生物制造会在哪些方向取得比较重大的进展?

尹烨:我比较看好四个领域。第一,生物医药与高端器械会全面突破。中国在高端医疗器械上进步巨大,以前的CT、磁共振依赖进口,现在国产设备已经成为主流。包括华大的测序仪在内,很多生命科学设备都换成国产,而且我们正在从底层技术开始引领。

第二,农业领域大有可为。通过更好的育种技术,我们在作物的品质、产量、抗逆性,甚至培育多年生性状上都看到了很好的苗头。比如,在沙漠里做农业已经成为现实,通过沙漠改造、选育适合作物,并大量使用微生物菌剂替代化肥,这在水稻、大豆种植上都取得了成功。

第三,生物材料将迎来爆发。我们将通过生物质(泛指自然界中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或由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有机物质——编者注)来替代传统化工生产的高能耗、难降解材料。随着化石能源成本上升和“双碳”压力加大,生物制造的成本优势会逐渐显现,最终在某个节点实现大规模替代。

‍第四,海洋将成为生物制造的“新蓝海”。一方面,海洋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病毒是重要的知识来源和基因资源;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养殖鱼类、贝类。比如,牡蛎本身就能固碳,不需要像伺候牛羊一样去管海里的鱼和其他水产,只要不过度捕捞,海洋就能以它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关键在于研究透它的规律,选育好品种,设计好养殖方式。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司令员政委都牺牲!吕正操:此战后,中央取消了政委的最后决定权

司令员政委都牺牲!吕正操:此战后,中央取消了政委的最后决定权

历史龙元阁
2025-11-19 15:15:03
克努佩尔生涯前15场比赛命中50记三分 创NBA历史最快纪录

克努佩尔生涯前15场比赛命中50记三分 创NBA历史最快纪录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20 18:35:02
全运会男子10000米:蒋发坤冲线后被判成绩无效,山东队唐浩然夺冠

全运会男子10000米:蒋发坤冲线后被判成绩无效,山东队唐浩然夺冠

懂球帝
2025-11-20 14:38:19
深圳模特比赛争议后续:冠军一身赘肉年纪大,主办方发声却翻车

深圳模特比赛争议后续:冠军一身赘肉年纪大,主办方发声却翻车

深析古今
2025-11-19 13:26:48
三盘大战摘金!吴易昺2-1险胜商竣程,首夺全运会男单冠军

三盘大战摘金!吴易昺2-1险胜商竣程,首夺全运会男单冠军

全景体育V
2025-11-20 12:16:30
周杰伦发文:我觉得有点受够了

周杰伦发文:我觉得有点受够了

TVB的四小花
2025-11-19 12:54:26
全运会最新金牌榜:4队破100奖牌,山东50金霸榜,广东重返第二

全运会最新金牌榜:4队破100奖牌,山东50金霸榜,广东重返第二

知轩体育
2025-11-20 11:10:58
破产后,王中磊搬新家还住别墅,院子稀稀拉拉,老婆叹回不到以前

破产后,王中磊搬新家还住别墅,院子稀稀拉拉,老婆叹回不到以前

阿讯说天下
2025-11-16 15:01:59
新Model Y,简直了

新Model Y,简直了

放毒
2025-11-19 16:49:47
媒体:60岁男子猥亵女童一审获刑两年,母亲称检方已抗诉

媒体:60岁男子猥亵女童一审获刑两年,母亲称检方已抗诉

澎湃新闻
2025-11-19 17:49:06
太恶劣!上海数名蔚来车主同时被坑惨!消费者寒心

太恶劣!上海数名蔚来车主同时被坑惨!消费者寒心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9 21:52:06
我被委任县委书记,回老家暗访,被老同学和他的财政局长姐夫看轻

我被委任县委书记,回老家暗访,被老同学和他的财政局长姐夫看轻

故事那点事
2025-11-10 11:20:02
左宗棠60岁抬棺西征,见孩童在井边玩泥巴,他下令:把这口井填了

左宗棠60岁抬棺西征,见孩童在井边玩泥巴,他下令:把这口井填了

不易一字
2025-11-18 14:27:05
狗咬人案再曝细节:事发厨房一角曝光,姐姐一条信息救了全家

狗咬人案再曝细节:事发厨房一角曝光,姐姐一条信息救了全家

花小猫的美食日常
2025-11-19 05:46:10
热搜爆了!胡彦斌易梦玲马尔代夫拥吻 16岁年龄差跨界恋情引热议

热搜爆了!胡彦斌易梦玲马尔代夫拥吻 16岁年龄差跨界恋情引热议

行者聊官
2025-11-20 09:04:39
琉球不属日本!50年代琉球老照片:街头到处是中文,琉球女孩漂亮

琉球不属日本!50年代琉球老照片:街头到处是中文,琉球女孩漂亮

生活新鲜市
2025-11-19 00:35:05
福建47岁蓝天救援队队长意外去世 离世前一天还执行救援任务

福建47岁蓝天救援队队长意外去世 离世前一天还执行救援任务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2025-11-20 08:26:05
两次拒绝黎明,无视钟汉良示爱,被折磨20年后55岁的她憔悴成大妈

两次拒绝黎明,无视钟汉良示爱,被折磨20年后55岁的她憔悴成大妈

可乐谈情感
2025-11-16 06:10:41
乔·约翰逊认为库里和勇士不找杜兰特当大腿,詹姆斯会多2个冠军!

乔·约翰逊认为库里和勇士不找杜兰特当大腿,詹姆斯会多2个冠军!

氧气是个地铁
2025-11-20 18:23:29
王馨平本就好看,加上爱运动,50多岁了看起来还那么有魅力

王馨平本就好看,加上爱运动,50多岁了看起来还那么有魅力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1-18 13:36:22
2025-11-20 18:48:49
环球时报国际 incentive-icons
环球时报国际
由《环球时报》社有限公司运营,以优质内容资源为依托,报道多元世界,解读复杂中国。
48999文章数 32978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英伟达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

头条要闻

男子开奥迪上班被婚车车队当成头车 7台奥迪跟到工厂

头条要闻

男子开奥迪上班被婚车车队当成头车 7台奥迪跟到工厂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的每一任都是大美女

财经要闻

霸王茶姬创始人将与“光伏女神”结婚

汽车要闻

换购价15.98万起 广汽丰田全新威兰达上市

态度原创

教育
房产
时尚
本地
公开课

教育要闻

英语听力的压迫感!

房产要闻

超95亿!三亚巨量资产,突然甩出!

这四组绝美的冬季配色,很“暖”!

本地新闻

卖力整活儿的大湾鸡,靠疯癫成了新顶流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