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去医院时千万别做这几种检查,不仅没有好处,还会产生这些影响

0
分享至



"王阿姨,今年刚满55岁,最近总觉得自己身体有些小毛病。

每次去医院,她都会主动要求医生‘多做几项检查’,以为‘多查才放心’。上周她又一次满怀担忧地进了体检中心,结果看到一份长长的检查建议单,心里踏实没多久,却发现很多项目根本不知道有啥用。

同伴在一边提醒:“有些检查,做多了反而不好!”王阿姨一愣,心生疑惑:不是越多越好吗?但第二天,她和老伴聚会时,李叔叔却因为做了一项用不上的特殊筛查,不仅多花了好几百,还白白受了一番辐射。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也在想——去医院,有些检查真的能不做就不做吗?是不是查得越细致越健康?

事实上,大量数据显示,中老年人在常规体检和就诊时,“过度检查”现象正越来越普遍。背后不仅是信息不对称,一些无谓的检查,很可能带来经济、身体“双重负担”。那些“查无实用意义”的项目,究竟有多大危害?哪些常见误区你容易踩中?

你是否曾有这样的经历:医生一开口,一长串化验单、影像单拿在手,感觉做了才安心?

但权威医学共识早已指出,检查与诊治要“因人而异、按需而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一项调查发现,中老年人在非必要情况下进行多项筛查的比例高达38%,而其中20%以上的特殊检查并未真正改变诊疗结论。



比如,PET-CT这种昂贵高精尖设备,并非普通人群体检必需品。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指导建议也强调,放射性检查(如CT、X射线)在无相关症状、医生不建议的情况下,频繁执行是不推荐的,过度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有些血液筛查、基因检测,虽然听上去高大上,但实际仅限特定家族遗传病、高危人群。滥用不仅没有帮助,还可能引发假阳性焦虑,陷入“反复复查、盲目治疗”的循环。

首先要提醒,过度体检真正的负面影响,往往被大家低估了。归纳权威研究与临床数据,频繁做不必要的检查,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部分影像检查涉及较高的辐射剂量,如一次CT相当于200次普通胸片,有研究发现,频繁短期重复检查可导致放射性累积风险上升约18%,影响机体细胞健康,尤其中老年人本身体质较弱,长期下去增加癌症发生概率。

心理负担升高

“假阳性”问题常困扰着体检者。例如,早筛项目检测“异常”,但其实无病。医学数据显示,在某三甲医院针对普通人群的肿瘤标志物检查中,出现“无真实疾病阳性结果”的比例高达22.4%。这样的“错误警报”,往往让人焦虑失眠,反复奔波复查,经济负担也倍增。

经济损失与时间浪费

很多自费项目价格不菲,如部分基因检测、PET-CT或全身无指征MRI,每项动辄数百上千元,却极少对健康结局产生实际作用。数据显示,超过35%的受访者因“套餐推荐”被动接受非必要检查,年均增加医疗支出1950元以上。更有不少人因此请假、奔波,白白浪费时间精力。

医疗资源被挤占

无必要的重复查验,会占用医院设备和人力资源,有研究指出,大型城市医疗系统中约有15%的机器使用时间被“无指征体检”占去,影响需要真正诊治的危重患者就医机会。



那么,普通人如何辨别哪些项目该查,哪些可省?中华医学会健康体检学分会等权威建议,中老年人在接受检查时应重点做到:

主动与医生沟通,遵循“有症状查、有家族史查”原则

不是越齐全越好,应结合既往病史、症状做个性化选择。如无特殊遗传背景,不必定期做基因筛查;没有呼吸道慢性病史,胸部CT无需每年都做。

理解高危人群筛查范围,按需定制

如长期抽烟、家族有肿瘤史,筛查胸部肿瘤有意义;否则不建议常规PET-CT。妇女乳腺癌筛查也要结合年龄、风险分层,避免过早、过频开启。

拒绝“花哨套餐”,警惕推销式增项

不盲目追求体检套餐齐全,应结合病情,反复出现的“升级检测”谨慎对待。常规项目如血压、血脂、血糖、基础肝肾和B超即可覆盖大部分健康监测需求。



按医生建议复查,不自行“加码”

自查无依据的肿瘤标志物、全身功能检测多为“商业性筛查”,被世界权威机构多次提醒低值甚至干扰诊疗。如被查出异常,应冷静评估专业医生建议。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高中学历的骗子竟骗成了大学博导?江苏科技大学的瓜

高中学历的骗子竟骗成了大学博导?江苏科技大学的瓜

笔杆论道
2025-11-18 08:27:03
相关方确认:日本进口片,暂缓上映

相关方确认:日本进口片,暂缓上映

新京报
2025-11-18 00:00:45
日本高官离京前,中方收抗议通知,美国已介入,高市在等友邦帮忙

日本高官离京前,中方收抗议通知,美国已介入,高市在等友邦帮忙

时时有聊
2025-11-18 15:14:19
黄锦燊累了,撇下赵雅芝自己先走了!79岁黄锦燊,一点都不合格!

