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点甜甜的柿子,好像是一年中最有秋天味道的仪式感了。每到这个时候,路边摊、菜市场、超市货架,全是红彤彤、软糯糯、看着就馋人的柿子。有些人甚至管不住嘴,一次吃好几个才过瘾。但真有不少人就是因为“嘴太快”,没吃对,最后跑去医院排队检查肚子。别以为这是小题大做,吃柿子这事真没那么简单,很多医生一看到柿子季来临,都下意识想提醒一句:这玩意,好吃,但也有讲究。
![]()
其实,柿子虽然味道香甜,但它背后的“风险指数”不少。不说别的,光是“胃柿石”这个词,就能让不少老胃病患者闻风色变。
这是一种结块成团的硬块,通常由柿子中的鞣酸、果胶与胃酸发生反应形成。尤其是空腹大量食用未熟透的柿子时,胃柿石的发生率会显著升高。
这并不是虚惊一场的吓唬,很多医学期刊都曾记录过这类病例。医生一般都建议,吃柿子得看时机、看熟度、看个体体质,不是谁都能敞开了吃的。
而说到“会挑”,绝对是吃柿子最该学会的第一步。不少人喜欢买那种看起来外表光鲜的“硬柿子”,结果吃到嘴里又涩又苦。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未完全脱涩”的柿子。
柿子中的鞣酸含量高,尤其是还没成熟透的硬柿子,鞣酸更多。不少人会因为买到涩柿子失望,但更糟的是,这类柿子会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适。
判断柿子是否熟透,其实有技巧。软糯的、表皮有些微裂、颜色通透的柿子,一般更安全更好吃,而硬得像石头一样的,多半还没“熟”。
![]()
很多人觉得,只要甜了、软了,就万事大吉,但其实“会吃”比“会挑”更重要。有人上来就能吃五六个,觉得反正是水果,没事。可胃不是铁打的,柿子又不属于普通水果。
它的糖分非常高,一百克柿子大概就有13克糖,比苹果、梨都高得多。血糖控制不好的人,一下子吃多了柿子,血糖波动会非常大。
此外,柿子中还有较多的可溶性单宁物质,这类成分在胃酸作用下,会和蛋白质凝结形成沉淀,空腹吃很容易增加胃石风险。老年人、胃动力差的人、本来就有慢性胃病的,风险更高。
有些人吃柿子还喜欢搭配高蛋白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甚至和螃蟹一块吃。其实这并不合适。柿子里的鞣酸和这些高蛋白食物容易结合,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一些医生指出,吃完海鲜或牛奶后,至少要间隔两小时再吃柿子,不然容易“犯堵”,轻则消化不良,重则肠胃不适。特别是儿童和老人,胃肠屏障功能本来就没那么强,更不能随便乱搭配。
![]()
而除了吃的时间和搭配,吃的量也很重要。别看柿子个头不大,一次吃两三个,其实热量已经不低了。摄入过多糖分,会增加胰岛负担,诱发高血糖。
特别是对糖尿病人群,吃柿子就像踩钢丝绳,必须要克制。医生一般建议健康人一天吃一个中等大小的熟透柿子差不多就够了,别贪多。
尤其晚上,柿子属于寒性食物,夜里吃多了,容易刺激胃肠,影响睡眠质量。
很多人以为柿子买回家直接放着就行,但这其实也不对。买回家的柿子,尤其是那种带有点涩味的硬柿,如果不放软就吃,真的很伤胃。
正确的做法是放在常温下,让它自然软熟。如果实在等不及,也可以用密封袋装好放几粒苹果在一起催熟。
苹果释放的乙烯可以加快柿子的成熟速度,几天时间就能吃上软糯的柿子了。如果柿子已经熟透,短时间内又吃不完,可以冷藏保存,但千万别冷冻,冻过的柿子不仅口感差,还可能改变营养结构。
![]()
有研究表明,柿子中鞣酸含量较高,每百克中大概在150毫克左右。这种物质在遇到蛋白质后容易凝固,尤其在胃酸的作用下,会形成一种胶状的沉淀物。
如果摄入量过多,时间久了会形成胃石。在一项针对胃石病人的研究中,约有近八成患者存在长期大量摄入未熟透柿子的习惯。很多人吃柿子上瘾,结果反而被送去急诊,得不偿失。
除了胃石风险,柿子的高糖负担也不容小觑。有数据显示,一个中等大小的柿子含糖量在20克左右,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几乎是半天的糖分摄入极限了。
别小看这个数字,糖尿病人血糖波动大,一不小心就可能引起高血糖并发症。所以医生一般建议,这类人群吃柿子时最好在饭后、血糖稳定的时候,而且每次控制在半个到一个之间,不要空腹吃,更不能连吃多个。
其实,柿子不是不能吃,而是得吃得聪明、吃得巧。看上去红亮诱人、甜到心底的果子,不是每一颗都适合所有人。
尤其是脾胃虚寒、血糖控制差、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都要更加小心一些。有些人吃完柿子后感觉胃里胀胀的、没食欲,甚至还会出现便秘、嗳气等情况。那就要警惕是不是吃得不对了。每个人的肠胃情况不同,对柿子的接受度也不一样,不是看到别人吃就盲目效仿。
![]()
有一个现象特别有意思,很多人小时候吃柿子从来没出问题,长大后胃就开始抗议了。这其实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肠胃功能会随着年龄变化发生改变,年轻时候能接受的东西,年纪大了可能就吃不消了。
尤其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胃肠功能早早“提前报废”。这时候再吃柿子,风险自然就比年轻时高。
不能忽略的还有一个现象,有些人认为只要把柿子皮剥了,就不会涩了,其实不全对。鞣酸不仅存在于皮中,果肉中也有。
即使是熟透了的柿子,也不能排除鞣酸含量的影响。所以吃的时候,最好还是让柿子熟到非常软、果肉透明,几乎一捏就塌的那种,吃起来才最安全。
从食品卫生角度说,柿子虽然属于低风险水果,但在存放过程中也可能被污染。不少人买回家的柿子堆在角落几天,忘了放哪,结果长霉了还照样吃,这种行为真的要不得。
表面长霉说明已经有真菌繁殖,部分霉菌还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对肝脏有害。柿子表皮一旦破损、变质、发黑,就不建议继续食用,不然吃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
总之,柿子作为季节限定的美味,吃得对,确实是种享受,软糯香甜的口感也确实能抚慰人心。但如果吃得不当,不光影响肠胃,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并发症。掌握好挑、吃、存的基本原则,不贪多、不乱搭、不空腹,也许就能把这份秋天的甜蜜吃得安心又舒心。别再为了嘴巴的一时爽,把身体搞垮了。不是所有看起来无害的食物,都真的没有门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