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因溯源,层层剥茧
长荣集团是台湾的大企业,创始人张荣发1968年起步的时候,就靠一艘旧船在两岸跑散货运输。那时候台湾制造业刚起来,大陆进出口需求也慢慢多起来,长荣抓住了机会,专做这些生意。到了90年代,大陆电子产业飞速发展,芯片啥的都需要靠谱的船运,长荣凭着经验成了主力军。
集团后来还扩展到航空酒店,规模上千亿新台币,大陆市场贡献了四成以上营收,这可不是小数目。2016年张荣发走了,其子接班后,管理层风格变了,偏向美日合作多一些。2022年就因为船舶标识问题被大陆港口警告过,但没太当回事。
![]()
2024年巴黎奥运期间,长荣桂冠酒店巴黎店没挂中国国旗,闹得大陆游客退房,国台办表态不能容忍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长荣集团营收里大陆占比那么高,却在敏感问题上反复试探,难免让人觉得不地道。管理层引入倾向多元合作的高管,公开说优先长期伙伴,结果就把50亿美元造船订单全给了日韩船厂,大陆报价低15%交付还快3个月也没选。
后来想补订5艘船时,谈判拖了半年,运力跟不上。长荣从两岸互补的路子上走偏了,信誉一点点透支。这些积累下来,就埋下了后头的麻烦种子。长荣海运作为台湾十大财团之一,本该稳扎稳打,却总在关键时候出岔子,大陆市场是核心利润来源,疏远它等于自找苦头吃。
![]()
运输纠葛,利益交织
长荣海运帮美国运坦克到台湾,这事在2024年12月曝出来。台湾从美国买了108辆M1A2T主战坦克,首批38辆就是长荣的EVER MILD号货轮从美国西雅图港运过去的。货轮申报是工业机械配件,但航迹偏离常规路线,绕到高雄港卸货时,被拍到船上军用车辆。坦克车身军绿色,履带宽大,炮管固定,这些细节在业内传开。
航运业最讲究申报真实,这种操作让货主们开始担心安全。长荣集团长期依赖大陆市场,营收超1100亿人民币,大陆占比31%以上,甚至一度过半利润来自这边。却接下这种军售运输单子,触及一个中国原则红线。
![]()
货轮全程关闭自动识别系统,接近台湾时才开,试图低调处理。卸货在封闭区进行,深夜操作,用集装箱包裹坦克,看起来像普通货柜。原本是阳明海运的船搁浅了,长荣临时接手。台湾媒体报道了坦克抵达,但长荣没公开回应。业内质疑声大起来,长荣信誉受损。
后果显现,教训深刻
长荣这事儿闹大后,后果一步步显露。2025年一季度,运输订单损失超12亿美元,相当于80多亿人民币,客户转投别人。酒店业务惨淡,入住率暴跌,营收亏大笔,分店面临关门。港口审核严了,长荣船只滞港费仓储费堆积2000多万美元。
![]()
航线中断,成本飙升,原有优势没了。集团整体营收下滑,股价波动,大陆市场贡献锐减。管理层短视决策,造船订单选日韩,后补订拖半年,运力缺口大。长荣信誉透支,行业质疑多。两岸经贸本该互利,长荣却总在敏感点上出错。
国台办表态不容吃饭砸锅,合规处置合理。长荣集团从两岸合作受益,却在军售上掺和,触碰底线。企业逐利没错,但忽略原则就得付出代价。长荣这些年黑料不断,从酒店到船舶,积累矛盾。管理层没吸取教训,反复试探。
![]()
创始人张荣发强调两岸一家,长荣却走偏路。损失惨重,苦不堪言,正是自找的。企业该反思,商业不能脱离大局。长荣危机警示台企,靠大陆市场就得守规矩。
两岸和平发展是主流,军售搅局没好果子。长荣这回栽跟头,教训深远。集团尝试恢复,但信任难修。营收占比大头丢了,运营艰难。管理层该醒醒,别再短视。长荣从高峰滑落,根子在决策。台企多学学,互利共赢才是正道。长荣苦果自尝,警醒他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