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全国政协委员陈中红:乡村振兴中的“她力量”

0
分享至



△陈中红(左)在西藏昌都与群众交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陈中红: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妇联兼职副主席,民建天津市委会常委,宜垦(天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民建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称号。

“我们将与市农科院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所联合搭建‘科技巾帼’合作平台,探索建立‘女科技工作者—女致富带头人’结对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她力量’。”不久前,陈中红带领民建天津市委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和天津市农业发展巾帼促进会部分会员,深入菌种研发实验室、智能化培育车间及深加工生产线,了解食用菌新品种选育、标准化栽培技术、菌渣循环利用等全产业链创新成果,搭建农业科技助力“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平台,让科技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

多年来,陈中红将个人奋斗与企业发展紧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脱贫攻坚战中,她主动对接帮扶甘肃、新疆、西藏、青海、河北等地,为农产品产销搭平台、找项目、献良策。此外,她投身公益事业,发起“爱心食品银行”“好妈妈影响三代人”等慈善活动,带动众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

近年来,陈中红肩负起新的使命,通过产业赋能、民生帮扶、智慧助农等多元化举措,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助农实践:打造“空中菜市场”

天津市蓟州区的单亲妈妈刘梦(化名)对几年前的一段经历记忆犹新。2020年,她多方筹资建起小型养殖鸡舍,7600斤柴鸡蛋新鲜出场,但因新冠疫情销售渠道不畅,令她一筹莫展。得知宜垦集团设有公益电商销售平台,刘梦便试着联系,没想到4小时内鸡蛋全部售出,平台分文不取。刘梦感动不已,特意送去锦旗表达谢意。

那时,面对疫情冲击,陈中红敏锐地察觉到,这会给农产品销售带来严重影响,而城市居民同样面临着采购不便的困境。如何实现双赢?陈中红萌生了搭建一个直接连接供需桥梁的公益电商平台的想法:打造“空中菜市场”,破解滞销难题。

多年的公益实践让陈中红深知,必须以“短平快”的方式帮助农户群体走出困境。“农户个体产品在大平台中不易凸显,推广成本又高。他们需要一个精准聚焦扶贫农产品、完全公益化运作的线上平台。”

陈中红迅速行动,投入资金,聘请专业人才,很快,“空中菜市场”——宜垦购扶贫助农线上公益平台应运而生。平台定位清晰,专注于帮扶欠发达地区农产品销售,点对点解决销路问题,并坚持“分文不取、全程服务”的纯公益原则,将所有收益归于农户。这一举措为农产品销售注入了新活力。平台上线短短3个多月,成功帮助来自天津周边及新疆、甘肃、湖北、青海、西藏等地的300多家农户销售了70余吨农产品,有效缓解了部分农户的销售压力。

2020年3月,天津首批援鄂医疗队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返津后,得知当地茶叶滞销的消息,陈中红连夜组织团队筹备“天津·恩施春茶会”,仅用10多个小时就完成与30多家恩施茶商的对接与产品上架,迅速实现首笔订单。

恩施花枝山生态农业公司董事长刘小英回忆,那年春茶销路令她心急如焚,“早一天是茶,晚一天是草”的焦虑,在平台助力下烟消云散。此次活动最终吸引80多家恩施茶商入驻,成交茶叶约50吨。后续上线的恩施小土豆、腊肉等农产品也成为平台爆品,有力保护了当地农民的生计。

如何让这个电商平台长期发挥助农作用?陈中红提出“电商燃爆﹢公益爱心﹢裂变发展”的扶贫模式,“电商是载体,利用互联网打破地域限制;公益是基石,坚守平台非营利性质;裂变是方法,凝聚力量为‘老农’带货。”

此外,陈中红充分发挥自己政协委员、妇联副主席、企业家等多重身份的影响力,积极“推销”。她组建了“宜垦公益青春突击队”,带动公司高管、策划、市场等员工共同参与,将最初的几百人微信群,迅速裂变发展至超过万人的庞大公益社群。天津市多个职能部门、相关组织也纷纷响应,共同为“老农”带货。她兴奋地说:“承德贫困农户滞销的速冻玉米,不到2天就卖出了2760斤;红薯、山药、西红柿等农产品,均能在两三天内实现几千斤的销量;西藏青稞米上线后,最初预估市场不大,没想到迅速售出数百包并持续热销。”

授人以渔:打造“智农学堂”

“扶贫不是简单捐赠,关键在于实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陈中红带领天津市农业发展巾帼促进会,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对接资源,提供政策宣讲、学习培训等服务。她牵头首创“智农学堂—巾帼特色班”,连续3年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2248人。同时,她创办的“乡村振兴电商智慧化技能特色班”以及“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就业班”,均获得社会高度认可。

此外,陈中红搭建融资平台,联合农业担保公司,推动发放涉农女性创业贷款,截至2024年底,累计为会员企业中的涉农女性经营主体融资放款3058笔,金额达17.35亿元。她还带队走进蓟州区桑梓镇后辛庄村、静海区大丰堆镇后双柳树村等地,为当地名特优农产品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带动农民增收。此外,她将天津农产品名片“葛沽萝卜”特色种植产业引至甘肃灵台、河北承德等地区,推广种植面积超1000亩,以产业扶持有效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2018年7月13日,民建天津市委会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捐赠‘特殊会费’”活动,陈中红捐赠10万元“特殊会费”,并积极参与到11个深度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中,通过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为民族地区妇女提供技术培训、创业指导和资金支持,引导她们发展特色产业,如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特色种植养殖等。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还增强了少数民族妇女的能力与信心,让她们实现自身价值。

