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关注!厦门召开新闻发布会

0
分享至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全面展示厦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主要成效、特色亮点和经验做法,厦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10月21日起举办“厦门这五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今日,“厦门这五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举行,主题为:“十四五”时期厦门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商贸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成就。

市政府副市长林志成

市商务局局长陈颢颖

市国资委主任王良睦

厦门港口局局长任国岩

市文旅局副局长苏克

出席并介绍有关情况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上官军主持


市政府副市长林志成

介绍了“十四五”以来

厦门在推动商贸文旅多元融合发展

特别是商贸流通、双向投资、

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过去5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和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引领,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动力,推动商贸文旅多元融合发展,在商贸流通、双向投资、文化旅游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聚焦“双循环”

激活协同发展新动能

五年来,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不断巩固提升外循环层级,努力增强内循环动力,推动双循环在厦门对接联通、相互促进。

一是外循环韧性持续彰显。我们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连续两年获评全国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正向激励支持城市,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6915.8亿元增至2024年的9326.1亿元,年均增长7.8%。我们不断拓展贸易“朋友圈”,贸易伙伴已覆盖全球239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商品种类超6000个,实现“品类全覆盖、市场广辐射”。我们努力培育贸易新业态,跨境电商发展迅猛,汇聚近6000家优质企业,布局38个海外仓覆盖全球主要市场,“十四五”以来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超11倍,跨境电商综试区在全国综合排名中稳居第一档。我们持续扩大服务贸易规模,高质量完成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10项举措为全国首创。“十四五”以来服务贸易年均增速超20%。外贸已成为助推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二是内循环活力不断释放。我们加速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全市供应链相关企业超过2.3万家,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我们持续推动消费市场升级,引进SM三期、大悦城等标志性大型综合体,持续推动“岛内外一体化”商圈布局,打造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成61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便利店发展指数连续五年位居全国榜首。我们不断激活消费新动能,大力发展直播电商、首发经济等新型消费,建设酒类、燕窝等一批优质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培育好慷家政、小羽佳等一批服务消费领先品牌。“十四五”以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7.9%。内贸已成为支撑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

三是双循环通道更加顺畅。我们深入实施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推动内外贸标准衔接、互认,其中“多元化品牌培育”案例成功入选商务部内外贸一体化首批典型案例,为全国提供“厦门经验”。我们全力支持企业双向开拓市场,举办“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支持超700家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重点展会,成交金额近3亿美元,助力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我们倾力提供多渠道服务保障,设立总规模400亿元的供应链协作基金,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上线“外贸通”一站式服务平台,构筑“优品出海”“国货内销”双向通道。我们着力打造国际一流供应链企业,建发、国贸、象屿三大国企供应链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上下游企业数十万家,成为厦门“买全球、卖全球”的核心载体。


厦门港口。(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深耕“强平台”

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

五年来,我们始终扛起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使命担当,构筑开放平台,广开“大厦之门”,推动双向投资从“规模增长”向“量质并重”稳步迈进。

双向投资平台作用凸显。我们持续擦亮投洽会“金字招牌”,深入打造“投资中国”标志性展会和双向投资国际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展会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十四五”期间,投洽会累计吸引172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参会,达成近3500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超2.35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1.35倍。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向投洽会致贺信。我们将牢记嘱托、不负使命,把投洽会打造成为全球投资者深化务实合作的有效平台,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彰显更大价值。

双向投资渠道优化畅通。我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十四五”以来,全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7459家,较“十三五”增长25.4%。我们大力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市近1/4的进出口额、超1/4的税收收入,成为厦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积极拓展对外投资合作空间,推进“厦企出海”行动,设立百亿级服务企业出海子基金,建成21个海外综合服务工作站,服务超2000家次企业。“十四五”以来,新增境外投资项目822个,较“十三五”增长44.7%,厦门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持续增强。

入境旅游市场活力迸发。我们全力推动入境旅游市场“量质双升”,2024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30.72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倍,先后荣获“微博最具国际影响力入境城市”、“携程外国人最爱城市”前十。我们持续完善离境退税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离境退税门店113家、“即买即退”商店65家,离境退税业务销售额超1.41亿元,带动入境消费持续升温,厦门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不断提升。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现场。(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聚力“高品质”

