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城市及社区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导作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会议(COP30)上被重点讨论。城市不仅是碳排放和人口经济的集中地,更是创新解决方案的前沿阵地。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ESG体系作为关键方法论,系统性地赋能城市治理,助力其加速绿色转型、提升气候韧性,从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切实可行的城市路径。
一、气候变化与城市
城市作为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载体,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碳排放方面,预计到2030年,城市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比重将达到60%~80%;在人口方面,到2050年,城镇人口将达到全球总人口的60%以上;在经济方面,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的600个特大城市将贡献全球GDP的60%。依据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第六章中对“城市、住区和关键基础设施”的系统评估,气候变化与城市系统具有多重、动态且复杂的互为影响,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人类活动可对气候产生直接和累积效应,气候变化也会由此直接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和系统功能。
城市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气候系统的不稳定为城市带来系统性风险,其影响使得从能源、交通到健康、通信的关键基础设施承压,并延伸至社会、自然等多重基础领域。另一方面,城市化会导致热岛效应对局部地区升温作用显著,并使得高温热浪、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和强对流天气明显增多、增强,同时城市化排放的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通过大气环流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面对这一双重挑战,寻求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路径成为焦点。对此,不同的学术研究与组织实践催生了多样的城市模型,从花园城市到生态城市,从绿色城市到宜居城市,这些理念共同构成了城市规划与发展的思想谱系,并在实践中被不同程度地探索与应用。
二、ESG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系框架
(一)城市ESG治理的概念
ESG框架通过整合环境、社会与治理三大维度,为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了关键方法论,引导其迈向可持续、公平与包容的未来,这一理念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高度一致。有别于仅关注经济产出的传统财务分析,ESG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生态质量、社区凝聚力及治理效能等非财务要素纳入城市价值评估,从而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资源公平分配等全球议题开辟了可量化的实践路径。为讨论《气候变化与城市》草案提纲,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24年报告规划会议时邀请以下学科领域专家提供技术支持,相关学科领域则可有效映射至ESG议题,为城市ESG规划提供可能的参考。
表1. 城市ESG规划涉及的学科和议题
![]()
![]()
资料来源:IPCC
(二)将ESG纳入城市规划的意义
一是政策驱动层面,随着国际协定、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对可持续性的持续推进,监管框架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发挥着关键作用,城市更新参与方被越来越多地要求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二是市场响应层面,ESG标准正在重塑城市更新领域的投资决策方式。市场对可持续城市再开发项目展现出强烈兴趣,因其契合金融机构、投资者、租户等市场参与主体对可持续城市更新项目所蕴含多元效益与价值的诉求与期待。
三是治理协同层面,建立城市ESG框架的核心价值在于创造跨部门的"制度通用语"。对于私营主体,ESG指标体系可量化呈现社会效益产出,极大缓解了政企沟通中的"价值衡量鸿沟"。而对公共部门而言,治理工具的革新使得政府部门能够精准识别市场主体的ESG实践等级,进而实施差异化的实施政策。
四是经济绩效层面,相关研究表明城市建设可持续绩效的提升与经济绩效的改善具有一致性。以建造更多绿色建筑为例,绿色建筑通过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技术整合可使建筑能耗降低30%-50%,设备更新周期延长40%,技术迭代风险敏感度降低,市场淘汰概率下降。该类绿色资产在能源价格波动和监管政策变化中表现更稳定,系统性风险敞口收窄。
三、城市ESG体系框架建设
(一)全球城市监测框架(UMF)
《全球城市监测框架(UMF)》于2022年3月获得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批准,作为联合国全系统监测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城市议程》以及其他区域、国家和次国家城市规划协调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予以实施。该框架为城市的可持续建设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评估工具和方法论,尤其为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整合ESG理念提供了关键的实践桥梁。具体来看,《全球城市监测框架(UMF)》将城市视为一个由社会、经济、环境、文化、治理与实施五大领域构成的体系,并设定安全与和平、包容性、韧性、可持续四大类城市发展目标,打破了单一维度评估的局限。该框架赋能城市与地区,使其能够持续监测发展表现,并通过与同类实体的对标进行自我校准,从而精准识别薄弱领域、未达成的目标以及可通过政策干预弥合的差距,最终推动绩效的整体提升。
