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女大学生半小时加价四次被收4170元开锁费,美团商家称“师傅个人行为”:A级锁被谎称为C级锁 强破+录视频成“自愿”证据
![]()
11月14日傍晚,租住在合肥市包河区的在校大学生聂女士放学回家发现钥匙落在屋内,随即在美团平台检索到本地商户“即刻达开锁换锁”。
平台页面无法直接选定上门时间,她只能先向客服留言并留下手机号,由客服指派开锁师傅与其联系。
18时,一名自称“即刻达”合作师傅的男子到达现场,先用卡片尝试开锁未果,随后告知门锁为“C级锁”,必须强行破拆,可能损坏锁芯与面板,费用540元。
聂女士同意并微信转账540元,对方完成拆锁后让她进屋收拾。
几分钟后,师傅又称“锁体也损坏”,需再付380元换新锁体。
安装完毕后再提出“公司部分费用600元”及“安装费、强开费”等个人费用1140元,合计1740元。
聂女士独自租住且天色已暗,担心安全,只得再次扫码支付。
师傅收好工具离开几步后折返,追加“上门费、技术费、夜间服务费”共900元,半小时内累计收费4170元。
![]()
付款后,该师傅要求聂女士面对手机镜头陈述“知晓所有费用并自愿支付”,称“公司需要留存”。
11月15日,聂女士拨打12315并在美团平台投诉。
商家回复“上门师傅并非员工,仅提供信息并收取信息费”,其余属师傅个人行为,愿退1000元并免费更换“价值更高”的门锁。
聂女士拒绝,认为租房不必留锁,且业内人员查看后指出其原锁为普通A级锁,本无需破拆,更换后的新锁仅为B级锁。
11月18日,聂女士通过媒体公开经过,表示不能接受“退1000元+换锁”方案,要求全额退回不合理费用并公开道歉。
截至发稿,美团平台与“即刻达”尚未发布进一步处理通报。
![]()
现行法律框架下,美团作为电子商务平台,对入驻商户负有资质审核、信息保存及违法行为制止义务。
《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平台知道或应当知道商户侵害消费者权益而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商户承担连带责任,若未尽审核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亦须承担相应责任。
对于开锁师傅个人,其谎称A级锁为C级锁、连续加价、强制录像取证等行为已涉嫌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利用胁迫手段变相抬高价格”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可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十一条,对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罚款;无违法所得的,最高罚款五十万元,并列入行业失信名单。
若胁迫情节经查属实,公安机关还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以敲诈勒索给予行政拘留并处罚款;金额较大、情节较重的,将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
现在聂女士手握付款记录、现场录像、平台订单,却仍难讨回全部差价,根源在于“举证责任倒置”尚未落地。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虽规定“经营者提供的耐用商品等服务六个月内出现瑕疵由经营者举证”,但“开锁服务”未被列入耐用商品目录,监管部门普遍将加价争议视为“价格合同纠纷”,仍适用“谁主张谁举证”,聂女士需自行鉴定锁具等级、证明胁迫情形,成本远高于争议金额。
平台以“信息撮合”自居,利用《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资质审核义务”边界模糊,把责任推给“合作师傅”,而现行细则对“必要措施”标准未量化,只要商户证照齐全,美团便可主张已尽审核义务,消费者要求平台连带赔偿需另行诉讼,时间成本高昂。
公安机关对开锁业实行备案制而非许可制,备案仅审查经营者无犯罪记录,不审查价格条款,师傅现场随口报价不违反《价格法》明码标价规定,监管部门只能以“事后调解”处理,缺乏即时执法权,导致“先拆锁后砍价”成为行业潜规则。
12315调解书不具备强制执行力,商家拒绝履行时只能终止调解,消费者须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而诉讼标的不足五千元,多数律师建议接受部分退款“息事”,形成“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逆向激励。