谱写文旅发展新篇章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和“世界一流旅游休闲城市”为目标,推动文旅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成为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推力。

文旅产业规模与质量双提升。我们不断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十四五”以来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至784家,实现营业收入约2600亿元,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7.8%、17.5%。我们聚力做强旅游市场,成功入选全国十大“大美之城”“全国游客满意度十佳城市”。2024年接待游客1.2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11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28%、15.4%。我们多维整合优质文旅资源,优化重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整合文化、旅游、体育等资源组建厦门文旅集团,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文旅项目,助力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盛会与文艺创作双出彩。我们全力发展演艺经济,“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审批营业性演出12.6万余场次,特别是今年引进周杰伦、张学友等大型演唱会57场,吸引观众近96万人次,带动综合效益超90亿元,“拉着拉杆箱来厦看演出”成为厦门旅游新风尚。我们坚持“以节促产、以节促城”,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长期落地厦门,先后成功举办电视剧“飞天奖”、电视文艺“星光奖”及首届电视剧大会,全市影视企业达2600多家,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我们深入推进文艺院团改革,“十四五”期间,创排艺术精品获得省级以上艺术类奖项240项、全国性奖项26项,歌仔戏《侨批》等6部作品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彰显厦门文艺创作的实力与特色。

文旅产品与文化出海双优化。我们不断丰富优质产品供给,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2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3个。今年推出的“屿见闽南·时光幻境”火爆出圈,成为厦门新的网红旅游点。我们着力搭建“文化出海”新渠道,成功打造东南亚中国图书、拉美中国文化巡回展等国际文化交流平台,11个项目纳入国家“千帆出海”计划,文化出口基地考评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第一,厦门文化产品的国际传播力持续增强。


今年推出的“屿见闽南·时光幻境”火爆出圈。(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推动“深融合”

打造多元发展新优势

我们始终秉持系统集成的改革理念,积极促进文化、旅游、商务、会展、交通等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力求通过资源整合实现“1+1>2”的乘数效应,为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以交通网络为纽带,畅通商贸旅游通道。我们构建立体交通支撑体系,打造“海陆空铁邮”多式联运协调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4小时通达长三角、珠三角等全国主要经济圈,交通支撑作用持续强化。我们创新港航贸一体化模式,推行多式联运“一单制”,2024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225.47万标箱,连续8年突破千万标箱大关,港航贸协同发展水平稳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梯队。我们优化文旅交通服务网络,整合地铁、BRT、市内公交、轮渡、城际公交5种出行方式,实现“一码通乘”。开通12条文旅主题专线,串联161条常规公交线路与21个主要景区,游客出行便捷度与体验感显著提升。

以大型活动为切入点,构建融合消费生态。我们充分发挥重大展会效应,推动投洽会、石材展、文博会等大型展会与旅游消费、影视制作、文化创意等深度融合。“十四五”期间,全市会展业实现综合经济效益达1196.81亿元,年均增速约8.8%。我们持续拓展IP衍生消费,围绕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发影视主题文创产品、“电影+餐饮”联名套餐,联动重点商圈打造10个“活动主题消费街区”。我们创新推出“票根经济”,串联“吃住行游购娱”全消费链条,依托“乐游厦门”数字化平台实现“一张票根、全城畅享”,有效释放消费潜力。

以特色产品供给为抓手,深化多元跨界融合。我们打造文旅商融合产品,中山路引入30余家非遗体验店与网红餐饮,“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植入83项闽南非遗技艺,推出10条非遗旅游线路和6个非遗研学点。我们打造国际邮轮旅游目的地品牌,自2023年国际邮轮复航以来,累计接待邮轮69艘次、旅客21.8万人次,成为外籍邮轮入境热门城市。


今年国庆中秋期间,厦门文旅市场火爆。(本报记者 陈立新 摄)

百舸争流,扬帆谋远。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干字当头,以快争效,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努力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再立新功,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厦门力量!


会上

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

有答案了

Q

“十四五”期间,厦门正在加快培育创建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激发消费潜力、打造消费新场景等方面有哪些具体行动和亮点成果?