![]()
图1. 全球城市监测框架(UMF)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居署
(二)城市ESG体系建设要素
中国城市的ESG路径规划,须以推动区域、城乡和群体间的均衡发展为根本价值导向。其策略的制定,必须植根于对中国特色发展背景、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等国家方略的深刻洞察,并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对接,形成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环境议题方面,城市应立足城市自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特征,同时紧紧围绕我国“双碳”目标积极部署,推进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利用的高效与清洁,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议题方面,城市应全面关注民生福利,努力提升城市文明化以及城市生活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在与城市居民紧密相关的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服务、医疗、就业、教育、社区共建共享、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均应搭建与城市自身相契合的管理与保障机制。随着我国“数字强国”的提出,也可以进一步科技赋能社会治理能力,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打造智慧城市。
治理议题方面,城市需注重法治化现代化治理与公信力建设,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良性治理生态系统。此外,可以加强信息透明度,通过及时、公开地沟通城市决策、预算和进展情况,确保所采取行动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实现有效监管。在城市ESG生态体系建设考量上,城市ESG体系涉及众多具有不同角色和利益的主体可分为三类:制定项目所处法规与规划环境的主体(如地方、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各级政府机构);直接参与项目实施的主体(如开发商、土地与物业所有者、投资者、资产管理方、设计师、金融与保险公司,以及具备建筑、工程和金融领域专业资质的咨询顾问);以及直接或间接受项目影响的主体(如当地社区、空间与建筑使用者、其他城市利益相关方)。不同主体对ESG议题的重视程度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应对策略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
图2. 制定城市ESG体系需关注的要素
(三)案例:多伦多城市ESG报告
2021年,多伦多市发布了全球第一份城市ESG报告《City of Toronto Environmental, Social & Governance Performance Report》,该报告以ESG理念和指标为基准,详细阐述了多伦多市的ESG绩效。至今,多伦多市已连续4年发布城市ESG报告。
表2. 多伦多城市ESG报告框架
![]()
![]()
资料来源:《City of Toronto Environmental, Social & Governance Performance Report》
四、建设城市ESG体系的相关建议
一是设立城市ESG体系的顶层目标。立足国情,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开展城市现状梳理,跟踪国家和地区政策与发展规划,对标国内外标杆城市,分析地方政府、专业机构、地方企业、民间组织、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确定城市ESG治理与生态建设目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愿景。
二是建立城市ESG治理体系指标。将深入考量ESG理念、可持续理念的城市发展理论等城市ESG相关理论等,比较分析国内外城市ESG体系方法学,基于可得性、可比性和适用性三个原则选择指标,构建具有城市特色的ESG指标体系。
三是识别城市ESG的重点领域。基于双重重要性原则,形成城市ESG重要性评估矩阵,锚定城市ESG治理的发展重点与优先发力方向。一方面基于财务重要性,评估可持续议题对城市财政、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影响重要性,评估可持续议题对城市环境或人文在短期、中期或长期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力。
四是形成城市ESG发展的路径建议。基于城市ESG治理的发展重点和优先发力方向,综合考量面临的主要机遇及挑战,深化调整城市能源、交通、建筑等多领域产业规划布局,健全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梳理政策建议,提出建立披露和评价体系、打造园区示范等具体举措,制定城市ESG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陈明星, 先乐, 王朋岭, 丁子津. 气候变化与多维度可持续城市化. 地理学报, 2021, 76(8): 1895-1909 doi:10.11821/dlxb202108006
[2]《ESG引领下的西部城市再出发:新型城市竞争力策略研究白皮书》.2023
[3]《City of Toronto Environmental, Social & Governance Performance Report》,202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