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西游记》发现,吴承恩笔下,众猴四季觅食都有讲究:“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诗中的黄精,就是俗称的“老虎姜”。
![]()
寒冬草木凋零时,孙悟空带着猴群“刨山药,劚黄精”,把挖来的根茎丢进石锅,“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炊羹”,竟靠着这锅山野羹汤安稳过冬。
比起后来镇元子那“闻一闻活三百六”的人参果,黄精这味藏在花果山食谱里的食材实在低调。
但能让孙悟空当成“过冬口粮”,还写进四季生存指南,这植物的来头绝对不简单。
![]()
今天咱们就顺着《西游记》的原文线索,扒一扒这被美猴王偏爱的“仙品”,到底藏着多少养生惊喜。
![]()
(一)神农氏百草新发现:黄精是“救困”的甜草药
作为医药始祖,神农氏为寻良药常入深山。
一次迷路后,他饥寒交迫,偶然发现树丛中的黄精,挖根品尝竟甘甜适口。
食用后不仅充了饥,还精神焕发、体力大增。
神农氏当即察觉这是难得的滋补好物,便记录下黄精的形态与功效,还把种植、食用方法传给了百姓。
![]()
从此,黄精从深山野草,变成了民间常用的滋补药材。
(二)李时珍《本草纲目》里的“轻功秘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古代有个婢女,因不堪主人虐待逃进深山,饿到快断气时,发现山涧边有种开着白色小花的植物,挖了根茎煮着吃,居然越吃越精神。
![]()
后来她在山里住了几十年,不仅没老,还能“走及奔马”,村民见了都以为是“仙女”。直到有人认出,她吃的正是黄精。
书中特意标注“此女后归乡,齿发仍黑”,可见在古人眼里,黄精的“抗老能力”早被验证过。
(三)黄精“陪伴”杜甫度过“最难熬的冬天”
诗圣杜甫也是黄精的“铁杆粉丝”。
安史之乱后,杜甫流落蜀地,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常常“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在最艰难的时候,他发现了黄精,还写下“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的诗句。
![]()
想来,在寒冬腊月里,杜甫用黄精煮羹,不仅能果腹,一定还体会到了黄精带来的温暖慰藉,才不由得写出如此佳句。
晚年的杜甫能在贫病交加中坚持创作,黄精的滋补作用或许真帮了不少忙。
![]()
即使有这么多历史经典记录着黄精的价值,还是难免有人怀疑:这是不是“智商税”?
别急,现代研究早就给黄精正名了,它的功效比我们想象中还实在。
(一)古人的“夸法”虽夸张,却没跑偏
《神仙芝草经》里介绍,黄精吃久了能让人变年轻,这话听着像玄幻小说,可仔细想想,古人的观察其实很精准。
他们发现长期吃黄精的人,不容易疲劳、头发变白得慢,这些现象在现代研究里都能找到依据——黄精里的多糖成分,不仅可以增强免疫力,还能延缓细胞衰老。
《本草便读》也提到黄精补而不燥,润而不腻,这同样是黄精的一大优点。
很多滋补品吃多了容易上火,但黄精性质温和,不管是老人还是体质虚弱的人,进补后身体负担都较小。
(二)现代科学给黄精“划重点”:这些功效很靠谱
不止古人,现代研究也已经发现了黄精的不少“隐藏技能”:
抗疲劳
黄精能提高身体的能量代谢,加班族、运动爱好者吃点黄精,能快速恢复体力;
降血糖
黄精中的皂苷成分,能帮助调节血糖,适合需要控糖的人群;
护肝脏
黄精多糖能减少肝损伤,常熬夜、喝酒的人,不妨试试用黄精泡水;
抗氧化
黄精里的黄酮类物质,能清除自由基,简单说就是“帮身体抗老”。
![]()
很多人想买黄精试试,却不知道怎么吃。
其实黄精的吃法特别简单,不用复杂的烹饪技巧,在家就能做。
![]()
![]()
把黄精(15克左右)和鸡块一起放进砂锅,加姜片、红枣,慢炖1个小时。炖好的鸡肉软烂,汤里带着黄精的清甜,冬天喝一碗,暖身又滋补。
![]()
![]()
早上煮大米粥时,放3~5片黄精,再加点枸杞。煮好的粥带着淡淡的药香,吃着不腻,还能帮您开启一天的活力。
![]()
![]()
如果没时间做饭,直接用切片的黄精(5克左右)泡水喝,也能起到调理作用。觉得味道单调,还可以加几片陈皮,口感更丰富。
![]()
从《西游记》的隐晦提及,到杜甫的诗句,再到现代研究的证实,黄精用了几千年时间,证明自己的价值并非虚构。
它能在平凡的日子里,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滋养。
现在很多人总想着靠保健品养生,却忽略了身边这些天然的食材。
其实像黄精这样的“宝藏植物”,才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简单、温和,却能在日积月累中,帮我们调理身体。
如果您也想尝试养生,不妨从黄精开始,煮一碗黄精粥、泡一杯黄精水,在烟火气息中,感受古人流传下来的智慧。
或许您会发现,健康养生,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
【参考文献】
1. 姜武,叶传盛,吴志刚,等. 黄精的本草考证[J]. 中药材,2017,40(11):2713-2716.
2. 张伟娜,李金生,陈井太,等. 黄精功效与炮制的古代文献分析[J]. 中医药信息,2019,36(4):45-48.
3.程喜乐,曲寿河,纪宏媛,等. 黄精性味归经及功效应用的古今演变[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5):2704-2708.
说明:文字原创,图片由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