多年来,陈中红的帮扶足迹遍布湖北、甘肃、新疆、西藏、青海、河北等多地。她觉得:“医疗、教育、文化帮扶是民族地区最需要的。”

这些年,在甘肃、西藏、新疆等地区,她组织医疗专家为民族地区百姓提供健康检查和医疗咨询服务,为各族困难学生捐赠学习用品、图书资料和助学金,为“石榴花”青少年女子足球队捐资……以精准高效的行动为各地巩固脱贫成果注入动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陈中红深知,短期帮扶只能解燃眉之急,提升农户自主发展能力才是长久之策。

针对农户“不懂网络、不会操作”的普遍难题,陈中红主导团队为农户量身定制“超简式”销售软件,操作界面简洁明了,支持一键分享,极大降低了农户“触网”门槛。借助这款软件,农户可自主完成产品上架、订单管理、客户沟通等全流程操作,实现从“被动等待带货”到“主动开展经营”的根本性转变。这一举措成效显著:曾经求助平台的天津蓟州单亲妈妈刘梦,如今已熟练掌握线上销售技巧,实现稳定增收;新疆和田的尼雅黑鸡养殖户们,通过自主运营,客户群体不断扩大,目前已将销售渠道拓展到其他电商平台。

针对年长者等不熟悉网购流程的潜在消费群体,陈中红团队还主动提供一对一操作指导,既帮助消费者体验便利,又为优质农产品拓宽了客户群。

“妇女是农村的主力军,她们既要做农活,又要照顾整个家,只要有人带动和帮扶,给她们提供一个平台,她们就能够既照顾好家,又把农产品卖出去。”在陈中红的帮扶下,越来越多的农民主动学习网上销售技巧,做起了小店主,其中妇女群体占了绝大多数。

让陈中红最开心的是,如今,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的尼雅黑鸡通过宜垦平台走出戈壁,成功销往武汉、四川、北京等地;在西藏,农牧民开发特色产品,通过电商创业就业,青稞米热销;在甘肃,苹果和土豆粉丝持续畅销;在青海,藜麦等特色农产品稳定销路……众多农户实现稳定增收,特色产业在市场滋养下不断壮大,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履职为民:做“责任委员”

“不少农户品牌意识淡薄,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中,导致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缺乏辨识度和竞争力,且农业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定位模糊。同时,由于资金短缺、营销推广投入不足,品牌影响力无法进一步提升,销售渠道受限,市场竞争力不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陈中红针对制约农业品牌壮大的问题,建议各级政府出台引导扶持政策,建立长效投融资机制‌,支持建立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联盟,搭建营销平台,为特色农业品牌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

在多年脚踩黄土走乡串户的帮扶历程中,陈中红将所见所思融入《关于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游提质增效的提案》《关于规范“直播机构”带货与扶持实体小商户平衡发展的建议》《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案》等提案,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在基层调研帮扶中,陈中红也了解到农村的一些现实问题。她发现在部分农村,出嫁、离婚、丧偶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陈中红提交了《关于立法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案》,妇联界别小组为此开展专题调研。

每一次与女性同胞交流的心得,陈中红都会撰写成提案,促进相关问题解决。针对女性就业问题,2021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她提交了《关于缓解生育与就业冲突,促进妇女平等就业的提案》,建议多措并举缓解生育与就业冲突,促进妇女平等就业。该提案获评全国政协2021年度好提案。

多年履职中,陈中红坚持为民发声,为乡村振兴发声。她提交个人提案33件、联名提案30余件,围绕乡村振兴、女性创业就业、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满怀真情。陈中红在希望的田野上默默耕耘,正谱写着一曲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奋进之歌。

记者手记

作答在青山绿水间

10多年来,陈中红始终用现代农业的“金钥匙”,助力大山里的农户打开致富门。

陈中红创立的“空中菜市场”平台,像一条彩虹桥,让深山里的柴鸡蛋、高原上的小杂粮“飞”出大山。为此,她带着团队,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培训农户用智能手机销售农产品。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陈中红提交了《关于电商扶贫与女性赋权相结合的建议》。为了这件提案,她1个月内走访甘肃、西藏、贵州、河北等地的6个深度贫困县,踩着泥泞记录下200多位农村妇女的创业梦想。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接力赛”中,她带着团队从一个战场奔赴下一个战场。她推动的“品牌强农”项目在多个省份落地,培育出几十个地理标志产品;她主动担当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队伍的责任,并创办“智农学堂—巾帼特色班”,激发乡村振兴“她力量”;她联合科研院所推动“科技创新巾帼行动”,评选推介“巾帼好品牌”;她注重以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天津综合试验站试验基地”成功挂牌……

如今,这位把家国情怀揉进骨血里的女企业家,用脚步丈量着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让更多大山里的笑声顺着网线,乘着春风,传到更远的地方。

记者:张原 李宁馨

文字编辑:张园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周佳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政协网 incentive-icons
人民政协网
人民政协网
19282文章数 1079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