现场录制的“自愿声明”视频被商家用作“意思表示真实”证据,尽管《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显失公平”可撤销,但法院通常要求消费者证明“胁迫或危困状态”,独居女性深夜被锁门外是否构成“危困”并无统一裁判尺度,法官自由裁量空间大使结果难以预测,进一步削弱维权信心。
![]()
聂女士当时同意拆锁、连续扫码、配合录像,属于“先求安全、再谈价格”的本能反应,情有可原。
但客观上让对方拿到“意思表示真实”的视听证据,确实增加了后续维权成本。
当前情景下聂女士最有效的维权路径是把“民事小额诉讼”与“行政举报”同步推进,用“司法确认”倒逼平台和师傅退一赔三。
一、立即固定证据
1.将美团订单、540元至4170元全部微信转账记录截屏保存,防止对方退款后记录消失。
2.把师傅要求录制的“自愿”视频复制到U盘,同时写下文字说明:视频系在深夜、独居、门锁已被拆的紧急状态下被迫配合,并报警备案。
3.请锁匠协会或正规开锁店出具书面鉴定:原锁为A级锁,技术开启即可,无需破坏;更换后的锁为B级锁,市场零售价不超过300元。该鉴定可作为“以次充好、虚构等级”的直接证据。
二、提起“小额诉讼”——一次立案、一审终审
1.诉讼标的:4170元-合理市场价150元(A级锁技术开启费)=4020元差价+4020×3=12060元惩罚性赔偿,合计16080元。
2.案由:买卖合同纠纷+欺诈,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退一赔三”。
3.被告列两名:①商户“即刻达”②美团(电子商务法第38条连带)。
4.管辖:合肥包河区法院“小额诉讼”窗口,现场立、当天缴费,诉讼费仅10元,一审终审,30日内出判决。
三、同步行政举报——用处罚决定书给诉讼“助攻”
1.12315平台同时提交两份举报:
(1)对“即刻达”:以“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为由,要求市场监管局依据《价格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
(2)对美团:以“未尽平台审核及制止义务”为由,要求依据《电子商务法》第八十三条顶格罚款并公示。
2.举报材料里附上起诉状副本,请办案机关把“处罚结果”书面告知法院,可作为司法认定欺诈的补强证据。
四、执行阶段——先冻结、后划扣
1.若判决生效后对方仍不履行,立即申请法院网络查控系统冻结商户及美团账户余额,一般48小时内完成。
2.美团为避免账户长期冻结,通常会在冻结后3日内主动垫款赔付,再由其向商户追偿,消费者无需等待商户“有钱再还”。
五、时间成本与预期
小额诉讼从立案到拿到生效判决最快28日;市场监管局依法应在60日内作出处罚。两者同步推进,消费者通常能在两个月内拿到全额退款及三倍赔偿,且全程无需律师,可自行完成。
![]()
开锁、管道疏通、高空维修被称作“家门口的刺客”,共同点就是抓住消费者的“等不了”,深夜被锁在门外、马桶反涌、阳台玻璃爆裂,每一分钟都会是煎熬。
一些师傅算准了“紧急溢价”,先用低价广告把人钓出来,再看人下饭在现场层层加码,A级锁硬说C级、PVC管说成进口材料、两米梯子说成高空作业车,价格随口报。
而平台页面通常只写“起步价××元”,后续费用一句“看现场情况”就搪塞过去,消费者连还价的力气都被焦虑耗光。
更糟的是,这些行业清一色备案制,只要没前科就能进场,价格监管几乎空白,12315也只能事后调解。
于是“先报低价、再现场宰客”成了公开套路,不紧急时没人想起它们,一遇到紧急情况就只能被“割韭菜”。
这种乱象不能仅靠消费者与“坏人”斗智斗勇,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尽快落地具体措施来维护民众权益。
建议公安、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应联合把开锁、疏通、高空维修从“备案”升为“许可”,设定资金门槛与质量保证金,平台未查验许可证即上架的,按《电子商务法》顶格罚款并暂停支付接口。
现场加价超过备案价10%即视为价格欺诈,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倍罚款,同时把恶意商户列入全国失信名单,法院同步冻结账户,让“现场宰客”变“现场赔三倍”。
只有让违法成本高于收益,深夜被锁、马桶倒灌、玻璃爆裂的时刻,百姓才不会一边心慌一边被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