A


市商务局局长陈颢颖:感谢您的提问。围绕培育创建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厦门市多措并举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消费市场潜力不断释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2457.8亿元增至2024年3329.8亿元,年均增长7.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4和1.5个百分点。我们的新做法新成效主要有:

一是加强规划政策引导,营造消费新生态。加快打造多层次特色化区域商圈,构建起“3+12+N”城市商圈体系(即“3个市级商圈+12个区级商圈+N个特色商业功能区”),中山路入选全国示范步行街,引进海上世界、大悦城、SM三期等一批新兴商业综合体。聚焦群众关切,建成61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社区居民近100万人,用“小社区”托起百姓“大幸福”。积极培育消费品牌,涌现了安踏、瑞幸、金牌厨柜、奥佳华、美图、好慷、海尼等一批“厦门生产”“厦门服务”品牌。获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二是加快培育新型业态,激发消费新活力。大力发展首发经济,落地超过300个省级以上首店,占全省100大重点首店的71席,每年举办各类首发、首秀、首演、首展超100场。加快发展直播电商等新型消费,培育3个国家级电商基地、4家国家级电商示范企业,2021-2024年直播电商零售额位居全省第一。促进服务消费提质升级,发布全国首个省级米其林指南,米其林餐厅数占全省近半;拥有6家全国家政领跑企业,好慷在家年营收突破10亿元,成为全国行业领头羊。加快发展免退税经济,拥有国内最齐全的各类免税业态,已设立离境退税门店142家,今年1-10月销售额1.41亿元,约占全省的90%。

三是深化多元融合创新,丰富消费新场景。依托“投洽会”“金鸡奖”“钻石联赛”“马拉松”等高能级活动,深化商文旅体展融合,每年举办“厦门全城嗨购”等促消费活动近千场,形成全城消费热潮。打造“啤酒季”“咖啡+城市生活”等融合消费IP,推出“厦夜好去处”48个,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指数居全国前十。积极拓展票根经济,首批涵盖近200家餐饮、住宿、文旅等商家,串联美食、购物、文娱体育等消费业态,实现“一张票根、全城畅享”,成功将知名IP流量转化为持续消费增量,有效激活消费潜力。

下一步,厦门将坚持惠民生与促消费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充分释放主体活力,加快培育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打造具有较强消费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Q

我们观察到厦门入境游十分火爆,今年国庆假期,厦门入选海外游客“过中秋”热门城市全国前五。能不能进一步介绍一下“十四五”期间厦门入境游有关情况?

A


市文旅局副局长苏克: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厦门,“面朝大海 四季花开”,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四五”期间,我们紧紧把握国家入境游政策利好机遇,乘势而上,大力推动入境游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全市接待入境游客近500万人次。

这五年,我们持续提升厦门文旅“硬实力”,着力打造入境游首站城市。用好闽南文化、华侨文化、海洋文化的特色资源禀赋,持续擦亮鼓浪屿世遗品牌,大力发展滨海休闲旅游、邮轮旅游,全力做热“演艺+”“音乐+”“体育+”“研学+”等文旅新业态,举办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鼓浪屿钢琴艺术周等文化活动,逐步形成具有国际品质、闽南风韵、厦门特色的文旅产品矩阵,吸引全球游客“畅游缤纷厦门,感受多彩中国”。

这五年,我们积极扩大国际旅游“朋友圈”, 着力打造国际旅游新通道。充分发挥厦门作为南北半球旅游中转节点的作用,组建外籍人士旅游推广“风尚联盟”,开发50条以厦门为支点的“东南亚至东北亚”和“大洋洲到欧美”主题精品线路,牵头成立全国首个“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联程旅游协作联盟”,创新推出“中转+城市游”个性化产品,2024年厦门机场中转旅客132万人次,跃居全国第四,国际旅游新通道的作用愈发凸显。

这五年,我们全力打造入境服务“新标杆”,着力提供美妙“丝滑”旅游体验。坚持“品质为先、体验为要”,不断优化入境、支付、游览等便利化措施,设立全省首个境外来宾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率先实施“无感通关”,完善多语种导览、双语叫车、国际化标识等配套服务,“不见外”的旅游环境让外国游客来得方便、游得舒心。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在此,诚挚邀请全球各地的朋友来厦门赏美景、品人文、逛民俗、吃美食,感受“海上花园”的独特魅力。厦门,不止于向往,更值得奔赴!

