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征之时,红军因为伤亡过大,很多部队的番号、编制都出现过变动,就连中央红军整体都曾被改编为陕甘支队。
由于草地分兵后的匆忙北上,原红五军团、红九军团都被留在了右路军中,中央机关身边只剩下原红一军团、红三军团,人数在7000左右。
如此背景下,教员于俄界会议提出应缩编部队、充实战斗人员,得到了一致同意,随即红一方面军改为陕甘支队,原红一军团改为第一纵队,原红三军团改为第二纵队,共十个大队。
此时的大队级别已很高,大队长能活到1955年授衔的起码都是上将。不过也可惜,有几位大队长都牺牲在了革命胜利之前,让人唏嘘不已。
![]()
一、第一纵队下辖6个大队
客观来讲,原红一军团实力比红三军团要稍强、人员也更多,因此改编之际,大队数量要多出两个。
一纵第一大队的大队长是杨得志,他从1928年湘南起义开始加入革命队伍,立下过赫赫战功。
长征路上他担任红1师1团团长,率部多次为大军打开生路,比如著名的强渡大渡河就是出自红1团,杨得志彼时正在岸边指挥。
作为“三杨”的老大哥,杨得志综合能力很强,后来他接连在八路军115师、晋冀鲁豫、晋察冀、华北、志愿军建制下战斗过。
林总、聂帅、刘帅、邓公、彭老总等几位性格不同的首长对他评价都很高,这在全军当中都属少见。1955年,杨得志被授予上将军衔。
![]()
第二大队大队长是李英华,有的资料记录原红1师2团团长龙振文是二大队首任大队长,李英华继任。
但龙振文1935年8月15日在阿坝州黑水县牺牲,全团冒雨为他举行了追悼会,这个时间俄界会议(9月12日)都还没有召开。
可惜的是,李英华牺牲也很早,同年10月21日在陕西吴起镇的战斗中牺牲,没能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第三大队大队长是黄上将,他的事迹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不用过多介绍,1955年的上将。
![]()
第四大队大队长是黄开湘,身高一米八的他作风十分彪悍,常用一把斧头跟敌肉搏,因而被称“斧头将军”。
长征湘江血战后他接替耿飚出任红4团团长,遵义会议时承担外围警卫,飞夺泸定桥、过草地时充当开路先锋。
可惜就在同年陕甘支队和陕北红军会师的第二天,他因病情严重,在高烧恍惚之间以为还在战斗,不幸开枪打中了自己而牺牲。他的搭档杨成武在回忆录中用了很大篇幅来怀念。
![]()
第五大队大队长是张振山,他本是西北军26路军中的一员,宁都起义后投身革命,因表现出色一路屡有升迁,担任过红5团团长。
陕北会师后中央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张振山调任特务团团长,参与了接下来东征的一系列战斗。可惜的是,他1937年于陕西保安牺牲在了敌人的飞机轰炸中。
第六大队大队长是朱水秋,他的经历就很遗憾,1926年进入叶挺独立团,参加过南昌起义、三河坝阻击、井冈山会师、历次反“围剿”、长征等等。
全面抗战爆发后,朱水秋担任过八路军总指挥部特务团(又称“朱德警卫团”)团长,深得朱老总信任。
本来他绝对是前途无量,但长期作战留下的病根让他难以工作,陕北又缺乏医疗条件,只好送到武汉协和医院治疗。
![]()
期间他的老乡、湘鄂赣特委负责人罗梓铭多次相邀,希望他能留在湘鄂赣地区领导武装工作,朱水秋想着在哪革命都是革命,就向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提出申请,得到同意后改任湘鄂赣特委军事部长。
奈何湘鄂赣已基本属于国统区,蒋介石不会允许治下有“钉子”,遂在1939年6月12日制造平江惨案,罗梓铭等干部不幸牺牲。
事发之日朱水秋正外出,因而躲过一劫,后他曾想回乡继续拉起队伍,奈何一直遭到国民党追捕,只好隐姓埋名生活在一个小山村。
直到1949年解放军南下才重新联系上组织,被安置为浏阳县武装部副部长。
![]()
二、第二纵队下辖4个大队
第十大队大队长是黄珍,湖北阳新人,大冶兵暴后加入彭老总率领的红5军,自此长期在红三军团战斗,担任过红10团团长。
他跟二大队大队长李英华一样,都在1935年年10月21日牺牲在吴起镇的战斗中,可见那一仗的惨烈。
十一大队大队长是邓国清,早年在旧军阀中任职,因犯刑事罪被捕入狱,红三军团攻打长沙时顺手将他救了出来,他干脆就投向红三军团。
客观来讲邓国清有一定能力,在苏区担任过红20师师长、红19师师长,第四次反“围剿”后,部队进行缩编,他改任红11团团长。
长征之时,他有两任搭档政委:张爱萍、王平,都是上将。如果邓国清一直坚定留在革命队伍,后来成就肯定也不会差。
![]()
但抵达陕北后,他感觉不适应北方的生活,又因感觉看不到希望,就从供给处拿了一百大洋偷偷回家了。
或许是“报复性消费”,一百大洋很快被邓国清挥霍光,正当他迷茫之际,听说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两党开始谈判的消息,马上就跑到南京去找参与谈判的叶剑英。
叶帅想到他并非叛变,且组织各方面都缺人,就批准他回延安,等学习后再安排工作。可没想到的是,他学习完成后被调去山东工作时,又一次跑了,这次直接叛变成军统特务。
这就没得法了,后来他在国民党阵营中也未得重用,还没混上一张去往台湾的船票,最终在建国后被处理。
![]()
十二大队大队长是谢嵩,早年就在湘军中,参与平江起义后一直在彭老总麾下,担任过江西军区赣县模范团团长、红三军团4师12团团长等职,到达陕北后更是出任过红29军军长。
全面抗战爆发后,谢嵩被安排去山西工作,出任游击第1路纵队司令员,可惜在1937年年底回延安汇报工作的途中遭遇重大车祸,1938年1月牺牲于陕西绥德。
十三大队大队长是陈赓,相信大家从上述番号变动中看得出来,大队其实就是团级建制,原先的红几团就被改编成了第几大队。陈赓本是干部团团长,为什么会成为十三大队大队长呢?
原因在于,红13团本就很特殊,之前就是红三军团的直属团。在彭老总升任陕甘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原红13团团长)升任第二纵队司令员后,陈赓来出任十三大队大队长就最合适了。
原先干部团是直属部队,现在的十三大队也是直属部队,陈赓与彭老总、周公等人关系还好、能力也强,舍他其谁啊。
![]()
十个大队长里,一位大将两位上将,五个牺牲,还有一叛变一归家,能活到1955年授衔的只有近三分之一。革命,真是大浪淘沙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