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理发竟花了6万元!听起来匪夷所思,却在宁波真实发生了。
01
事件经过
近日,宁波高新区一间理发店里,张先生告诉理发师自己想要的发型,沟通后,理发师便开始剪发。
![]()
剪发过程中,理发师突然停下剪刀,语气凝重地说:“先生,你头皮上有红疹。”
张先生本就因近期头皮痒、掉发多而焦虑,这番话瞬间击中他的痛点,于是赶紧问理发师:“你看严重吗?”
理发师说:“不要着急,我们可以免费帮忙检查。”
为了让他信服,理发师还拿出放大镜 “仔细检查”了几分钟,然后一脸严肃地告诉张先生:“头发里藏着虫卵,再不管会大把掉发,甚至秃头。”
张先生一听紧张了,连忙问:“那能治吗?有什么办法?”
理发师马上安慰他:“我们店有专门除虫卵的药水,用完要是还有虫卵,一分钱不收。”
理发师拿来一支标价 880 元的 “特效药”,声称 “效果立竿见影”。
不等张先生细想,就快速拆开包装,一边说 “帮你全头用药才能根治”,一边连续用了 30 支,整个过程不到 10 分钟。
等张先生反应过来时,头皮已被药水浸湿,理发师却只字不提 “用量” 和 “总价”,只强调 “虫卵已经全没了”。
结账时看到 2.6 万元的账单,张先生虽觉昂贵,但被 “保住头发” 的念头说服,还是付了钱。
刚付完 2.6 万元,理发师又趁热打铁:“你这红疹要彻底好,还得 3 个疗程,总共要 7 万多。现在买 6 万的‘至尊套餐’,这次的费用能抵扣,还能省 1 万多,单独治疗可没这优惠。”
被 “优惠” 和 “根治” 诱惑,又担心后续治疗更贵,张先生稀里糊涂又刷了 3.4 万元,凑齐 6 万元买了套餐 。
02
醒悟后的维权困境
回家后,张先生越想越不对劲:所谓的 “虫卵”,自己从未亲眼见过;30 支药水用得飞快,没给任何说明书;6 万元的 “至尊套餐”,连正规合同都没有,只有一张模糊的收据。
他带着疑问回到理发店,想要求退款并查看药水资质,却遭遇 “冷处理”:当初接待他的理发师,要么说 “我只是打工的,不清楚定价”,要么干脆躲着不见;
其他店员统一口径:“老板不在,我们没有联系方式,你找别人吧”;
他提出查看药水成分和经营资质,店员以 “资料在总部” 为由拒绝,甚至暗示 “你自愿买的,跟我们没关系”。
多次沟通无果后,张先生向宁波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投诉。
令人意外的是,就在监管部门介入调查的第二天,这家理发店就贴出 “暂停营业” 的通知,老板彻底失联 —— 仿佛早有准备,想用 “关门” 逃避责任。
03
不止是 “宰客”,还涉嫌违法
从法律角度看,这家理发店的行为早已超出 “高价宰客” 范畴,涉嫌多项违法,消费者完全可以依法维权:
欺诈消费者,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理发店虚构 “头皮有虫卵” 的事实,夸大药水功效,诱导张先生花费 6 万元,属于典型的 “欺诈行为”,张先生不仅可要求全额退款,还能主张三倍赔偿(即 18 万元)。
非法行医 + 无证售药,违反《药品管理法》
理发店属于生活美容机构,没有医疗资质,却声称 “能治疗头皮疾病”,使用所谓的 “特效药”,已涉嫌 “非法行医”;同时,该药水若属于药品范畴(如宣称有 “杀灭虫卵”“治疗疾病” 的功效),理发店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就擅自售卖,违反《药品管理法》,可能面临没收违法药品、并处货值金额 15-30 倍罚款的处罚。
虚假宣传,违反《广告法》
理发师宣称药水 “能根治虫卵”“治愈后不复发”,属于 “绝对化用语” 和 “虚假宣传”。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五条,此类行为可处广告费用 3-5 倍罚款,没有广告费用或广告费用不足 20 万元的,处 20-100 万元罚款 —— 这家理发店的虚假宣传,早已触碰法律红线。
![]()
04
常见套路:3 个提醒帮你避坑
张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很多人都曾在美发店遭遇类似套路。总结起来,这些 “坑” 主要有三类,一定要警惕:
1. “问题营销”:先吓你,再赚你钱
除了 “头皮有虫卵”,还有 “头发受损严重需要做护理”“毛囊堵塞会脱发” 等说法,本质都是通过制造焦虑,让你为 “不存在的问题” 买单。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冷静:理发店没有医疗资质,无权诊断 “头皮疾病”,若真有不适,应去医院皮肤科检查,而非相信理发师的 “口头诊断”。
2. “隐形消费”:不提前说价,事后漫天要价
剪发时推荐 “免费修眉”“免费护理”,过程中却悄悄用高价产品;烫染时只说 “套餐 200 元”,结账时却加收 “剪发费”“造型费”“产品升级费”—— 这些都是常见的 “隐形消费”。应对方法很简单:所有服务开始前,务必让店员书面列出 “项目 + 单价 + 总价”,确认无额外收费后再消费。
3. “办卡套路”:用 “优惠” 套牢你
“充 1000 送 500”“办卡打 5 折”“套餐更划算”,这些看似诱人的优惠,往往藏着 “陷阱”:办卡后店家可能倒闭、转让,或者限制使用(如周末不能用、只能用指定项目)。记住:不要因 “优惠” 冲动办大额卡,办卡前查看店家营业执照、经营年限,优先选择连锁品牌或口碑好的老店,且务必签订正规办卡协议。
05
别让 “信任” 变成被宰的理由
张先生的 6 万元,买的不仅是一次教训,更是对所有消费者的提醒:面对商家的 “专业推荐” 和 “优惠诱惑”,一定要保持理性,守住 “先问价、再消费” 的底线。
而那些靠套路赚钱的美发店,也该明白:靠欺诈或许能赚一时的快钱,却终会被法律制裁、被市场抛弃 ——毕竟,消费者的信任一旦被打破,就再也无法挽回。
目前,宁波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涉事理发店展开调查,后续将依法追究其责任。希望张先生能顺利拿回退款,也希望更多人能从这件事里学会维权,不再成为 “天价理发” 的受害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