Q

国企改革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自2020年以来已先后开展两轮国企改革行动,请问厦门在深化改革、推动城市产业布局升级方面有哪些亮点成效?

A


市国资委主任王良睦感谢您的提问。自2020年以来,厦门国资国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围绕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主要亮点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横向重组整合:优化国资布局,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我们先后两次实施战略性重组和市场化整合,将原有21家市属国企整合为17家,优化重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组建特区建设投资集团、文旅集团,推动国有资本向核心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通过优化布局结构,市属国有企业经营质效稳中向好,资产总额从2020年的1.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3万亿元,年均增速近16%,高于全国国企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0万亿元、利润总额约1500亿元,预计将比“十三五”增长110%、40%,两项指标2024年均位居五个计划单列市第一。

二、纵向投资并购:锻造产业链条,打造先进制造新引擎

我们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并购重组+重大项目投资”双轮驱动,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十四五”期间市属国有企业战新产业投资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33%。在并购重组方面,依托供应链发展优势,先后收购忠旺铝业、电工合金等一批制造业龙头企业,在铝基材料、高铁接触网、手术吻合器等细分领域成为全国单项冠军。在重大项目投资方面,聚焦新型显示、第三代半导体等前沿领域,牵头建设全国最大单体柔性AMOLED工厂和全球规模最大的8英寸SiC芯片产线,助力厦门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三、科技赋能创新:激活产业动能,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我们在全国范围率先实施“研发准备金制度+考核加回”政策体系,配套容错免责细则,让国企敢投愿投。“十四五”期间研发投入较“十三五”增长超过200%。我们基于实业基础,围绕金属加工、电子元件、医疗器械、海洋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等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74项。我们加快数智化转型,由国贸、建发、象屿共同组建供应链数智创新公司,成功获批国家级国际物流供应链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全力打造国际物流供应链策源主阵地与世界级人工智能生态创新先导区。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国企改革,聚焦“双循环”与产业链优势,引导国有资本向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关键领域集中,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厦转化,为提升城市发展能级贡献更强国资力量!

Q

港口是厦门的立市之基,是城市竞争力的底层优势。“十四五”期间,厦门港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A


厦门港口局局长任国岩:感谢记者的提问,“十四五” 期间,厦门港紧扣“四个一流”目标,全力建设国际集装箱干线枢纽港,成效显著,重点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互联互通,推动港航贸协同。2024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1225.47万标箱,较“十三五”末增长7.4%,居全国第7、全球第14位;航线达187条,通达全球150个港口,国际友好港达到19个。拓展陆海通道,开通 “南昌-厦门”“麻城-厦门”等铁路班列,发布全国首个多式联运“一单制”地方标准。“丝路海运”作用凸显,命名航线吞吐量占全国56%,开通国内首条电商快线,累计货值超160亿元,相关举措纳入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出台12 项措施推动港航贸一体化发展。

二是智慧绿色双轮驱动,加速转型升级。海润码头完成全国首个传统码头全流程智能化改造项目,入选“中国智慧港口”;远海码头“5G+北斗”应用获全国卫星导航创新最高奖。全市集装箱码头实现“亚太绿色港口”全覆盖,投用全国首艘绿色智能拖轮、纯电动海上旅游客船,先后完成全省首单船用生物燃料油和保税LNG加注。较“十三五”末,清洁能源占比提升6%,单箱能耗降低20%。

三是提质升级,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国首创进出口查验货物“卸船/过卡分流”,查验箱15分钟到位;首创船舶转籍“不停运”办证,时间压减70%。推出港航“信易贷”,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建成4个冷藏危货堆场,规模居全国前列,助力“新三样”出口,锂电池出口量占全省90%以上,厦门港多次获海运口岸营商环境最高星级。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提能级、强辐射、拓功能、促转型,把厦门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枢纽海港和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点赞、在看、转发

大伙儿互相提个醒

一审:李梓凡

二审:王庆平

三审:庄梅芳

来源:厦门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今日海沧 incentive-icons
今日海沧
致力传播海沧资讯、展示海沧风貌、挖掘乡土人文、提供便民服务。
16314文章数 436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