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日本近期关于发展核潜艇的公开讨论,标志着其长期积累的相关技术能力已进入应用转化阶段。2025年11月17日,俄罗斯《观点报》刊文分析了日本核潜艇发展的技术路径及其对亚太战略格局,特别是对俄罗斯的潜在影响。
一、日本核潜艇发展的战略背景与渐进路径
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近期公开表示,鉴于周边安全局势的复杂化,日本应认真考虑发展核潜艇以替代现有常规潜艇。这一表态紧随韩国公布核潜艇计划之后,显示出日本在军事技术发展上具有明确的战略跟进意图。
日本在军事技术领域的积累具有长期性和隐蔽性。其水面舰艇实力已可比肩英国、法国等传统海军强国,反潜航空兵力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日本政府有意淡化这些军事进展,通过文化输出塑造和平国家形象,使国际社会对其军事技术的实质性发展关注不足。
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采取“军民两用”的间接路径。例如,固体燃料火箭试验以“M-V运载火箭”名义推进;具备分导式弹头投送能力的导弹技术被纳入航天项目;所谓的“直升机驱逐舰”实则为可起降F-35B战机的轻型航母。这些技术进展均在民用或科研名义下稳步推进,规避了国际社会的敏感关注。
二、日本核动力技术的长期积累
日本自1952年在日美同盟框架内逐步恢复军备建设以来,对核动力技术的探索从未中断。1955年,日本原子力研究所成立“原子力船舶研究组”,启动舰用核反应堆的早期研究。1963年,日本制定专项计划,并于次年着手设计“陆奥”号核动力试验船。
尽管当时美、苏、西德等国也在探索核动力民船,但“陆奥”号的设计明显以技术验证为主要目的,其货舱配置如同虚设。当欧美国家因港口限制和维护成本问题放弃核动力商船时,日本仍坚持运行“陆奥”号长达21年,系统掌握了核动力系统的运行、维护与安全保障技术。即使在该船于1995年改为非动力试验平台后,相关研究仍在持续。
2024年,三菱重工与英国Core Power公司合作研发新一代船用反应堆,并配合以“核动力商船复兴”的舆论造势,显示出日本在舰用核动力领域保持着持续的技术投入。同年,日本防卫省设立专项专家组,并在2025年9月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应发展“突破传统限制的潜航能力”,几乎明确指向核潜艇。
三、技术可行性与战略影响
日本通过“大鲸”级等常规潜艇的建造,已全面掌握现代潜艇的艇体设计、声学隐身、作战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在反应堆技术方面,日本虽未像美俄那样使用高浓铀燃料,但法国“红宝石”级核潜艇已证明低浓铀反应堆在战术潜艇上的可行性,而日本在此领域有数十年的技术储备。
若日本成功组建核潜艇部队,将显著提升其远洋作战与战略威慑能力,能够在鄂霍次克海、堪察加半岛及西太平洋广大区域实现长期水下存在。对俄罗斯而言,日本核潜艇的出现将使其远东海域的战略压力显著增加,海洋安全态势可能回归至二战前的对抗水平。
![]()
1
2
3
4
5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