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率领“西部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路径深化研究”课题组,赴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就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支撑农业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实践开展专项调研。
![]()
调研现场。贵州大学供图
调研期间,课题组率先抵达塘头镇甘薯小象甲绿色防控试验点,实地核验一体化技术应用成效。该试验点由宋宝安院士领衔指导,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金林红教授带领师生团队长期驻扎,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与科研优势,系统调查虫害发生流行规律,通过室内活性测定与田间小区试验,优化集成“地下+地上”全程生物防控方案。建设百亩示范区,防治效果达到86.72%,较农民自防区(化防)提高21.87个百分点,防控效果和商品薯率均显著提高,既筑牢了红薯产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屏障,也彰显了人才下沉赋能乡村产业的实践价值。
![]()
调研现场。贵州大学供图
随后,课题组前往双塘红薯产业园益兴淀粉厂,深入生产车间了解红薯深加工流程、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情况。通过与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交流,详细询问加工工艺升级、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的需求与难点,为后续高校科研资源精准对接、破解农业产业发展瓶颈收集了第一手资料,推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
调研现场。贵州大学供图
实地调研结束后,校地双方召开专题座谈会。思南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浩代表思南县委、县政府对课题组的到来表示欢迎,并重申长期以来校地合作取得的务实成效。他表示,思南将全面落实课题组提出的意见建议,以校地合作为纽带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推动兴业强县富民协同推进,为贵州乡村振兴书写思南答卷。
![]()
调研现场。贵州大学供图
“此次调研既是教育筑基、科技赋能、人才支撑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为思南县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与乡村全面发展提供了高校智慧,也为‘西部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路径研究’积累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鲜活案例。”宋宝安院士表示,要将高校学科优势、人才资源、科研实力与地方资源禀赋、产业需求深度结合,聚焦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落地、乡村治理现代化推进,重点围绕红薯加工产业链升级、专业人才培育、污水处理等关键领域,以清单化管理、责任制推进的方式深化合作,确保各项合作举措落地见效,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到乡村振兴实践中”。
接下来,校地双方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细化合作方案、拓宽合作领域、压实合作责任,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与地方农业产业、乡村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共同探索出一条以一体化发展为核心支撑、兼具西部特色与思南特点的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让教育红利、科技活力、人才价值充分转化为兴农富民的实际成效。(江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