黄锦燊累了,撇下赵雅芝自己先走了!79岁黄锦燊,一点都不合格!

小娱乐悠悠
2025-11-18 09:53:35
刚刚,日本政坛传来最新消息,高市早苗又闯大祸:开响反华第二枪

刚刚,日本政坛传来最新消息,高市早苗又闯大祸:开响反华第二枪

小lu侃侃而谈
2025-11-18 19:25:22
甲流杀疯了!中年扛5天丢命,医生喊停3种饭,做好2件事能救命

甲流杀疯了!中年扛5天丢命,医生喊停3种饭,做好2件事能救命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1-18 07:03:47
“行走的50万!”老师讲抗战被家长举报:我女儿可是中日混血!

“行走的50万!”老师讲抗战被家长举报:我女儿可是中日混血!

妍妍教育日记
2025-11-17 18:04:10
赢麻了!现在全网最想哭的人估计是冷美人,30多天拿到30000多元

赢麻了!现在全网最想哭的人估计是冷美人,30多天拿到30000多元

火山诗话
2025-11-18 18:36:08
中组部:公职人员退休后未经批准经商(包括当律师)的,不再保留党政机关退休金等待遇

中组部:公职人员退休后未经批准经商(包括当律师)的,不再保留党政机关退休金等待遇

新浪财经
2025-11-18 12:46:38
最新民调出炉,国民党支持率飙升;郑丽文提“一国两区”,不简单

最新民调出炉,国民党支持率飙升;郑丽文提“一国两区”,不简单

时时有聊
2025-11-18 19:55:39
证监会出手!300730,被立案!

证监会出手!300730,被立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7 20:35:09
江苏科技大学博导郭某涉嫌学术造假、侵占国家科研经费等被带走调查,简历多处与事实不符,校方回应:已离职

江苏科技大学博导郭某涉嫌学术造假、侵占国家科研经费等被带走调查,简历多处与事实不符,校方回应:已离职

新浪财经
2025-11-18 20:21:02
里子面子都丢了,森林北公布体检结果,把汪峰的体面撕个粉碎

里子面子都丢了,森林北公布体检结果,把汪峰的体面撕个粉碎

鋭娱之乐
2025-11-18 12:44:19
解放军说出日本最悲惨的下场,中国不介意把日本变成主战场

解放军说出日本最悲惨的下场,中国不介意把日本变成主战场

孔孔说体育
2025-11-17 10:39:24
不会吧,连救市之作也要下架了?

不会吧,连救市之作也要下架了?

LOGO研究所
2025-11-18 09:34:14
日本外务省官员离开中国外交部

日本外务省官员离开中国外交部

财联社
2025-11-18 14:34:09
外卖为什么突然没单了

外卖为什么突然没单了

大嘴説
2025-11-17 11:29:20
U22中国0-0乌兹别克斯坦U22无缘冠军,汪士钦报复推人染红

U22中国0-0乌兹别克斯坦U22无缘冠军,汪士钦报复推人染红

懂球帝
2025-11-18 21:33:16
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被判死刑,中方回应

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被判死刑,中方回应

政知新媒体
2025-11-18 16:44:49
城里没工打,村里无地种,冬已至,但真正的寒冬还未来临……

城里没工打,村里无地种,冬已至,但真正的寒冬还未来临……

村里的月光
2025-11-18 14:38:14
2025-11-19 01:12:49
原来仙女不讲理
原来仙女不讲理
2024年来个机遇暴富
1516文章数 4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头条要闻

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被判死刑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被判死刑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艺术
时尚
教育
本地
家居

艺术要闻

优雅浪漫的绘画,美到让人想直接住进去!

秋天穿衣暂时没灵感?赶紧看看这27套穿搭,舒适自然又大方

教育要闻

TTS新传论文带读:是什么样伟大的前程,值得我们把四季都错过...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家居要闻

彰显奢华 意式经典风格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