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润钊 本报通讯员 林依静
“我们网格有一家快递公司职工聚集厂区,初步了解是企业撤厂引起的劳动争议!”日前,一条紧急信息打破清晨的宁静,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工业园区第三片区网格长、厦门百霖净水科技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高燚华第一时间上报这一情况。
经了解,纠纷的起因是同安一家快递公司突然撤厂,在安置与补偿方案还没有和230名职工谈妥的情况下,企业便开始拆搬设备。一时间,许多职工聚集到厂区讨说法,网格员迅速向上反馈情况。
近年来,为应对工业园区劳动纠纷易发多发问题,同安区总工会以劳动关系复杂的工业园区为试点,从非公企业工会干部和劳动法律监督员中聘任热心工会事业的“明白人”担任网格信息员,将16平方公里园区划分为9个片区,区总配备3名常驻指导员和27名网格长联系园区里的270名网格员。这些“吹哨人”,在园区铺开一张工会法律维权服务网。
“网格吹哨、部门报到”
“补偿方案不合理,不同岗位应该是不同的补偿标准。”李晓华(化名)在这家快递公司工作了10多年,他情绪激动地表达了对企业的不满。
经了解,在前期协商中,这家企业曾提出按职工实际工龄发放经济补偿金的方案,但企业提出的方案里,补偿金的计算标准统一以每月4000元作为计算基数。这对于曾经每月月收入达到6500元的装卸工李晓华来说难以接受。同样对补偿方案提出质疑的,还有另外194名职工。
据悉,依托网格架构,同安区总成立以网格长和网格员为主要力量的信息员队伍,一方面协同社会组织为企业做规章制度“体检”和规范化指导,从源头发现问题风险,快速精准排除隐患;一方面发挥网格员一线触达职工优势,第一时间收集职工的意见和诉求,同安区总根据网格员排查上报的问题,及时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并推进调解。
为了化解这场矛盾,同安区总启动应急机制,网格工作领导小组迅速行动,一边派员在现场稳定职工情绪,一边实施“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动人社、住建、网信等多部门联络员共商解决方案。
多轮调解回归理性
之后的调解被引导到园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当天,同安区总组织企业代表、职工代表在基地的调解室里进行首轮协商。
“企业根本就没有谈的诚意,谈了也白谈!”“我们已经尽力给出所能给到的、最优的赔偿方案,不可能再退让!”协商一开场,双方代表便陷入僵局。
眼看双方面对面“谈不拢”,网格片区指导员叶海江和区总工会派出的调解员郭秀玲便决定采取“背对背”沟通策略:将企业方代表、职工方代表分别请进独立的沟通室,分头协商。叶海江负责安抚职工情绪,讲解调解在快速兑现权益、减少诉累方面的优势;郭秀玲则负责对企业方代表释法说理,分析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
渐渐地,协商的氛围从对立转向理性。企业方代表和以李晓华为代表的职工方在经过近30分钟的“背对背”调解后又坐回协商席。企业方率先释放诚意,将装卸员的补偿基数从4000元提高到了4500元。
“点对点”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正式调解过程中,针对职工工种不同、诉求不一的现实,郭秀玲采取逐一沟通、分类定案的方式进行调解,逐个厘清诉求、解释方案、消解分歧。
在工会网格机制作用的发挥下,劳动争议从仲裁程序前移至工会调解阶段,152名职工陆续与企业达成调解协议并拿到经济补偿。43名职工的经济补偿也在“调裁衔接”机制的跟进下全部得以解决。至此,一宗涉及近两百人的劳动争议终于在39天后圆满化解,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约530万元。
同安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园区网格员队伍破解了以往园区劳动关系复杂、管理机制不健全、队伍力量不足、维权响应不畅、服务不及时等问题,有助于打通劳动领域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提升工会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为让网格员明白怎么排查隐患、化解矛盾、应急处突,同安区总引入“示范点”“老带新”机制,通过定期办班、组织演练等方式,为网格员提供实战式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园区里的网格驿站、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职工之家等工会服务阵地,成为网格员团建交流的“打卡地”。
来源:工人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