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上海是道地药材和各地名医的汇聚地,近代医药发展的重镇和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为让更多市民朋友了解上海近代中医发展史,本周六(22日),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携手即将启动“当归黄浦春-海上中医与健康生活”展。展览将展出包括李时珍亲手审定的“祖本”——明万历《本草纲目》金陵初刊本等近300件珍贵文物文献,珍稀宝贝见证海派中医从起源、发展到如今枝繁叶茂的全过程,为中医增加最生动注脚。
据悉,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是我国规模最大、藏品最多的公立中医药博物馆之一,其前身——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于1938年7月成立于上海,王吉民担纲首任馆长。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于1959年被划入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并更名为上海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1998年博物馆恢复隶属中华医学会,命名为中华医学会/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2003年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室、党史校志编辑办公室合并,命名为“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
多年来,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以近万册中医药文献、各种琳琅满目中医药珍品,颇受市民欢迎。“此次携手上海历史博物馆筹备两年有余,我们想通过‘当归黄浦春-海上中医与健康生活’展,让更多市民了解海派中医的渊源历史,促进中医养生生活方式更贴近群众。”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李赣告诉记者。
此次展览“宝贝”颇多,其中最珍稀的当属“明万历《本草纲目》金陵初刊本”。据了解,金陵初刊本乃李时珍亲手审定的祖本,泛黄的纸张充满了历史的印记。作为《本草纲目》的最早刻本,1593年金陵版目前国内仅有3部完本,一部藏于上海图书馆,一部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一部在民间。由它承载的宝贵中医药学知识,均对东西方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记者了解到,金陵初刊本上一次在上海亮相可以追溯到1954年,此次“亮相”持续一周,机会十分难得,以飨有兴趣的市民朋友。
![]()
![]()
展览中,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将“登场”。这一“乾隆九年御制针灸铜人”,是乾隆皇帝为奖励编写《医宗金鉴》的人员,于1744年特制的。与大部分针灸铜人不同,这尊铜人是罕见的妇人形象,来自满族的始祖神和庇护神——佛多妈妈。铜人高约46厘米,实心,面容慈祥,体表刻有580个穴位。锦盒题跋上注明铜人颁发给第一誊写官福海,锦盒上面盖有乾隆皇帝玉玺的红色方印,珍贵异常。
![]()
除却上述宝贝,展览还将展出民国徐重道煎药证:百年前的“外卖小票”,陈存仁大师的经典膏方、胡彭寿医生的小提琴、吴待秋的《篱菊霜蟹图》等等。展览同时展示古代中医养生方式,例如,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宫、商、角、徵、羽五音,犹如五味药物一般,正确享受音乐可以使人健康长寿。
![]()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明年3月1日,第五届上海健康消费节(第四季活动)、第十一届野山参文化节也将同步启动。市民朋友可前往上海历史博物馆,感受中医文化之时体验“养生市集”,一睹海派中医的大智慧。
原标题:《《本草纲目》金陵初刊本将亮相!这个展览上,近300件文物“讲述”海派中医》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顾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